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孙学元‖学党史 写英烈 助学教
——创作英烈人物通讯的粗浅体会
学党史 写英烈 助学教
——创作英烈人物通讯的粗浅体会
孙学元
在深入学习党史的基础上,我注重挖掘蕴含在地方史志中的红色资源,下苦功创作出《英名万古传——追记美姑县革命烈士莫说尾几》《热血洒彝乡——追记美姑县革命烈士桑和柱》《彝魂——记吉克木曲的一生》和《警徽永远在大凉山闪烁——追记公安战线“一级英模”甘铁古》4篇美姑县革命烈士和英雄模范人物通讯文稿,先后在“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发表,并被“川观新闻”“彝族”“无线凉山”以及美姑县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广泛转发或热情广播;有些单位还将其作为职工党史学习教育的辅助材料,助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美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日火说:“你写的这几篇追记我县革命英烈的稿件,内容充实,构思新颖,可读性强,对助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发展,作用很大,效果很好。这也是我县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大亮点。”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党史,我很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大凉山腹心美姑县是一个建县还不到70周年的彝族聚居小县,建县前,这儿还处在比较完整的奴隶社会阶段,没有建立过党组织,没有红军经过,没有八路军、新四军活动,也没有发生解放战争,红色资源几乎没有;但在20世纪50年代平叛和伟大的民主改革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却产生了众多的革命烈士和英雄模范人物。作为一名史志工作者,对地方史志中蕴含的这些红色资源,加以深入发掘、认真整理和仔细研究,完全可以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作品,这对于宣传英烈的革命事迹,弘扬英烈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助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以大有作为。
写作理论和经验告诉我,要写好英烈的革命事迹和精神风貌,必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如何对英烈的事迹“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呢?我虽平时在研究地方史志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掌握一些关于地方英烈的材料,但并不满足于这些,且坚持认为只有这些材料远远不够。因此,我和其他同事查阅了已有的《美姑县志》《美姑县志(1991—2009)》以及《美姑县军事志》《中国共产党美姑县代表大会文献选编》《美姑县人民代表大会文献〈政府工作报告〉选编》《中国共产党美姑县历史大事记》等资料,研究和推选出革命烈士莫说尾几、桑和柱、吉克木曲和公安战线“一级英模”甘铁古等典型人物。在此基础上,我和大家一起去查阅县档案馆存放的《凉山报》《凉山日报》《四川日报》和原县地方志办编辑出版的《一面苦干的旗帜》《苦干的大旗呼啦啦》等资料,收集到一些关于英烈的革命事迹和珍贵图片。其次,我通过电话采访公安战线“一级英模”甘铁古的后代和县公安局的部分老民警,到洛俄依甘乡依波沃村去采访原村支部书记、革命烈士吉克木曲的后代和村组干部,并收集到甘铁古和吉克木曲的众多鲜活生动的革命事迹和相关照片。为确保史事准确无误,我还通过电话采访了云南省永善县史志办和凉山州雷波县史志办,了解革命烈士莫说尾几在云南省永善县的早期活动和在雷波县的革命活动,并核实当时的镇军师长龙奎元的史事。最后,请同事阿比阿曲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去查找革命烈士莫说尾几和桑和柱的革命事迹和墓碑照片。
经充分调查、深入采访和仔细收集,在比较“详细地占有材料”,比较全面地掌握人物史事后,必须对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理清事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为写作奠定基础。事实上,调查、采访、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包含有“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的因子。再者,在已“占有”的材料中,英烈的革命事迹很多,有青少年时代的,有参加革命工作后的,还有牺牲或逝世后的情况等。这就必须“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去小”“去粗”“去伪”,选取那些最能反映英烈革命事迹和精神的“大”“精”“真”、典型的材料,才能达到“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作家魏巍语)理想效果。这实际上是谈的选材和剪材问题。
如何写英烈呢?这个问题,在这之前也就是在调查、采访、收集材料和对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即选材和剪材的时候就应有所考虑。此外,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必须要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写。因为,“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民族最挺直的脊梁,是民族最长久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二是要写出“这一个”,写出“矛盾”,写出可读性。文艺的体裁有很多种,方法也有很多种,但一定要写出“这一个”,才算是成功。我研究撰写的那4篇稿件,也完全不同于传统志书中的人物传记的写法,而是采用人物通讯的写法,这就为克服人物稿件中通常存在的写作形式上有“故事”而少“情节”的毛病,真正写出“矛盾”来,写得曲折些、生动活泼些,让人物形象变得鲜活、饱满,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也为增强文字的灵动性和可读性,使读者在接受英烈事迹和革命精神的震撼的同时,真正入心入脑、走深走实,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奠定了基础。
具体到每一篇,也应有一定的“变法”,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比如通讯《警徽永远在大凉山闪烁——追记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甘铁古》,我采用倒叙的写法,写出甘铁古的成长过程,写出他的“内心矛盾”,写出他的语言和动作,特别是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刻画他英勇顽强的英雄形象和崇高不朽的革命精神。又如,《彝魂——记吉克木曲的一生》中,写出几种“矛盾”,即吉克木曲修瓦房与父亲和村民的矛盾,买早熟大海椒与妻子的矛盾,改田改土和种杂交稻与村民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逐一解决,一方面推动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完成对吉克木曲性格的刻画和精神风貌的展示。不难看出,我在该文中,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方法。又如,《热血洒彝乡——追记美姑县革命烈士桑和柱》,写完倒数第二段“桑和柱牺牲后,中共美姑县委仍然认定他为美姑县建设科科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这样似乎也可以,也有人建议就此收尾。但我认为这还不够,还不能就此收尾。于是,文笔一转,心怀崇敬地热情写道:
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歌《英雄赞歌》唱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如今,60多年前凉山彝区暴发的那场反抗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早已平息,包括桑和柱在内的英雄和烈士们曾经学习、工作和战斗过的大凉山腹心美姑县,到处阳光明媚,红旗招展,欢声笑语。他们曾经洒下鲜血的地方,开满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那是对烈士们深切的怀念!
这段议论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我认为它至少起到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现在看来,我创作的这4篇纪念革命英烈的通讯文稿,显然只是一种摸索。为进一步写深、写活革命英烈的事迹和精神,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使尘封的历史贴近现实,使久远的英烈回到当下,还需不断努力地学习和研究党史,学习和研究英烈,学习和研究写作知识。
作者简介
孙学元,四川省仁寿县人,大学文化,曾先后在仁寿县北斗中学、城埝中学、中农中学和美姑县中学任教,后在美姑县委宣传部、美姑县委党校和美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现任美姑县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从事新闻采写、党建和思想政治等基础理论研究,探讨语文教学,专职史志编写、编纂和研究工作。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各类作品2000多件(条),获得市州以上写作和科研成果奖励60多次。2018年12月,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评为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出版有教育随笔文集《滴水润苗》、地情研究文集《打造跨越发展新高地》《美姑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和散文随笔文集《苦干的大旗呼啦啦》,主编地情文集《青青美姑河》《永远的“亲热”之地》和图志《美姑县彝族毕摩文化图志》、地方史志资料《中共美姑县委执政实录》《中国共产党美姑县历史》《美姑县志(1991—2009)》《美姑年鉴》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