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生态环保】人与熊猫共谱和谐曲‖汪成文

作者:汪成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17 10:22:01 浏览次数: 【字体:

人与熊猫共谱和谐曲

汪成文

近日,欣闻建立国家大熊猫公园,四川省芦山县大川镇又被规划建设熊猫小镇,很是高兴,我想感到更为高兴的应是大川镇全体居民。高兴之余,忆起四十年前一次熊猫与人的邂逅。这是人类又一次与熊猫零距离的接触。于是提笔写下此文,以飨读者。

20世纪70年代末,阳春三月的一天,春风拂面,阳光和煦,千山吐翠,流水欢歌。芦山县快乐公社草米岗生产队的村民正在备战春播:往阳山(小地名,在公路上方)地里背着粪肥,大家一身汗水。太阳已至中天,人们正欲休息吃中午饭。

林场工人拍摄的野外迷失的熊猫

这时,大自然的一位贵客,像绅士一样正迈着四方步向人们走来。一位眼尖的青年一声惊叫:

“大家快看,那个是什么东西?”

村民随着青年手指的方向望去,一个圆滚滚的庞然大物,身上长着白毛,也分布着不少黑色斑块。圆圆的脑袋,两个大大的黑眼圈。一位中年男子说:

“那是白熊,以前传说吃人的熊就是它!”

另一位青年说:“不,它叫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接着又说:“听说发现大熊猫后,报告林业局还会有奖励。”于是有人提议把它捉住,关到公房(集体经济时生产队保管粮食及开会等集体活动的地方)里去,然后向林业局报告。

翁顶山(位于是芦山县大川镇到宝兴县邓池沟之间的一座山)箭竹林里的吃箭竹的熊猫

这位青年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队长说:“好吧,但不要伤了熊猫,大家也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熊猫伤了人。”

奇怪的是,熊猫也没有害怕人,反而一步一趋来到人群中间。有人找来一根绳子,试图套在它身上,但是绳子一套在它颈上,它就用前爪一扒就扒开了,连着几次都没能套上。一位中年男子就上前用手去抓握它的爪子,想阻止它扒绳子。不料熊猫爪子一扒拉,中年人的手背反被熊猫锋利的爪子划开了一条长长的口子。见此情景,几个劳力好的青年就上去了,一齐出手想按住它,有一个青年的小腿靠近了它的嘴巴,被它咬了一下,幸亏他小腿上裹着厚厚的裹脚布而没有受伤。经过努力,才把绳子给它套上,大家拖的拖,推的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弄到公房里去,关进屋里,锁上门,回家吃午饭去了。

寻觅同伴的熊猫

午饭后,有人用瓷盆端来半盆稀饭喂它,它竟然吃得津津有味。有人给它送来猪骨头,它就咔嘣、咔嘣嚼着。(可惜那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可随意用手机拍照,要不然会留下它的珍贵照片与视频)。

人们非常关注熊猫,大人小孩都常跑那去从窗子上看它。特别是小孩子们围在窗前,一串小脑袋紧贴在窗上,观察着这位人类的朋友。猫熊也不害怕人,有人去喂它时,把门打开它也不跑,反而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人们给它的食物。它靠着木板壁睡觉,板壁上印着它一个又一个背印。仿佛它一直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似的。

大约在第三天,有人传来消息说:林业局指示,在哪里捉住的就在哪里放,让它回到山林中去。人们去放它,打开门朝外赶,它却不走。于是人们又用捉它时的办法,还是费了好大劲,给它套上绳,推的推,拖的拖,把它弄到林边上解下绳子,看着它一步一回头朝树林中间走去。直到没听到它的声音,人们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就这样,这位国宝级贵客在草米岗生产队做了三天的客,与人们友好相处了三天,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款待它的主人,再次回到大自然中。

资料显示:早在200万年前,在中国就出现了大熊猫群体,那时叫“貔貅”。远古时代是蚩尤的坐骑。据说在四千多年前,四川龙安州(今天的平武县)的人民,曾把大熊猫献给治水有功的禹王。《诗经》中也提到过大熊猫,如“献其貔皮”。唐太宗时也曾把“貘皮”(即熊猫皮)奖给有功的大臣。大熊猫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华熊是因它出自中华的熊,说它是竹熊是因为它吃竹子,叫它银狗是因为小熊猫是金黄中带黑叫金狗,而大熊猫是白色里带黑就叫它银狗。

150多年前,法国传教士戴维在四川省芦山县大川镇传教,他翻过瓮顶山到邓池沟,在当地人协助下捉住了大熊猫,他把大熊猫介绍给了世界,从而使世界首次结识了这种被誉为动物“活化石”的古老物种。1963年,中国建立了包括宝兴蜂桶寨在内的五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2014年,中国已拥有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如今,中国又向世界展示出涵盖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宏图。而芦山县大川镇就在这宏图中。

营救受伤的大熊猫

追寻这只大熊猫的足迹,草米岗所在地在七寸溪(又叫七寸沟)、岩驴溪、那横溪,还有中林的瓦渣溪,这四溪连着宝兴县的蜂桶寨,又是箭竹生长地,是熊猫频繁活动的场所。这里的人们随时随地都会在山中发现大熊猫活动的踪迹:它折断的竹子(它不但吃箭竹,还吃另一种竹节上带刺钉的刺竹),排出的带竹的粪便,小碗大的脚印,爬树时在树上留下的爪印。因此,它能出现在草米岗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人们善待它,与国家制定的保护政策有关,那么它见人不逃跑,能够友善地与人们相处,就该是它善良、敦厚的本性使然。大自然既孕育了万物,那万物也应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大概就是它能留存至今成为动物活化石的结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成文(芦山县大川镇退休教师,芦山县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