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亲情文化】父亲的高粱穗扫帚‖刘英

作者:刘 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2-05 13:55:11 浏览次数: 【字体:

父亲的高粱穗扫帚

刘 英

父亲这辈子会许多手艺,会熬红薯糖,嫁接果树,编各种各样的竹器。在这些手艺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亲用高粱绑扫帚。

每年3月左右,父亲开始为种高粱做准备,先找一块向阳的地,为它除草松土。然后挖好间距适中的坑,再把挑选过的高粱丢在坑里。施一点肥,浇上水,最后用锄头弄一点土把坑填平。我问父亲,为何还要盖上土,这费力不说,还增加了高粱破土而出的时间。父亲说,裸露出的高粱,要么会被鸟吃掉,要么因土壤湿润度不够难以生长。

可是,我偏不信,悄悄留了两个高粱坑没盖土。半个月后,其他坑里都长出了高粱苗,唯有当初那两个没有盖土的坑,却空空如也。那时我突然明白:种庄稼其实就如做其他事一样,成功的关键,第一步怎么做特别重要。

8月左右,父亲经常会到高粱地边转转,随便把高粱秆上面的叶子拔掉,背到鱼塘喂鱼。父亲连续在高粱地转悠一周后,我实在忍不住问父亲,这高粱啥时候可以收割。父亲指了指弯下腰的高粱说:只有成熟了的高粱才会低着头。

听父亲一说,我用手掐了那昂头挺胸的且不是很饱满高粱。想不到我一掐,高粱底部就有浆。

这时父亲补充说道:“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那时我突然懂得:原来低头,是一种谦卑,是一种宽容,更是一种避让和智慧。

当高粱成熟后,在离高粱一米左右的位置,父亲用镰刀砍下高粱。晒干的高粱,父亲会拿去酿酒。而剩下的高粱穗,父亲会整齐地铺开晒干。然后去后山砍一根竹子,劈开弄成竹条。用高粱穗捆扎时,先取好扫帚柄,必须光滑不扎手,便于捆扎。将一小把高粱穗竹条往里扎紧,卷四至五圈,再放上一小把再卷四至五圈,依次反复卷五次打结。最后再用毛竹针打紧,一柄扫帚就制作完成了。

看着那被父亲用竹条勒紧甚至变形的高粱秆做成的扫帚,不美观不说,当时扎点时还很费力。我学着父亲的步骤扎了一个高粱扫帚,只是最后步骤的时候,我没有用竹条死死地绑紧高粱秆。想不到,我那松松的扫帚,一周之后几乎散架了。

多年后,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与挫折的我,再次陪着已到古稀之年的父亲种高粱,晒高粱,扎高粱秆扫帚。只是,自始至终我对父亲的每一个步骤,没了儿时半点质疑与不信。

看着两鬓斑白的父亲,我接过他那满是老茧手里的高粱穗扫帚,开始认真地打扫着院子里每一个角落。在那刻,我才知道:父亲这一生像极了这高粱穗扫帚,年幼的父亲在艰难困苦岁月里努力地活着,年轻时低调且脚踏实地做人做事。人到晚年,依然自食其力勤劳一生。

看着我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父亲由衷地笑了。那笑容里,满是父亲对我浓浓的爱与守护。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 英

供稿: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