2024-09-27 11:48:4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成渝交通:从驿道到高铁(上)‖ 刘德元

作者:刘德元(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9 22:19:40 浏览次数: 【字体:

成渝交通:从驿道到高铁(上)

刘德元

成渝古称巴蜀。1997年四川行政区划调整前,巴蜀泛指四川省,东部为巴,西部为蜀。四川行政区划调整后,官方意义称成渝(川渝),文化意义称巴蜀。

从驿道到成渝高速

大地微凉,历史前行慢悠悠

巴蜀两地地理距离约400余公里。这里所说的巴蜀两地,主要是指从成都到重庆之间的地理概念。成都3000年地名不改、城址不变。重庆古称江州、渝州、恭州。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地名沿用至今。

古时候,巴蜀交通主要以水路为主要通道,从成都到重庆,靠水路工具由锦江进入岷江,经眉山、乐山至宜宾而入长江直达重庆。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就是他在岷江清溪口进入长江直下渝州(重庆)发出的感叹。但水路相较陆路而言,水运速度慢,顺水激流则险,溯水需要人在岸上拉纤,险滩不断,经常船沉人亡。故而,隋唐以降,巴蜀两地陆路交通兴起,袭称驿运,又呼驿传、邮传。初创时,仅是为官员来往接送、公文传递、设置驿站而征发徭役建立的一种制度。后来由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驿运的范围扩大,军事物资、贡品公物均归驿运运送。特别是南宋时期,巴蜀是抗金的重要后方,朝廷的敕书、金牌、赏赐下发很多,四川地方的“平安报”需时时上呈,为完成繁忙的传递任务,蜀帅邱宗兴特创设“摆铺”,以健步者四五十人接力传递,从成都出东门,越龙泉山(史称东大路),不足一月即可往返成都至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一次,大大缩短了公案的传递时间。

清代康、雍年间,朝廷大力整顿全国驿运,在驿道上分设驿、塘、台、站、所、铺,分别为接送官员、运送公物、传递公文、解押囚犯、运输军需服务。此时,成都到重庆之驿道——东大路更趋繁忙。

东大路全程800多华里,沿途设有五驿、四镇、三街、七十二场,共十站路程。五驿为龙泉驿、南津驿、双凤驿、来凤驿、白市驿,四镇为银山镇、椑木镇、李市镇、太平镇,三街为杨家街、史家街、迎祥街。驿站间分设铺,每十里至三十里复设铺司,步递州县公文。清乾隆版《内江县志》记康熙六十年(1721年)驿站间,资中境八铺,分别是:跳墩铺、双石铺、新安铺、珠江驿(并铺),回跨沱江过唐明渡铺、莲池铺、金紫铺、银山镇铺。内江境九铺,分别是:石溪铺、史家铺、三堆铺、丛林铺、底塘铺、乐贤铺,再跨沱江越椑木铺、长堰铺、石梯铺。隆昌境九铺,分别是:双凤驿铺、太平铺、锯子铺、下马铺、底塘铺、白鹤桥铺、石燕铺、李市镇铺、蒋家寺铺。

东大路路面宽的地方近10米,最窄的地方也有三四米,可容两匹驮马相向行进,而不必择地停步相让,这在全川驿道中可谓最宽阔。但从成都出东大路,川中丘陵起伏,绵延逶迤,其中龙泉山、歌乐山两段最为陡峻。地图上标示,龙泉山最高处山泉铺海拔850米,俗称“山顶上”。从山顶回望成都,林盘棋布,苍翠欲滴,川西坝子尽入眼底。川东歌乐山标高为700米,回望川中丘陵,云海苍茫,群峰耸秀。这两段路坡度大,有的地方已接近公路允许的最大坡度百分之八。行进时,空手行人也十分费力,负重行走者的感受也就可想而知。

历史运行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驿运事务改归邮传部管理。民国建立,为铲除前清夫役制度,于民国三年(1914年)裁撤全国驿站,废除驿运制度。驿运废除之后,成渝驿道“东大路”除邮务由官方承办外,原驿运事务尽归民间运输行业之大帮、轿行、力行等经营承揽,驿运日渐式微。

20世纪东大路街道上的黄包车

民国十年(1921年),刘湘任湘川总司令。此时机械化交通工具——汽车开始出现。根据当时情况,从成都到重庆,亟需一条从陆路到重庆的交通运输线。

1921年8月,为筹筑成渝公路,刘湘向四川省政府提出,在原东大路(驿道)的基础上修建成渝公路方案,四川省当局颇以为然,议案经省议会通过,但终因筹款非易而流于空谈。次年2月,省道局成立后,将成渝公路列为全省拟建6条省道之首,在成都设立督办成渝马路事宜处。1922年4月,省道局聘请匈牙利人肖飞与美国人贝克负责测量,并得到前成渝铁路勘测队多人协助;5月,组成两个测量队,肖飞负责测量成都至内江段,贝克负责测量内江至重庆段。10月,测量完成。

成渝公路分为成简马路、渝简马路两大路段分别修筑。民国十三年(1924年),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四川分会倡修成都至简阳石桥井(石桥镇)的成石马路(后延伸至简城),并更名成简马路。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成都至简阳建成通车。史称“成简马路”。

成简马路完工后,成立了资简公路路政局负责修路事宜。民国十七年(1928年)秋,资简公路动工,由驻军和民工修建。简阳县负责修筑简城至杨家街的尹家沟二道桥(简资交界处)路段,二道桥以下由资阳县负责。民国二十年(1931年),资简公路完工,长76公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渝简马路与成简马路接通,至此,成渝公路历时12年建设全线贯通,全长450公里。

20世纪40年代翻越龙泉山成渝公路的木炭汽车

1938年初,抗战全面爆发不久,国民党中央政府下令全国实行交通工具统制,举凡火车、汽车、畜力车、人力车、船舶(船只)、铁肩队、棒棒军等均属统制之例,均应为抗战服务,决定重新起用已废除了20多年、能有效征集民间运力、分站运输的古老驿运制度,为战时运输服务。1940年10月,四川驿运管理处在成都成立。从成都到重庆,沿途调集大批人力车、畜力车、木船等,水陆并发,集运政府在川西地区征购的粮食,内江地区的蔗糖、酒精,自贡的盐巴,转运至重庆、川东,继而发往湖北第六战区支持前方抗战,对全民族的抗战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成渝公路先后经数次大修和加宽,到1949年,路基宽6至9米,路面宽4至6米。到1990年,成渝公路路基加宽到7至11米,路面宽5至7米,但仍不能满足运量之需。

老成渝路大面场西口段

1990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一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渝高速公路开工建设。1993年5月,成都至简阳段59公里建成通车;1995年9月,成渝高速公路全线竣工,全长340.2公里,比原成渝公路缩短98公里。成渝高速公路是国家和四川“八五”期间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对推动成渝地区经济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四川地区的驿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成都方志

[2]《内江市志(1935-2006)》,开明出版社,2020年12月

[3]《重庆市志·交通志(1986-2005)》,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4]百度:成渝高速、成渝高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德元(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