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教育】成都百年名校寻访—盐道街中学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4-10-08 14:19:23 浏览次数:377 【字体:

成都百年名校寻访

——盐道街中学

这是118年前,

为觉醒国内有识之士富强之梦的学堂,

也是如今

成都市耳熟能详的公立学府。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自成立至今,

穿过百年渺渺云烟,

承载着为国育才的使命,

“根植中华 志在天下”。

盐道街中学高中部(图源:盐道街中学)

1

唤醒民智 几经更名

提到盐道街中学,需先谈谈盐道街。

在古代,盐、茶产地稀少,四川的井盐是西南地区的经济命脉之一,所以元代专门在四川设置茶盐转运司进行管理,明代升级为茶盐都转运司,到了清代,专门设立了四川盐茶道这一机构负责统一管理盐政、茶政和马政。这种管制的盐茶道,简称“盐道”,民间习称为盐道衙门,盐道街便因此得名。据《成都街巷志》记载,清代的四川盐茶道衙门初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在经历了一场火灾之后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建,旧址就在今天盐道街中学和盐道街小学的位置。

清同治二年(1863年)四川盐茶道火签 四川省档案馆藏(图源:《成都街巷志》)

1906年,在风雨飘摇的晚清,四川大兴学潮,设立学堂致力于唤醒一代代中国有识之士的强国富民之梦。全川优级师范选科学堂在皇城成立。初设简易、预科各一班,简易科一年毕业,预班一年半毕业升入本科。成立之初,便向巴蜀民众宣传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民智之能大开也”的道理。

该学堂于1909年停办,毕业学生共271人,校地改办川中初级师范学堂。1914年,川中初级师范学堂改名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5年后设附小,因校地不敷迁址盐道街原盐道衙门。这就是盐道街中学和盐道街小学的前身。

2

孜孜以求 铸就名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校再次在1950年改名为“川西成都师范学校”,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师范学校”。

1962年,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校在盐道街原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师范学校处创办。

1963年,与原成都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合并,更名成都市盐道街学校,进行十年制学制改革,成为全省唯一的一所“十年一贯制”改革实验学校,直属省教育厅管理。1963年3月,成都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四中、七中、九中、川师附中和盐道街中学为重点中学。

1978年,随着办学体制调整,中小学分离,中学部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划归成都市教育局管理。

盐道街中学高中部 (图源:盐道街中学)

2002年,学校与成都市四、七、九中学一同被评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四川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首批校风示范校、四川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首批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校。同年,为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按成都市人民政府要求,成都市锦江中学、盐市口中学两所市重点中学并入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2016年,学校被评为成都市领航高中项目学校。

2023年,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引领型)”,为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

盐道街中学初中部 (图源:盐道街中学)

百年以来,盐道街中学走过动荡晚清,走过时代云烟,走进改革春风,走向新征程。时光流转,校园改变的不只是名称和外型,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在《成都街巷志》中提到:盐道街小学在教学大楼上雕刻了“做人间真盐,立天下大道”十个大字,还在校园中刻有多种相关的阐释文字,这是成都市近年来对老街道名称加以新的诠释之后为新时代的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的最典型的一例。

3

百年学府 其命维新

天府腹地,锦江之滨,菁菁学子,孜孜以求。自盐道街中学诞生以来,学校坚持“整合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校情,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出培养“志以远、学以勤、识以达、行以正”现代优生的发展道路。

十年前,盐道街中学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课”整合模式。近年来,借力四川省高中课改革,优化“三课”整合,拟定了“3+X”课改工作新思路。每一领域的课程有各自侧重的具体发展目标,共分为行为与表达和谐发展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类、逻辑与应用类、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类、学业与职业的和谐发展类、态度、学力与创新力和谐发展类、个性与特长和谐发展类。

“3”是文化建设、课程建设、课堂,“X”是制度保障、教师培训、科研促进等课改工作推动策略。

盐道街中学学生参加比赛与活动(图源:盐道街中学)

学校特别重视科研的引领作用。从1906年到2023年,盐道街中学连续七届获四川省政府成果一、二、三等奖。关注课堂学习心理的“中学心理教育实验研究”,关注文科、理科、艺体学科“三科整合”的“中学整合教育模式研究”,关注选修课教学的自主选择性课题“中学自主选择性课程研究”,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效益的“提高中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效益的校本研究”,关注师生课堂生命活力焕发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课堂行动研究”,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课堂导学策略研究”等。

近几年,学校正在研究的四川省教育科研重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德育活动课程的整合实施与综合评价研究》,已两次获得四川省课题阶段成果一等奖,并已出版专著《基于核心素养构建中学德育活动课程体系》。

盐道街中学高中部(图源:盐道街中学)

4

遍植桃李 广育英才

筚路蓝缕,盐道学子在百年岁月间上下求索。名师荟萃的校园里,也孕育出不少国家栋梁。

他们中有国际英才,在世界大放异彩:麻省理工学院双聘教授、青年科学家、盐道街中学89级学生李巨,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直读博士的宋嘉佳,全球最年轻的蝴蝶专家赵力等。

麻省理工学院双聘教授,青年科学家,盐道街中学89级学生李巨(图源:成都教育发布)

他们中有在学术新锐,在全国出类拔萃:驻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官胡晓,获得北京国际发明展金牌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奖的李苏苏、刘若愚、马悦,荣获“十佳精英模特”称号的张思思等。

他们中有体育天才,在体育成绩斐然:世界跳伞冠军陈宏,世界跆拳道品势锦标赛第五名的邓妍,国际象棋大师曾蓓等。

一批批个性得以张扬的学生对学校个性化培养模式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正如那句:“同祝今朝风日好,华枝春满盐道园。”

锦江河畔书声琅,东风吹来满目春。百年磨一剑,盐道街中学平地起高楼,建校初心坚如磐石,弦歌不辍,在成都文化教育的大地上,始终坚持以文育人,以文润校,真正做到“让每一粒种子都发芽”。

校长面对面

蒋光平 都盐道街中学党委书记

小志

从创立初期到如今,您认为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对成都的文脉传承和教育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蒋光平

教育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础。盐中与成都血脉相通、相伴相生。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锦江畔的百年学府。新时代成都的迅猛发展,引领了盐中的蜕变新生,而一代代盐中人,也在各个领域为成都乃至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从风雨飘摇的晚清发出“教育报国”的呐喊,到新时代的践行“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孜孜追求,盐中积极融入成都教育洪流,做一朵绚丽夺目的浪花,彰显盐中个性表达。盐中以自己的踔厉奋发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实践,深耕基础教育领域,为提升成都文脉传承、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盐中的经验与智慧。

小志

从“薪火相传,教育报国”到“整合育人、和谐发展”,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发展百年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蒋光平

百年盐中,其命惟新。翻开盐中百年的办学历史长卷,盐中始终以“得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强烈特质屹立在蓉城之心。时代发展浪潮中,盐中积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顺应学校特色发展,用行动诠释了“其命惟新”的深刻含义。

这“惟新”是盐中传承创新与革旧立新交相辉映,治校创新而变,与时代同频,育人向新而生,与祖国同步;“惟新”是盐中勇立时代潮头,秉持“整合育人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三学整合、三科整合、三课整合、三理整合、三教整合”的整合教育模式,强力打造适宜盐中发展的生命课程体系;“惟新”是努力营造“让每一颗种子都发芽”的适宜环境,坚守“根植中华 志在天下”的育人诉求,培养具有“盐中情、中国心、世界眼光”的盐中学子;“惟新”是在“三新”背景下,抓住时机,因时而变,“聚焦素质教育 尊重差异 最优发展”,锻造高质量课程教学品质,学校发展实现高位突破,开启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

小志

在特色学课上,学校有哪些具体做法您觉得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起到显著作用?

蒋光平

植根传统、关照现实,释疑解惑、坚定信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对文化血脉的找寻和回归,更要从中汲取智慧、给盐中学生人生精神奠基,盐中一直在践行传承有温度、有深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因此,一定要尊重人性,尊重生命。盐中的“生命课堂”正是直面生命的活动,课堂设计基于生命、素养生成循于生命、教育着眼达于生命。选修课堂中川剧、蜀绣等“非遗”文化展现生命活力;舞蹈队、跆拳道艺体花开并蒂润泽生命;学科教学、公民课堂、缤纷校园活动充满生命气象。让传承有抓手、让创新有路径。当优秀传统文化链接生命课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幅迷人的盐中教育画卷。它兼容并包,营造开放多元的育人生态;它尊重差异,建立科学规范的盐中特色选课走班方案;它因材施教,精准优质适宜学生最优发展的课程体系;它一体联动,实现初高中贯通式培养,铺就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之路;它立德树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资料】

[1]《成都街巷志》.

[2]《成都市志·教育志》.

来源:成都方志

受访者: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党委书记 蒋光平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