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记忆】良师益友赵义山‖廖翥

作者:廖 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03 12:26:42 浏览次数: 【字体:

良师益友赵义山

廖 翥

2022年9月30日, “诗吟华夏 笔写春秋——赵义山先生学术教育创作40周年纪念书画主题创作邀请展”开幕式 ,在四川省文化馆隆重举行。赵义山先生是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天府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此次书画主题创作邀请展,全国各地学界、书界呼应者众,大咖云集。

2022年9月30日,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教授赵义山在“诗吟华夏 笔写春秋——赵义山先生学术教育创作40周年纪念书画主题创作邀请展”开幕式上致辞(蒲建宇 摄)

笔者读大学时有幸成为义山师的弟子,时常回想起与先生相处的几件小事,不吐不快。

第一件事发生在课堂上。1987年,赵义山先生为我们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唐诗宋词”部分。记得赏析秦观的《鹊桥仙》,最后有两句传诵古今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义山师讲,真正伟大的爱情,经得起时间检验,并不在乎朝夕相伴、卿卿我我,即使天各一方,长久分离,也比家长里短、了无情趣的相伴可贵得多。今天看来,这是政治正确的爱情观。义山师作了上述词义赏析后,正了正身子,紧接着话锋一转,意味深长地说,两情真心相爱,又何尝不希望朝夕相处,长相厮守,举案齐眉,充分享受爱情生活的甜蜜呢!若不是迫不得已,又何必在相思的痛苦煎熬中去浪费时光呢?这句解读,体现了老师无奈中深感遗憾、反思中略带批评的教学逻辑,有别于当时普世观念下的正解,让人耳目一新,甚至振聋发聩。其妙在将高高在上的爱情回归到芸芸众生的现实生活中,回归到人间烟火气里。这既是一个价值性话题,也是一个伦理性话题,体现了义山师以人为本的情怀,一名学者在传道受业中所秉持的人文精神。

20世纪80年代,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现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部分教师合影(前右二为赵义山先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郑临川教授,前左二为周子瑜教授,后右一为赵义山先生)

第二件事发生在义山师家里。读大学期间,刚好老师们分新房搬家,那时没有专门的搬家公司,都是呼亲唤友忙前忙后,老师们也邀请体力好的学生帮忙。我帮义山师和另一位中文系老师搬过家。我先讲给那位不便具名的老师搬家的事。他搬新房前住的是平房,屋外有个几平方的平坝。从下午两点开始,到搬完最后一件家什,已经五点过了。老师叫我们几个同学在院坝坐一会儿,他从屋头拿出来一盒未剥壳的花生,放在我们围坐的凳子上。我们以为是老师犒劳大家,客气之间,有两位同学就把剥过的花生放进嘴里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跟着拿了一个碗来,这花生是要帮老师剥在碗里。当时那场景非常尴尬,时隔多年仍历历在目。这位老师后来离开了教师岗位,这是后话不表。有比较,记忆才更深更清晰。给义山师搬家,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他家的书很多,基本上搬的全是书,有很多古装书籍;二是义山师家的饭很好吃。那天搬完家后,师娘准备了一桌很丰盛的晚餐,非要请同学们吃饭不可,弄得我们手足无措。义山师一改课堂上的严谨斯文,拿出家里的酒,说今天要与弟子们共饮,能喝的不得推脱。几杯下去,酒酣耳热,我们便嗨起来了,席间无拘无束,推杯换盏,热闹如市,其乐也融,其情也怡。义山师博闻强记,古诗词信手拈来,出口成章,适时引用,与话题氛围十分得体。我曾被义山师期末考试有12分默写古诗词的题搞得焦头烂额,内心颇有怨言,此时此刻,在微醺中体会到什么是“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敛之气,体会到什么是良师亦友的美妙感觉。席间,义山师还讲了很多中文系教授们相聚拼酒的故事,他们华山论剑后,根据酒量大小还排了座次,颇有“良酝可恋耳”的豪迈之气。今天义山师滴酒不沾了,想当年酒量也是位列中文系前三甲的“不倒翁”。

2020年6月18日,赵义山教授(右二)与夫人(右三)和2020年毕业的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硕士生合影留念

第三件事是对待佘正松老师被调查事情上。佘正松老师是全国著名中国文学史家、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先生的弟子,其学术成就、治学严谨有口皆碑,在担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期间,对学校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或许应了《康熙王朝》里那句台词:天下谁个不参人,天下谁人不被参?有人举报,佘正松老师接受组织调查也属正常,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但是,事情发生后,学校个别干部和老师迅速转向,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连累自己,争先恐后地划清界限,切割关系,其中不乏佘正松老师信任提拔的得意门生。义山师秉承一个学者仗义执言的品质,联络大熊猫专家胡锦矗等学校众多知名教授联名上书,对佘正松老师的情况知一说一,据实陈情。老师认为我对相关政策略知皮毛,把写的材料专门送来我看,特别叮嘱按正常渠道向组织反映实情,既要合理更要合规,丝毫没有落井下石。如今,佘正松老师已仙逝,他有同窗、同事如斯,也是一大慰藉,正如鲁迅先生赠瞿秋白的条幅上写的那样: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1978年12月,修订《中国文学史》期间于中山大学校园孙中山铜像前(左起:廖仲安、季镇淮、沈天佑、萧涤非、费振刚、冯至、李修生、王季思,图片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0年7月31日上午,佘正松教授参加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现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86级毕业20周年座谈会并讲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廖 翥

图片:除注明拍摄者及来源外,其余为蓬州闲士提供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