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董勇‖红色政权的汶川模式
红色政权的汶川模式
董 勇
嘟嘟嘟、哒哒哒、啪啪啪……军号声、马蹄声、步枪声响彻乌云滚滚的长空,徐向前脚穿草鞋、别着手枪、左手插腰、右手夹烟、目视双江地站立在汶川堡子关上,在他的脚下,主力部队正在快速跨过江河上的两道索桥……他在一支接着一支的纸烟中细品千古沧桑,不让失误步步沿着英雄的鲜血蜿蜒,用3万双脚印书写弱势摆脱强敌的史记。这是万里长征途中的早晨,是1935年初秋汶川的早晨。
一、建立与发展地方党组织的历史背景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红军遭受重大伤亡,终未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 年10 月1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入多民族聚集的贵州,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以代主任李富春的名义发表布告,号召各族人民建立苏维埃政权。蒋介石亲自部署针对红四方面军的“川陕会剿”计划,妄图将红四方面军扼杀在嘉陵江东岸。3月,在川陕苏区活动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强渡嘉陵江,离开川陕根据地,挥师西进、策应北上、迎接党中央,也开始长征。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
红军进入四川藏区,同年4月,在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领导下,发起土门攻坚战,广大指战员在土地岭上浴血奋战20天,突破川军土门封锁线,打开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进入岷江流域的通道。5月15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政委李先念率领下,打败国民党28军第5师副师长兼13旅旅长陶凯率领的8个团和1个藏族奴隶主马队,彻底击溃国民党军,并先后占领了松潘南部、茂县和理番县全境,以及汶川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松理茂赤区。5月下旬,红军在川西北建立第一个县级地方党组织中共茂县县委后,开始着力打通主力部队渡过岷江的西进要道,迎接中央红军北上抗日。
二、地方党组织的机构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共在川西北及康北先后建立了1个大区级地方党组织、4个省级地方党组织和16个县级地方党组织。
(一)大区级地方党组织
中共西北特委于1935年5月8日在茂县成立。中共西北特委成立前,张国焘未请示中共中央,成立后也未获得中央批准。中共西北特委内设政治局,张国焘、陈昌浩等7人为常委,主要负责指导红四方面军的中共党组织及红四方面军控制区域的中共地方党组织。1935年6月5日,中共西北特委作出《关于党在番人中的工作决议》,具体指导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并发动红四方面军及各级地方党组织为迎接红一方面军筹集大批物资。同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四方面军一部胜利会师。之后,中共西北特委无形消失。
(二)省级地方党组织
中共在川西北及康北建立的省级地方党组织有川陕、川康、川西、金川4个省委。1933年,在通江县成立中共川陕省委,1935年5月进驻茂县,6月移驻理藩县的薛城、杂谷脑。省委设书记、副书记、秘书长各1人,委员8人。省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各设部长1人。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先后由袁克福、周光坦、周纯全担任。省委下辖中共汶川、茂县、理番、松潘县委及茂县西一区、黑水特一区特委等中共地方党组织。省委组织召开茂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茂县、理番、汶川的县、区、乡、村苏维埃政府,还成立了茂县回民苏维埃政府。同年7月下旬,中共川陕省委在卓克基被中共川康省委取代,先后驻卓克基、大藏寺、查理寺、中阿坝等地;11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后,中共川陕省委改为四川省委或川西省委。
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康北后又重建中共川康省委。中共川康省委初辖汶川、松潘、理番、懋功县委和茂县西一区、黑水特一区、卓克基特区特委。川康省委书记初为周纯全,省委重建后则由邵式平、吴永康、李维海先后担任省委书记。中共川康省委领导了杂谷脑河流域的土地革命、经济建设,筹集粮饷支援红军,多次打击敌对的土司武装势力;注意吸收工农贫苦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入党,在赤区先后发展党员,一批藏羌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党员逐渐成为地方政权、革命军队中的领导成员和队伍骨干。
(三)县级地方党组织
中共在川西北先后建立8个县委,即中共汶川、茂县、松潘、理番、懋功、绥靖、崇化、抚边县委。其中,1935年5月成立的茂县县委是中共在川西北建立的第一个县级地方党组织。县委一般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有书记、副书记、委员数人。川西北中共各县县委均领导着数量不等的区委。同年5月中旬,红军占领汶川后,立即开始组建中共汶川县委,机构人员主要由来自红军中的党员组成,这是中共在川西北建立的第二个县级地方党组织。同时,中共在川西北因工作之需,还设立了相当于县级地方党组织的特委。县级地方党组织的特委主要有中共茂县西一区特委、黑水特一区特委、卓克基特委、阿坝特委、党坝特委、绰斯甲特委等。中共茂县西一区特委是中共川陕省委在川西北组织建立的第一个特委。
(四)地方少共组织
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及康北除普遍建立中共地方党组织外,还广泛建立地方少共组织,即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少共组织与中共组织相同,分省委、县委、区委、乡委。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是把各民族广大青年引向革命道路的重要组织,也随着川西北及康北中共党组织的建立、消失而建立、消失。
三、汶川地方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一)汶川地方党组织的成因
雁门关位于距威州镇4公里的岷江东岸,是威茂要道上的重要关隘,以维顶山为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唐代置通鹤军、明清置关戍守。1935年5月15日,红军一支先头部队在政委李先念的率领下,突破土门封锁线,占领茂县城,次日挥军沿岷江西岸南下;5月16日凌晨,红军另一支先头部队红9军(军长何畏、政委陈海松)27师(师长王学礼、政委陈修神、军直属队长周希汉)沿岷江东岸追歼溃敌,下午进占青坡、芤山、索桥、萝卜寨一带。红30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88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由茂县岷江西岸南下后,直逼黄岩村寨,兵临威州城下。从茂县土门败下来的敌人窜入威州后,烧了威州半条街;并趁机抢劫民财,威州镇妻泣儿啼,一片混乱。红军势如破竹打来后,敌人抵挡不住,认为红军将沿岷江东岸南下,就胁迫群众逃离住所;蒋匪县团总徐瀛波、副团总郑伯南带着少数团丁,从老县城一窝蜂逃往岷江西岸。
国民党川军28军第5师孙燮林团以3个营兵力在雁门关、维顶山一线布防。范绍增第4师的10旅、11旅、12旅分别驻扎于灌县、汶川、理番。1935年5月23日,红9军(军长何畏、政委陈海松)27师(师长王学礼、政委陈修神、军直属队长周希汉)攻打雁门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临雁门乡索桥村川主庙指挥雁门关战斗,共歼陶凯残部4个营,击溃二梯队1000余人,敌25团团长重伤后,率残部40余人逃往灌县(今都江堰)。红军攻克雁门关,取得进入汶川的首场胜利,打通了主力部队渡过岷江的西进要道。当天夜里,红27师(师长王学礼、政委陈修神、军直属队长周希汉)、25师(师长韩东山、政委杨朝礼)一部占领威州地区,并派77团、78团将残敌驱逐至板桥关。
抵达板桥沟以南的川军2个旅与防守板桥沟以北的红9军对峙74天。敌军又在绵虒、桃关及兴文坪重兵把守,据险顽抗,妄图阻止红军前进。同年6月5日,红30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89师(师长柴鸿儒、政委张文德)发动板桥关战斗,歼灭川军李家珏部新6师(师长敖向荣)1个营和1个连。6月6日,“川敌”派第4团(团长龚彬)、第6团(团长汪仲瑜)由绵虒城北索桥渡过岷江,进驻岭岗、招店、茅坪(绵虒镇境内)一带,企图袭击和阻止红军向灌县、懋功(今小金)方向推进。为掩护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部队会师,红30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89师(师长柴鸿儒、政委张文德)分兵布阵于威州岷江两岸,集中优势兵力,出兵4路围歼驻守绵虒岭岗的敌军,歼敌1个团、击溃1个团。巧夺岭岗后,乘胜进占岷江西岸的青坡、中滩堡(今映秀镇)、耿达以上地区,控制卧龙河以北、岷江以西,占领天城山、马岭山制高点。
同年6月8日,红30军一部在耿达镇磨子沟一带,歼敌1个营零1个连,将敌川军3个旅拒于卧龙河以南一线,并准备向小金方向发展与中央红军会师。至此,红30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31军(军长孙玉清、政委詹才芳)、33军(军长王维舟、政委张广才)之主力部队及总指挥部的红军迅速进占威州、新桥、绵虒、草坡、卧龙以北地区。接着,红30军政委李先念率领麾下88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265团、268团从威州城出发,和正在理番的红9军74团、80团、81团一起,经过理番猛古,进占懋功。
1935年7月初,松理茂汶红区扩大到岷江流域、镇江关以南、北川以西、夹金山以北、大小金川在内,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的广大地区,川西北苏区正式形成。在红四方面军的支持帮助下,四川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汶川等地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二)汶川地方党组织的机构
1. 中共汶川县委。
中共汶川县委刚成立时,办公地点设在威州后街,后移至绵虒涂禹山(汶川老县城),涂禹山曾为中共汶川县历史上第一个县的办公地点。工农苏维埃政权特别强调它自身的信仰性、阶级性、纯洁性,其政府成员的产生必须通过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讨论、提名、酝酿、选举产生,明确提出:“苏维埃要穷人当委员,不让一个发财人混进苏维埃。”中共汶川县委是红军在川西北建立的第二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5月中旬,红军占领汶川后,立即开始组建中共汶川县委,机构人员主要由来自红军中的党员组成。县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2人、秘书和委员数人,有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川西北中共汶川县委领导着中共汶川县下庄区委、中共汶川县和平区委。
2. 中共汶川县下庄区委、中共汶川县和平区委。
汶川由于地处偏僻山区,红军到来之前没有党的组织基础。红军打来后,在深入宣传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吸收当地各界积极分子参加政权机构,以红军人员为主成立中共汶川县下庄区委、中共汶川县和平区委。区委内设有书记1人、副书记2人、秘书和委员数人。红军在汶川时间虽短,但面对严酷的战争环境,非常严谨地发展了当地新党员,为扩大红军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史称“火线入党”。
3. 中共汶川县乡级、村级委员会。
“支部建在连上”是“三湾改编”的一个创举,是实事求是的客观规律。毛泽东曾经指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红军在汶川县,推广“三湾改编”的经验做法,支部建在村上。中共汶川县下庄区委、中共汶川县和平区委下设10个中共乡级委员会:中共汶川县下庄区威州乡委员会、中共汶川县下庄区克枯乡委员会、中共汶川县下庄区龙溪乡委员会、中共汶川县下庄区白水乡委员会、中共汶川县下庄区索桥乡委员会;中共汶川县和平区和平乡委员会、中共汶川县和平区码头乡委员会、中共汶川县和平区耿达乡委员会、中共汶川县和平区卧龙乡委员会、中共汶川县和平区碉头乡委员会。汶川县的中共乡级委员会内设有书记1人、副书记1人、文书1人和委员数人。中共汶川县乡级委员会下设中共村级委员会,共有41个中共村级委员会。
汶川县的中共村级委员会内设有村党支部书记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和村党支部委员数人。例如:绵虒镇足湾村苏维埃政权驻地就设有村党支部书记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和村党支部委员数人。
作者简介
董勇,男,羌族,汶川县人,汶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主任科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阿坝州作家协会会员,阿坝州委州政府政策研究会特邀会员,阿坝州摄影家协会会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