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王丽华‖花海果香是吾乡
——走近四川十大最美人民警察赵兴康
花海果香是吾乡
——走近四川十大最美人民警察赵兴康
王丽华
“高射炮打苍蝇”这档子事,它真真切切发生在赵营长身上。
获悉赵营长被省公厅向公安部推报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侯选人,恰逢我去白鹤参加政治轮训班,赵营长升任“赵校长”。
好名字,兴盛安康!老大哥赵兴康天生一张亲民脸。
身材又高又大,脸如满月,浓眉大眼,站那儿像一座山峰。
他的职务和履历,念起来有点长,中间得歇一口气。
赵兴康深入彝族移民群众家中走访
那就是先后担任汉源县公安局九襄派出所副所长、清溪派出所所长、九襄派出所教导员,现任白鹤派出所所长、四级高级警长、一级警督的赵营长。
赵营长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受到各种表彰奖励10余次。2019年7月,被中共汉源县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9年11月,被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十大最美人民警察”。2021年3月,被省公安厅向公安部推报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候选人。
我让他讲下他的故事,他摆手说,你们都是千年的狐狸,我最多摆下聊斋。
得,就讲下自己经历过的几件事吧,管它经典不经典、有趣无趣,你就当经典和有趣的听吧。
军校毕业任内蒙古赤峰守备区排长的赵兴康
我生于1965年,地道的汉源县九襄镇民主村人,家中三兄弟,我在家里排行老大。1982年7月,我从汉源一中高中毕业后,怀着对部队的向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服役;锻炼学习2年后,通过勤奋学习和过硬技能,1984年7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州高炮学院。
当时考上军校当军官,在老家,可是不得了的事。赵家大娃儿考上军校了,以后可是实打实的军官了,太厉害了。整个九襄,出个军官不易,我成为学生青年们追捧的军人之“星”,成了九襄街上的“网红”,当工人的父亲,咧开嘴笑了。我穿上军装,在父母眼里,就是正当、正经的人,是国家的人。
走在九襄街上,回头率可真没说的,吸引大姑娘的眼球,可以有一个加强连。
1986年从郑州高炮学院毕业时的赵兴康
九襄老辈人说,赵家祖坟冒青烟了!
那个年代,不知道乡长书记姓啥名谁的人很多,唯独提到大家给我的雅号——“赵营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淡定吧,还是不淡定,橄榄绿的军装是我的梦想,实现从军梦,扎根在军营16年,戍边报国,保家卫国。
1986年军校毕业后,我担任内蒙古赤峰守备区第十二师直属高炮营排长,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集团军高炮旅连长,1995年10月任副营长。1998年从部队副营职转业入警至汉源县公安局九襄派出所。
16年的军营生活,军装加身,军魂赤诚,热血在心中燃烧。
面对转业,“放马归山”,重头来过。
回到家乡,熟悉的一切,乡音依旧,亲情浓烈。
2019年10月获得四川省十大最美警察的赵兴康
赵家老大,还以为会在部队出人头地,一直留部队,一直穿军装,多神气,多威武,咋还是转业回来,在派出所当个小民警;军服变警服,胸标变胸徽,恐怕想不通噢。
听到这些言语,我理解乡亲们的说笑,我也不做任何回应,一笑置之。虽有巨大落差,但摆正心态,哪里都是工作,都是做人做事,做人先做事。
保家卫国为国,保民平安为安!
我是这样想的,从零开始!
九襄镇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搬迁户、缠访户,外地人、打工者,六七万人,分不清农民还是市民,鸡飞狗跳乱麻麻。派出所的工作,没黑没白,忙得两眼儿绿,上班值班加夜班,24小时值班备勤。接警、出警,忙得屁股挨不着板凳,一晚上起来十几次,累成个茄子。
在退伍转业前常年作训拉练,闲下来脚就痒痒。作为一名片儿警,上门家访是与居民零距离接触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设计了“五四三三二”。
一张亲民脸、初心永恒、守护万家灯火的赵兴康
上门“五个一”——一身警服,一个警官证,亮明身份。一张笑脸,笑眯眯;不是来抓人的,对吧?一声问候,您好!还有一张警民联系卡。
有一项特别注意的,就是带着敬畏去敲门。如何敲门很有讲究,你的敲声,能传递出你对群众的态度。你对群众有敬畏感,敲门就不会那么粗鲁。
我是本地人,很多群众都是我的乡亲乡邻,抬头不见低头见,认识的居多。他们说我说话像擂鼓,笑声像战鼓,走起路来大脚板拍得“咚咚咚”地响,老远就听得见。唯独敲门却那么矜持,这也变相表扬了我。
走访“四时机”——一是当群众搬家的时候。人家刚搬到这个地方,要上门问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二是群众需要办户口证件时。三是群众发案求助,特别是季节性发案,如水果上市、蒜苔上市时。四是群众家里发生矛盾纠纷时。
访谈“三注意”——一是举止端庄,这是我惯有的坐姿和站姿。二是不说粗话、脏话,九襄这个地方很特别,如果说话不注意,很容易被抓住巾巾(方言,把柄)。三是尊重群众的生活习惯,选择适当的交谈方式。
入户“三不进”——一是群众家里正办事的时候,不硬闯进去。二是只有单身异性一人在家,人家又不太愿意让进屋时,不能进。三是群众正在休息时或急于外出时不能进。
有求“二必到”——群众家有难事必到,有求“捧场”必到。
尽管我琢磨了这些个走访秘笈,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会遇到各种想不到,比如张家三兄弟。
瀑布沟水电站下闸蓄水以来,库底清理工作困难重重,离乡背井、乡土情结等因素,加之个别人员因涉及个人利益而不愿自行搬迁,像大树镇张辉、张浩、张典三兄弟,尚未搬迁前就在自家屋顶泼汽油自焚,扬言要与政府顽抗到底。
被确定为强拆户的张家三兄弟,搬迁到九襄镇梨坪村。他们搬来后,我第一时间分别入户走访。我采取的是错时制,早晨或者晚上。起初,他们对我都很抵触,看见我来,提前就把门关了。这让我很尴尬,尴尬归尴尬,每次我还是笑脸相迎。他们不拿我当一回事,我没少碰钉子,吃闭门羹;作为强拆户,他们想不通,我想不通可也想得通。
在张辉家门外,他女儿张月倒是一脸天真的笑容,叔叔长、叔叔短的喊我,这让我倍感温暖,也给了我巨大的勇气。看来,要通过其女儿一起,来进他家的门。
我进了张辉家屋,他不理我,继续用扫把扫地,我一看,地面很干净。当着他女儿的面,他也没用扫把撵我。我说,兄弟,有啥需要你尽管说,能力范围内能帮的,尽管开口。
还真是瞌睡碰到枕头。他女儿当时正上小学5年级,因搬迁期中断学习,现在想上九襄镇小。
上九襄镇小难吧?肯定难。那么可爱的小月月,就当是我女儿一样,停了学业,那不断了孩子的希望吗?
就是到处碰壁也要去碰。我找到九襄镇政府,向主要领导汇报沟通,再与张辉本人通报事情的进展,与他女儿搬迁前所在学校对接,跑了一趟又一趟。
最后,九襄镇小的校长说,就是单独开一盏绿灯,也要办成这事。
常来常往,我成了张辉家的常客。
张月背着书包,走进了汉一中的课堂,安下心读书。
锻造汉源公安铁军,赵兴康负责全局民辅警政治轮训
就是这样的一件事,张辉用心记下,全家人也在梨坪安置点安下心来。
弹指之间,一年多时间匆匆而过,张月在优良的学习环境里通过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小学学业并顺利考入省重点中学汉源一中。
8月的一天,张辉拨通我的电话号码。一接通电话,他就不好意思地说又要给我添麻烦了。
帮一个是帮,帮一群也是帮,我让他别客气,既然是老大哥,能力范围内的一定想办法解决。
在了解到他侄女想到九襄镇小读书的难题以及张家的实际情况后,我托熟人找关系,使出浑身招数,见到这个喊领导,见到那个也喊领导,没少说好话,没少陪笑脸。
张辉说,老大哥,我也不想给你再添堵,各级各部门都晓得我家三兄弟是强拆户,没想到这个烫手山芋您敢接,巴心巴肝记着我们的事,掏心掏肺为我们东跑西跑、四处求人、到处烧香(方言,请人帮忙),你也尽力了,我们也看见了,就是办不成,我们也会感谢你一辈子。
我将此事向县上各级领导反映,谁家都有孩子不是,都有上学的权利,我努力争取领导支持。
一个普通移民儿童的就学问题牵动着领导和全局民警们的心。熟谙移民户张家三兄弟现状的领导,迅速指导并积极与县教育局、九襄镇小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商榷衔接。最后,领导通知我,为他家这事,学校专门追加一名招生名额。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很感动,如释重负。
这事,最终促成张浩6岁的小女儿报名到镇小学前班就读。
张辉打来电话,“赵所长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女儿考取汉一中了!我小侄女也如愿以偿到九襄镇小学上学了,公安局的各位同志,你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对我们移民些真的好,你为我们做的好事我们都会记在心头……你们放心,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会安心在移民新家搞好发展,不会再到政府找麻烦。我能做的就是搞好娃娃后勤保障工作,让她们努力学习,将来能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我的眼泪涮地就下来了。
可以说是泪奔,想挡都挡不住。
多好的老百姓!
我们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老百姓就当大恩大德来感谢我们。
就这样,张家三兄弟的事情解决了,在当地安下心来,安居乐业!
当过兵,穿了部队的衣服,脱下军装,换成警服。“官衣”从“橄榄绿”变成“藏蓝色”,官帽从军帽变成警帽,军衔变警衔。
我当兵时,我的老班长说过,实干是最好的誓言。
顺河乡洛尔村地处汉源县东南方向,距离县城约30公里,地理位置偏远,位于大渡河口岸1600米的高山上,村上资源贫乏,人均收入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县局给我的任务是,对口帮扶顺河彝族乡洛尔村8组的邱小兵一家,这是我见过的最穷的人家了。
脱贫攻坚之战,就如我们当兵时要攻下的堡垒和阵地一样,帮助邱小兵一家脱贫,责无旁贷,想尽千方百计也要帮助他家摘掉穷困帽。
邱小兵、阿呷布扎夫妇二人身患疾病无法务工,且有4名未成年小孩需供养,2名孩子未登记户口无法上学。
到邱小兵家时,我就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藏着掖着地向他们讲明,我是来帮他们把日子过伸抖(方言,像样之意)。邱小兵抓住我的手摇了又摇:我活了几十年还没过一天好日子,以后享清福,靠实你了!
可以啊!我也给他来了个脑筋急转弯:可惜共产党不帮懒人,要想政府帮你,你得先帮自己。我向他讲明,按年龄,我是他大哥,以后,我们就是兄弟,我妻子就是他嫂子。
面对他家的情况,用四大皆空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一是思想空,不知道往后日子怎么过。二是脑袋空,除了等着政府救济,没有自力更生的勇气。三是口袋空,口袋里拿不出多余的一张毛爷爷(100元钱)承担孩子学费。四是家里空,一穷而白,有一把破旧的电风扇是别人送的,自家连茅厕猪圈都没有。
真正的贫穷是思想上的寸草不生、精神上的冰天雪地,是内心荒凉、斗志全无,是把拄路拐杖当了柴烧,是拿播种的小麦做了烧饼……
这以后,我妻子也拿着衣服、棉被给他家送来。
脱贫先脱智,得先解决2名孩子上学的问题。
孩子上学还是要解决户口问题。
了解情况后,我去乡医院查找出生人口资料、村上人口年报、档案馆信息资料,不知内情的,还以为我在帮自己亲戚,“假公济私”。我说就是呵,欢迎举报!
我向县局户政部门反映情况,协调联系辖区万工派出所。那段时间,我背着一个挎包,前往洛尔村,经常出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
父母亲说我年纪不小了,也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却不怕那么高的山,是因为我做的是好事、帮人的事,所以高山也为我的三高让道。这些话,让我振奋,给我信心,不让邱小兵一家脱贫,拿不下这个阵地,我就不信这个邪!
把邱小兵、阿呷布扎家两个小孩户口顺利登记上,看到在他家户口本新增的内页上,户籍民警盖上派出所鲜红的印章。我把户口本交给邱小兵,又为两个孩子办理入学手续,两个小孩背着书包去上学了,他们的梦想开始起飞。
解决好娃娃的入学问题后,我去找企业资助、找好心人士捐助,找车拖水泥、拖砂石,没用十天半月,只到第五天,邱小兵、阿呷布扎家房子和周边环境连着整个人都变了个样。邱小兵一家10年来,终于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厕所和厨房,投入使用,干净清爽,新修的猪圈里关进了4头小黑猪。看着猪吃得肚儿圆,拱着猪槽,邱小兵见了人也不再吊着个脸,我的心也乐起来。
还有最现实的问题,夫妇二人身患疾病无法到外务工,怎么办?
我就四处咨询农业部门,让邱小兵、阿呷布扎夫妇发展产业。农业局答复,只要上面有种植、养殖项目,优先向他家倾斜。
我为他家争取到种植500株花椒树和数亩虫蝼的苗子。邱小兵家地里种了花椒,种了重蝼;花椒成熟,收成比往年翻倍,他家成为率先脱贫摘帽的人家之一,生活越来越好。阿呷布扎总是真诚地用彝族说:“共产党瓦几瓦(好),人民政府卡沙沙(谢谢)”。
妻子说,“山高”也败给“三高”,这话真有点哲学的意味。想想也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百年圆梦,我能做一点是一点。
在百姓眼里,民警就是党和政府。得,咱也别躲闪,担当起来。
说到这儿,我的故事拐个弯儿,讲讲我调解的一个小故事。
“派出所里的日常工作,纠纷调解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虽然许多纠纷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但人与人之间在气头上的时候往往很难调解”。
有个邻里纠纷,我调解了1年多。本是很小的事,住一楼与住三楼的两家人,关系原来非常好,后来就因为她们楼前不知谁家拉了一根钢丝绳,用来晾衣服用。一开始一楼李阿姨想多用点,三楼王阿姨也想多用一点,我用得多,你用得少,就为这么一点小事双方积下怨气。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眼,吵!
两人一见就骂,九襄人骂人也是相当有水平的,用的是那种我们当地咒人不得好死、老的脏话开骂,两家为这丁点小事吵翻了脸。
你见我也骂,我见你也骂。即使不骂,见面后,你瞪我一眼,我瞪你一眼;你吐我一口唾沫,我吐你一口痰。
两个人,一个50来岁,一个60来岁。她们两家,家人都不参与,就她俩天天开骂、互撕。
这不,终于打起来了,当事双方被处警民警带回派出所。两个女人死缠烂打,让人既可气又好笑,被民警带到派出所后,一直对骂,舌头就没停下过。当事双方在派出所是一直从早上坐到下午,值班民警说得是口干舌燥,愣是没有调解成功。
恰好赶上我从外面回来,一看我回来了,民警们赶紧找我这个“老大哥”帮忙。了解情况后,我说:“好吧,我去试试。”我就带着微笑走到了双方当事人中间……
弯弯理,弯得也太没有道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嘈杂声,犹如医院的急诊室,各种“疑难杂症”等待着我“治疗”。
我将她们双方分开,一个一个“逮”出去分别谈,用温暖的话语进行开导。都说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想你们双方在派出所耽搁,互不相让,生气生出个病啊灾啊多不划算。吵着,吵着,岁数大的三楼王阿姨这方,他男人心脏病犯了,昏过去了,送到医院抢救了十几天才好。
我说家和万事兴,远亲不如近邻,吵出大事了吧,还吵不吵啊?王阿姨吓着了,说不吵了,再吵把自个儿男人吵出病来、气出什么事情后果就不好说了。
一楼李阿姨也说以后再也不吵了,吵出什么事情还不是由她来承担。
这个事情,双方后来因为赔偿金一事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想着都是街坊邻居,人大面大的为了点事儿造成生病还花钱,回头面对街坊邻里也说不过去。
我掌握到这点情况,就做起双方的思想工作。通过两边家人一说,也觉得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一点医药费,只要人没大碍就比什么都强。这样给他们双方沟通,给他们兄弟姐妹沟通,请她们双方来派出所调解室,相互赔礼道歉,一人出了一半医药费,双方握手言和。
不吵了,安静了,我的世界终于平静下来,
派出所事务繁杂,有时忙得屁股挨不着板凳,为群众服务是一味良药,能让棘手的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是一种满满的幸福。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我作为所领导,必须走在最前线,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面对派出所医用口罩、消毒酒精等防护器材欠缺,我立即四处求助,寻找口罩、酒精等物品,自掏腰包为民、辅警购买必要的防护物资,并及时发放到全体人员手中。
我儿子2019年底参加工作,在2020年春节假期第二天(大年初一)便接到单位取消休假投入疫情防治工作的通知,大年初二一早便返回单位投入工作,连续10多天未归;我妻子也是一名党员,自疫情暴发以来,便积极主动号召小区党员承担起小区防疫工作。我们全家人齐上阵、齐抗疫,战胜“疫”情。我的父母家人很支持我的工作,他们也是我坚强的后盾。
我根本没什么了不起,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做的就是些平凡的小事。
莎士比亚说过,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我年龄大了,乡亲们老远就喊我,赵营长、赵营长,或者赵所长、赵所长,我都连忙答应着;心想,群众要做的事还真不少,得抓紧!
我爱我的家乡,花海果乡,更爱我的父老乡亲。
我想起彭丽媛《父老乡亲》歌中所唱: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小米饭把我养大
风雨中教我做人
临别时送我上路
几多叮咛
几多期待
几多情深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文中涉事人员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四川省汉源县公安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