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杨泽本‖怀念我的外公张澜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征文启事:四川省地方志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投稿邮箱: 421551703@qq.com
截稿时间:2021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将根据作品征集情况,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分文字作品、影像故事2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川观新闻将为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作宣传推广,搭建线上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千万用户展示优秀作品。《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将择优刊发征集作品,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川观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四川共青团”官方微博等平台将择优宣传推广获奖作品。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怀念我的外公张澜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杨泽本
1949年6月24日,张澜由上海脱险抵北平。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李维汉等亲自到车站迎接。这个接待规格,仅次于孙夫人宋庆龄抵北平时,毛泽东亲自到车站迎接。
第二天,毛泽东亲自到张澜下榻的北京饭店拜访。临出门之前,毛泽东对侍卫长李银桥说:“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点的衣服换。”李银桥在毛泽东所有的衣服中找了又找,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有的还打上了补丁,便说:“现做衣服是来不及了,要不要去借一件?”毛泽东马上改口说:“不要借了,整齐干净就行。张老先生是贤达人士,不会怪我们的。”事后,张澜兴奋地对陪同在身边的女儿、我的三姨母张茂延说:“共产党真是为国为民的党,谦虚谨慎,勤劳节俭,我们每个人都要向共产党学习。”不久,朱德也在中南海自己家中宴请张澜,罗瑞卿作陪,仍执弟子之礼。
7月间,天气渐热,周恩来考虑到张澜久病初愈,特意安排他到风景怡人的颐和园调养,并派中央医院的保健医生傅连璋为他诊治。当时新政协筹备已大体就绪,民盟主要领导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史良等均已先期抵北平,同时民盟一届四中全会正在酝酿之中,张澜的心情十分舒畅。“殿前云影犹留彩,树杪蝉声若鼓簧。昔日霓裳羽衣处,孩儿嬉笑学扭秧。”他诗集中这首《颐和园即景》即写于此时,轻松愉快的心情跃然于纸上。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北平又重新改名北京),以张澜为首的民盟代表共16人出席了会议。他在会上发言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这是中国人民正式宣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时代的结束。这是中国人民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从今天起,中国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他表示,民盟立下宏愿,在毛主席领导之下,精诚团结,共相勉励,努力完成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根本大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在这次会议上,张澜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还有不少民盟领导人先后在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全国政协及中央各部委担任要职。后来,一位四川朋友从香港回来问他:“表老,你不做国民党的官,为什么做共产党的官?”他哈哈大笑一阵后,操着浓重的川北口音说:“国民党的官压迫人民、剥削人民,共产党的官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明。”
1949年6月,朱德、张澜、罗瑞卿(从左至右)中南海留影(供图:杨泽本)
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主持开国大典,张澜以副主席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青布鞋,土布长衫,仍是一幅乡野塾师的形象。焕然一新的毛主席笑着对他说:“表老,你太俭朴了,你现在是国家副主席,还是应该穿好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同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民盟内部意见并不一致。
罗隆基认为,新中国既已成立,共产党已成为执政党,反蒋、争和平的目的已经达到,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也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民主党派的任务已经完成,没有存在的必要,应该取消。少数人甚至有息影林泉的打算。
1949年底,张澜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国民主同盟一届四中全会,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会议过程中,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争论也十分激烈。用楚图南的话来说,“争吵了好长时间都不能解决”。
毛泽东对这次会议十分关注。他婉转地批评了许多人的“取消”思想。他说:“从前有句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现在应改作‘飞鸟尽,良弓转’,转向更好更进步的方面去。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团结一致的意义有两点:一是孤立敌人,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二是新中国的建立,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不能只靠一个党派。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需要多党齐心努力,共建大厦。”民主党派过去做工作,现在做工作,将来还要做工作,而且不仅过去起作用,现在起作用,将来还要起作用。”
周恩来出席了民盟四中全会,也批评了“取消”思想。他说:“现在,有人感到民盟今后没有前途,怕麻烦,不想再搞了,这样下去怎么行!……我们曾两次敦劝沈老(指民盟副主席沈钧儒),毛主席也提出不能取消。掌舵的向东,浪向西,硬是要顶住才行。不论对内还是对外讲,民盟取消都是不好的。”
张澜积极支持毛泽东、周恩来的意见,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民盟应在新中国成立后走上“新阶段,新纪元,以担负起新的历史任务”。会议过程中,他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说服了罗隆基转换角色,出任国家森林工业部部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张澜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杨泽本 供图)
民盟内部少数人对新中国成立后的“角色转换”缺乏思想准备,鲜英(民盟中央委员、创始人之一)曾在1950年1月给张澜的信中称为“行情不悉”,张澜阅后大赞“快人快语”。他在复信中谈了自己对于“行情”的认识:“谈到行情,须知不仅仅是政权变更,而是整个社会的大转变。这里面包括一切文化类型。推想将来,愈是旧式缙绅之家,愈感动辄得咎,这便需要从思想上、生活习惯上、作风上痛下工夫,彻底改变。”并劝告老朋友要多多向家人训教,启发“他们的新机”。此后数年间,张澜虽身居国家领导人的高位,仍时时以右训“纨绔之气不可有”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做新时代的新公民。他的夫人刘慧征(我的外婆)虽已年老,但仍要洗衣扫地,操持家务。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曾安排一个保姆帮他们家料理家务,但被张澜婉言谢绝。按照国家副主席的待遇,每月工资有5000多元,另外每月还有200元的办公费,但张澜从未动用,死后退还了国家。他生前的一切开销,均从工资里支付。
张澜的高风亮节,受到全党称颂。鲜英感慨地说:“张澜是‘川北圣人’本色不改!”1952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国庆三周年庆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当着各位党政领导人的面称赞说:“表老啊!你很好,你是与日俱进的。”
新中国成立时,张澜已是近八十岁高龄,年高德邵,倍受尊重。作为国家副主席,他的日常工作除接待外宾、参加一些会议和听取各种报告外,也偶尔深入基层,视察民情;作为民主同盟主席,他主持召开了五中、六中、七中全会。他在一届七中全会扩大会议上主持修订了民盟总纲,首次提出民盟“向着社会主义前进”的政治目标。由于年高体弱,民盟内的一些具体事务,已很少过问。他曾给我父亲的信中说:“年来,我因体力不支,对于民盟事务,未能切实领导,深引为憾。”
1951年3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海紫光阁为张澜举办八十寿辰宴会。刘少奇副主席主持祝寿会,周恩来、沈钧儒、黄炎培、马叙伦等数百人莅会,毛泽东、朱德致函祝贺。诗酒唱和,乐也融融。张澜在答谢词中感慨万千地说:“我真是幸运,我活到了八十。我亲眼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中国驱逐出去了,我亲眼看到了中国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强国。……今天我愈是年老,愈是感觉什么都不够,什么都要学习,都要向毛主席学习,向今天在座诸位学习,向一班年轻的人学习。我今天八十岁了,我还有一个好好学习的决心。十八岁的青年人应该说学到老,我这个八十岁的老人今天是老要学。”
张澜的老盟友、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的陈叔通在宴会上口占七言古诗一首,总结他八十年的人生历程。诗云:“蜀道回头四十春,反耋欣逢再起元。倔强曾撄霜刃厉,朴纯不改布衣尊。减餐已惯能祛病,假寐何嫌恃养原。国步犹艰期共济,上京春好亦家园。”诗人军事家陈毅元帅对这首诗尤为欣赏。
1954年五一劳动节后的星期日上午,外公张澜在北京嘉祥里5号的住宅内,对着满堂的亲人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等,说起了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事。
1952年4月2日,张澜80岁生日留影(杨泽本 供图)
外公捋着长髯,轻言细语地说:“五一那天,我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毛泽东主席说,‘我现在已是八十多岁高龄了,身体一天天衰弱了,于国家已无什么贡献了,请主席允许我辞去现有职务,让我安心养老吧!’古人有‘乞骸骨’的史例,我也向主席‘乞骸骨’。毛主席听后严肃地对我说,‘表老,你不能辞!我是你们大家推上主席座位的,你们要是辞职不干了,我岂不是成了孤家寡人了!’接着毛主席又面带微笑地说,‘表老,您是一面旗帜,插到哪里哪里就起作用,而这个作用是别人起不到的,表老啊!你很好,你的德很好,你有十分优良的品质,有强烈的正义感,有顽强的民主精神……’”
外公叙述这事后,又笑吟吟地说:“哈哈!我成了一杆旗了。”
这件事给大家印象十分深刻。当时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多次教导外公的秘书吕光光,要切实照顾好外公的身体。
几天后,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又衔毛泽东主席之令亲自到嘉祥里拜访外公,转达主席挽留之意,劝他取消辞意。不久,毛泽东主席的秘书田家英给吕光光来电话,表达同前之意。“从谏如流”的张表老,也就不再坚持辞意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张澜当选副委员长。
1955年1月27日,张澜突感到口舌麻木,说话困难,当日入住北京医院,诊断为重度动脉硬化及肺炎并发症。病重期间,周恩来总理亲往医院看望。外公说话已很困难,仍念念不忘台湾回归祖国的民族统一大业。我父亲和母亲看望外公时,他说话已难成句,仍叮嘱他们和亲属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55年2月9日12时30分,张澜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四岁。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旋即成立了由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彭真、林伯渠等领导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当日下午,遗体移至中山公园中山堂。晚九时,举行入殓仪式,亲视含殓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陈云、邓小平、林伯渠、沈钧儒、李富春、何香凝、彭德怀、彭真、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2月11至12日,首都各界人民、各国驻华使节陆续到中山公园中山堂吊唁张澜。
2月13日,全国人大、国务院举行张澜公祭大会,刘少奇任主祭人,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郭沫若、章伯钧、史良任陪祭人。林伯渠致悼词。公祭大会结束后,刘少奇、周恩来亲自执绋,护送张澜灵柩至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