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修志故事】爷爷与《赤江乡志》‖朱绍元

作者:朱绍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10 11:41:34 浏览次数: 【字体:

爷爷与《赤江乡志》

朱绍元

2022年5月27日,在通江县档案馆里,我将《赤江乡志》手稿交到工作人员手中,心里轻松了许多。因为这本凝聚着爷爷汗水和心血的志书,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付印;在我家三代人手中,辗转保存了近40年,唯恐不慎有失;赤江乡后来被撤并到诺江镇,该志书刊印的可能性不大;现在送交到县档案馆永久保存,也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通江县赤江方山顶上钓鱼石

由爷爷主编完成的《赤江乡志》手稿,共9编38章93节共556页,约15万5千字;分大事记、地理编、农业编、公交财贸编、政治编、文卫编、社会编、人物编、杂记编;志书记载年限为1911年至1984年。该志书记载建置沿革清晰,地理地貌详实,发展变化巨大,风土人情丰富,尤其是爷爷擅长文言文写作,使志书的语言特色明显,《赤江乡志》中收录了上百首诗词歌赋和上百幅对联,很有史证和文学欣赏价值。

通江县原赤江乡,位于县城西北角,乡人民政府驻地离县城仅十公里,环绕县城的城东村、城北村、西寺村、千佛村均为该乡所辖村。红四方面军创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后,为川陕省苏维埃赤江县城区第四乡苏维埃政府。历史上,该乡就与县城诺江镇相关联,几经分分合合,更显示其特别之处。1984年该乡筹备编修乡志时,已退休居住在该乡沿新村老家的爷爷,成为乡志编写的不二人选。当乡政府领导找到已76岁高龄的爷爷时,爷爷欣然应允,随即住到了乡政府,全身心投入到志书编写中。

我的爷爷名叫朱如枢,字北辰,1908年生,1997年去世,早年毕业于国民师范,生平经历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3个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任职于通江县政府师爷;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担任过乡苏维埃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教至“文革”下放,到1979年71岁复职一年后退休。爷爷一生以书为伍,与文字打交道,学识渊博,加之经历阅历丰富,目睹县内众多史实,这为他修志奠定了基础。

朱北辰

爷爷退休后,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积极参加《通江县志》和县直部门志、乡镇志书的编纂工作,并被通江县新县志编纂委员会聘为兼职采访员。考虑年龄较大,县志办便安排爷爷带回残缺旧县志回家校补抄录。爷爷根据回忆,写出了很多县内知名人物传记,写出了通江城镇建置沿革、《对通江县志传罗文杰质疑》等史实文稿,写有《朱鉴屏》《棒客说》等纪实文章,写有《钓鱼石记》等文言散文,回忆写下乡贤蒲席珍先生和青城山长联,抄录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诗词、碑文、辞赋,为《通江县志》编写提供了重要材料。由于爷爷在县志、部门志、乡镇志等方面工作主动认真,成绩突出,1986年被通江县志编纂委员会评为“修志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奖励,真可谓:盛世修志,创业千秋。

主编《赤江乡志》完稿,成为爷爷一生著述的精华。在此前后,爷爷虽集录有紫阳文集、阅览大观、读书笔记、紫阳集录、读史随录、杂记一览等小册子,但都是爷爷用毛笔写在作业本上的初稿,而《赤江乡志》却是爷爷写成后,他自己或其他编写人员誊抄在稿纸上的成品。记得当时为了编写《赤江乡志》,一生没有也不会做家务的爷爷,一开始便每天在乡政府的楼道生火烧炉子,常常是把脸弄黑嘴吹疼,还是做不好饭菜,之后便由居住在乡政府周围的亲戚,每天给爷爷送饭。后来乡政府领导知道了,便决定另外聘请了两名既能做家务、又能写作的年轻人,协助爷爷工作。

在编写《赤江乡志》的那段时间里,爷爷剪短了花白胡子,脱下了长袍棉袄改穿短大衣,很多时候在其他同志陪同下,除到县城和部门查阅资料外,再次对记忆模糊、含混不清的人物和故事进行走访考证。在没有车辆交通的情况下,爷爷足迹遍及全乡东西两山之间,南北30余公里之中。不仅如此,那时没有电脑,编写乡志全靠手书。爷爷最善用毛笔,但效率不高,也无法做到一式几份,于是爷爷便拿起圆珠笔和钢笔,垫上复写纸,写出一篇稿子,便可有几份供几个人传阅修改了。

在《赤江乡志》编写过程中,除爷爷统筹和主笔外,专职编辑向文安更是将生命的终点定格在了《赤江乡志》上。向文安生于1926年,读过私塾和新学初中,曾任国民政府税监处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与创建了县税务局,之后又在诺江税务所和镇人民政府工作,20世纪60年代在精简中自愿回乡。乡政府聘请向文安参与编写《赤江乡志》,他欣然答应。由于赤江乡与原千佛乡、何家乡、七水乡时废时并,迁徙频仍,档案遗失不全,向文安在志书编写3个多月后,与爷爷一起去考证资料的途中,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去世时年仅58岁。向文安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不是家中妻儿,而是后悔自己再无法站起来,继续编写《赤江乡志》。

爷爷失去了得力的助手向文安,也曾哀伤低迷过,也曾思考是否还要继续编写《赤江乡志》。面对人员和编写困难,爷爷最终没有退缩,决计要利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学识和知道的史实全部奉献给修志事业,供后人借鉴。于是爷爷振作精神,向乡政府推荐了本乡退休教师罗克钧,一起继续编写《赤江乡志》。

爷爷朱北辰的聘书和奖状

经过爷爷和向文安、罗克钧的努力,仅用了1年时间,于1985年5月便将《赤江乡志》手稿送区、县审核。正如《赤江乡志》序言所写:编修这部《赤江乡志》,首先组织力量,宣传动员,继而收集材料,审定和整理材料;再进而征求意见,缜密考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四项基本原则,尊重历史,秉笔直书,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赤江乡志》是客观纪实、观点正确、是非分明、体例完善、内容详备的志书。它记载了赤江乡的自然、社会、人物的历史和现状。虽未敢以百科全书自诩,但为今后赤江乡人民掌握客观规律进行“四化”建设,足可资为借鉴。

之后,爷爷便带着经过乡和区两级初审的《赤江乡志》,回到老家等待终审付印的消息。很是遗憾,由于多种原因,直到爷爷去世,《赤江乡志》都未能变成铅字。临终前,爷爷告诉父亲说:要好好保管《赤江乡志》稿子,不能损毁和丢失了,将来会有用的。父亲是个教师,知道志书的价值和意义,很好地保管着《赤江乡志》手稿。直到父亲生病后,他将厚厚的《赤江乡志》手稿交给了我保管。我从乡镇到县直部门再到市里工作,多次举家搬迁时,都特别注意爷爷和父亲的遗留物品,尤其注意了这本《赤江乡志》手稿不被损坏。

《赤江乡志》手稿,我保存了20年,其间多次拜读过,是它增添了我对家乡的全面了解和热爱,更是它增添了我对爷爷学识和文采的崇拜。

爷爷在《赤江乡志》政治编中,除编写了党政、民政、群众团体、政法和军事外,重点记载了爷爷作为赤江县城区第四乡苏维埃文书,所经历的红四方面军创立川陕苏区,赤江乡苏维埃政府和在赤江军事斗争的史实,写有《列宁小学:红军战士的苗圃》和《王平寨战役》等文稿,史料详尽可考。

通江县赤江石牛嘴电站

爷爷在《赤江乡志》每一编中,都不乏美妙的诗文联句,在《赤江乡志》地理编中的诗句最多。赤江乡很像船的地形地貌,爷爷对境内山川河流、村落姓氏,都写有诗词。尤其是有天华山、荫龙山、庙子垭、石牛嘴、五马槽、钓鱼石、黄花溪、千佛崖、三花顶、马鞍山、七水井、柳树滩等山水风光,爷爷便写下了诸多诗句:

说赤江地貌

赤江乡界是船形 鱼石龙山对面凭

仰背天华登后尾 前舱横堵是王平

赞沿新村

仙人养性证菩提 长洞烧丹火候青

马背有鞍原无钝 鱼台是石却非池

媚容取巧惟麻岭 推己及人让义村

盛世太公何所乐 持竿稳坐黄花溪

赤江各村八景二首

杏子梁前望 梭垭草色柔

双滩觅古渡 千佛仰亲㷕

天宝居永乐 金银走大通

将军把阵口 罗汉占溪头

七水灵泉涌 三花紫雾封

云田歌大有 曝地夺丰收

翠果随风舞 鸡心逐浪游

槽边驰五马 兵屯土桥沟

石鼓咚咚响 将军上敌楼

崇祯打渡口 罗汉占溪头

黑窝蚊声息 白岩瘴气收

三花山耸耸 七里路悠悠

翠角随风舞 鸡心逐浪游

金银粮马足 兵屯土桥沟

集赤江史家坡地名

大龙天骄去朝宗 路走金银气自雄

翠岭开岚迎曙色 围裙解带识春风

圆盘有岸凭潮涌 鸡石无心逐浪遊

陡嘴梁前谈步稳 秧田肥沃可丰收

龙山挺秞刺晴峰 槽内难誇五马雄

象鼻牵来堵水口 狮蹄踏去站溪头

景生花石添维画 路走金银慰阮穹

登上天华观世态 飞车爱过土桥沟

天华屹立盪云层 七水滔滔毓地灵

象鼻称长卷鹫岭 狮蹄卖勇跨溪滨

休将石匣比金匣 莫把玉门当串门

客过土桥瞻胜迹 寨梁众志可成城

题千佛岩古树

苍葱古柏谒烟霞 千佛岩前拜释迦

耸入云中观世界 河山锦绣满天涯

四株古树倚云开 缭绕霞林点翠台

鲁殿灵光含齊色 伴同千佛礼如来

咏景三首

太公钓鱼漫悠悠 稳坐鱼台放大钩

五马归槽腾骥足 三花拔顶出云头

包前白鹤翔霄舞 库内黄花逐水流

月下天华何所抒 阴龙山上探星球

予今何幸伴观音 设账龙峰喜气临

高耸天华扬汤德 闲游大岭步克膺

策掛马鞍期弟子 钓垂鱼石有仙人

桃李栽培资七水 教育深化播陶甄

春回大地绿江南 桃树花开映日鲜

老屋光前恢旧屋 新田裕后启书田

达观石岭横溪口 小视金银置路边

万仞方山翔凤舞 漆灯光摇谒营盘

咏梳头石

梳头美女爱思情 偷过碑门去探亲

川主关心耕绿野 谷王无意恋红尘

御沟题叶留金竹 绣幕牵丝系柳林

携手仙人开笑口 黄花酿酒饮交杯

柳树滩

散步王平寨 休骑五马游 天华通上界 柳树砥中流

石岭云难驻 阴龙雾欲封 仙人思涤足 七水涌波头

通江石牛嘴

石牛贪吃犯田间 一炮穿来可惨然

上颚额膔虽尚存 下唇嘴胲已丢完

油油青草喉难润 瑟瑟凉风齿更寒

想去函関骑老子 昂头长喘月团圆

通江县赤江索桥

爷爷在《赤江乡志》农业编中的诗句、文章也不少,丰收景象、土地等等,都是爷爷用诗词赞美的对象,尤其是水利建设的万家沟水库和黄花溪水库,爷爷都有诗文记载。

瑞 兆

瑞兆,乃国家祥瑞之预征,要在盛世世代始生。有了瑞兆,又必记之,以表示其不忘。如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曰:“嘉禾”,秦穆得雉以名其地曰:“宝鸡”,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曰:“宝鼎”。赤江乡沿新村五组于一九八三年秋,田中稻谷一禾两穗,应载其志曰:“祥禾”。

说土地改革

农民有了土地权 领证果实扛在肩

三座大山全打倒 美满日子新开端

千年铁锁已砸断 人民从此把身翻

感谢救星共产党 幸福生活万万年

赤江水系

洞内仙人住 鞍山跨马游

营盘团地垒 水磨卫江流

涛涌门关石 滩潮浪弄松

鱼从河岸打 酒向厥溪酬

宇宙魁星点 钓台议帝封

义村高院落 华顶刺晴空

后坝田千顷 官家禄万钟

闪塘开绛帐 澄渡泊飞蓬

旅店存黄樑 乘桴避黑公

月明垭口里 风惠柳林中

长岭绵三铺 方磴镇七雄

龙台昂首望 电站若玲珑

咏万家沟水库

万家沟头一谷涧 左吡青龙右小关

氷岩石转雷鸣壑 牵确绵亘接城垣

在昔年逢旱肆虐 无泉灌溉苦难言

田中泥壤成龟裂 禾苗火之可能燃

明代举人屈升瀛 曾建龙王庙一龛

遇旱肃衣剪甲入 焚香祷告蛟龙前

龙不灵时雨不降 只会逃荒过陕南

历古遭受此一劫 相沿已是数千年

共说旱象由天定 村民无术可挽回

伟哉中国共产党 建修水库于其间

两面相对之崖岸 为墙九仞把水栏

成为积水不可极 苏子夜月可乘船

浮光趯金静影碧 秋水长天一水蓝

沧浪鳌身映月黑 壕梁鱼跃乐于渊

庙子垭头湖光镜 阴龙山下水晶盘

桃花潭水深千尺 银龙作浪可飞天

一跃而过黄粱嘴 再跃而到孟家山

熊家王家钱家坝 晴天收水可耕田

尧涝汤旱无所苦 战胜空间大自然

家户年年歌大有 含哺鼓腹乐无边

咏油菜花

花开油菜可宜人 晃眼遥观满地金

休要浓香闲散去 狂蜂闻到要问津

油黄菜色艳山城 映日霞光晃眼睛

若遣飞花浮水面 恐防鱼要当金吞

油黄菜籽贵如金 吐出脂膏炸鸡丁

尽管山崤堆满案 无它不可作餐饮

筵宾酥菜是油熏 不可徒誇有海参

请看红锅煎白肉 要它跑马作先行

郁郁油菜闻芳芬 挺挺其茎似玉林

密影横遮云暗淡 浓香浮动日蒸腾

狂蜂偷汁回旋绕 翠鸟探花辗转鸣

最爱早霞照陇亩 伊然遍地是黄金

丰捻歌

岁朝宜黑半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若遇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惊贄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处处棉花豆麦宜。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人忧。

清明风雨从南至,定是农家大有收。

立夏东风少病疴,晴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侵损禾。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煎熬。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中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厄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只半收。

处暑多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秋分天气白雪多,处暑欢歌好晚禾。

只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冬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更逢雷声菜价增。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冬至天晴无日色,灾伤疾病损人民。

初一西风盗贼多,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日色,来年定唱太平歌。

初一东风六蓄灾,若逢大雪旱年来。

但遇此日晴明好,吩咐农家放下怀。

《赤江乡志》公交财贸编中涉及交通的古道、桥梁和渡口,爷爷重点用诗词赞美了位于赤江乡场镇的索桥的修通,方便了沿河两边群众的往来:

题铁索桥

渔场麻柳马鞍头 水逐黄花泛庙沟

圆石石梁成泽国 斜滩一遍浪悠悠

洪流昔日涌沟潭 惊动二郎说水难

小坝担心将坝卷 大田顾虑把田淹

邹家碥里问潮吼 任家湾头看浪翻

只是五童才有胆 石梁河上去冲滩

历古相传说 渡岸隔水难

当前奔四化 视若等闲看

悬拱治洪流 承空跨彩虹

狂澜流下面 不敢再昂头

稚子横牛过 髯翁杖策遊

诗章歌坦荡 千载颂其功

洪流泛滥渡舟难 阻隔征途已有年

今日建桥避危险 再无子胥怕昭关

飞虹挂岸砥中流 不怕洪波巨浪冲

二月完成千载利 人民功劳大无穷

千年险渡为患,一旦索桥出现。途歌坦荡问来源,党和人民所建。桥,横跨江面镇波涛。奔四化,功居第一条。波掀浪拍,阻断往来客。不建索桥非豪杰,屈指时间二月。

爷爷在《赤江乡志》社会编中,编写了宗教、风俗习惯、方言、故事等内容,整理了《李翰林栽七水》《李翰林游龙宫》等民间传说,还收集整理了赤江乡所有姓氏,编成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除此,还有针砭社会风气的诗词:

赤江乡姓氏对偶

熊对马,邬对黄,曾蹇对吴康。晏刘对钱邵,孙蒋对童杨。徐叶寇,苗陈姜,司魏对游张。朱蒲湾两面,薛罗山一方。冯任袁孟贾,李向廖龚梁。段谢邹曹郭,付郑费周唐。天水秦赵尹,太原祝闫王。屈姓居临海,邓家出南阳。史家坡上燃料广,杜家坪里蔬菜良。岳武穆,文林郎,何姓号泸江。樊迟请学稼,程门生立墙。蔡余高苟古,肖声引凤凰。一共七十一,都住赤江乡。

说干部

麦子倒了一包秧 谷子倒了一包糠

干部腰杆硬不起 害了群众一大帮

和尚多了水不担 艄公多了打烂船

头头多了班子散 做事缺少铁的肩

评风水先生

于今有一怪妖精 提起罗盘到处巡

专想钱财利自己 妄谈风水害他人

拆房迁座重修宅 掘墓提棺再葬坟

祸及农村罪匪浅 其情诉与县区听

女亦胜男

木兰千古说奇传 替父从军猛着鞭

直到功成回可汗 龙袍赐予女儿穿

西欧英国世称强 女子可能作帝王

足见风行平等法 早经吹遍太平洋

川牌玩牌歌

天牌大王坐上面 全凭地牌保平川

红九黑九造了反 打来保你坐江山

打得二六眼睛诂 打得三五草帽翻

三四开弓忙搭箭 二五当中来改权

丁丁拿起钻子钻 钻得二四血涟涟

幺四摆起鸿门宴 拐子占经才卖钱

人牌一见红了脸 气得和牌勒巴弯

梅子领起兵十万 忙点长二与长三

四六报本上金殿 虎头大将去当先

猫子捞起铜锤打 幺六栳其撮火锹

心欢意悦,寻着一条真龙脉,酬报资金休吝啬,最少钞票两百。

东久西怏,只知南与北,此间有座好阳宅,拿钱才可点穴。

迁地找牛眠,登上军山正好观,请看杨家双天井,难堪,清白遗风到处搬。

《赤江乡志》手稿

爷爷在《赤江乡志》文卫编、人物编和杂记编中,更是美文迭出,《名医罗克钦》《黄花溪水库工程记》《蒲席珍传记》等文言体文章,读来使人清新爽朗,感觉到无尽的享受。

我希望有更多人能读到爷爷编写的《赤江乡志》,所以我将《赤江乡志》送到了通江县档案馆。同时我也希望爷爷能安息,他的付出是值得的,一如《通江县志》主编任祥祯给爷爷所做的墓碑文:

公乃邑之名士也。名如枢字北辰,曰哲公季子,生于1908年11月,殁于1997年3月。公幼读私塾,工书善文,毕业于川北师范。初任国民政府秘书、科长之职,凡上报公文多为公之手笔,人称“朱师爷”。公常写诗词嘲讽当时豪强恶行,贴于道或墙,人皆赞其勇而有才,官绅忿其道不同流。后去巴州任西南师管区书记长,若有摊派之项必顾及桑梓,乡人感其德。红军入川,公即书写“救星此日到地,穷人立刻翻身”于会场,遂选为乡苏维埃文书。因左倾波及,公留家乡办学,立身讲台二十余年。经历文革风浪,古稀重执教鞭,翌年退休。公之为师,德才学识惠及众生,其子与孙皆扬名杏坛。公晚年参与盛世修志,为县多个部门志和乡镇志提供资料,并主笔编纂了《赤江乡志》初稿。有《紫阳文集》留传于子孙,诗文遗作载《百姓春秋》之六。公之一生,孝亲敬老,慈祥育幼,德如池中莲花,才继紫阳遗风,教鞭所指,桃李迎春。德配何孺人苟孺人,均贤淑温恭,育一子三女,兰芬桂馥。公逝世四年,其子有钧公病逝讲台,陪葬于侧。今孙辈慎终追远,思报恩彰德,镌刻片石为记,公之名永垂不朽矣!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朱绍元(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巴中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四级调研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