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艺术】徐悲鸿画张采芹‖张津

作者:张 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1-19 14:02:43 浏览次数: 【字体:

徐悲鸿画张采芹

张 津

徐悲鸿(1895—1953),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金陵三杰”。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等,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其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抗日战争时期,张采芹先生(蜀中三张:张善孖、张大千、张采芹)兼任四川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在成都祠堂街。四川美术协会会长张群、副会长罗文模均为挂名,实际责任和工作落在采芹先生身上。这个义务,无薪俸之职,采芹先生殷勤接纳全国各地撤退来川的画家,奔走呼吁,为之排难解困,组织画展,售画济贫。知道黄君壁、叶浅予、郞静山、吴作人、关山月等逃难去青城山上清宫张大千住处时,主动上山,商讨为这些画家举办画展,以求生计大事。仅1942年到1943年这一年间。四川美术协会就举办各画家的展览达36次。其中张大千的画展就举办了6次之多。在日本帝国主义飞机轰炸声中,中国美术界交流创作竟如此之繁荣,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观,采芹先生功不可没。更令人震撼的是1943年夏,徐悲鸿大师的画展结束后,清场时发现少了一幅。采芹先生深感不安时,盗画者放出风来:“昨日牵走徐悲鸿一匹马,请拿五石米来取。”采芹先生好不容易凑齐取画款时,对方又涨到十石米。采芹先生又东借西拼才取回徐悲鸿的画来。当时采芹先生在银行工作的薪金每月才八斗米。十石米当时是一笔巨款,采芹先生全家不吃不喝要一年。事后徐悲鸿大师为采芹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主动为张采芹素描造全身像。题写“癸未中秋(1943年中秋)采芹道长艁像悲鸿时将有成都之展。”书画界谢无量(孙中山的秘书、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刘咸荣(现代著名学者,当时蜀中五老七贤之一)、黄稚荃(诗书画三绝著称的蜀中才女)题词作诗,陈配德作歌以记其事。

据画界称,徐悲鸿为他人全身造像不多,仅张大千、张釆芹等数件。徐悲鸿在这幅白描人物造像中,熔古今中外技法为一炉,张釆芹在画中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活脱脱的展现了一个真实釆芹先生,也呈现了徐悲鸿大师的中西方传统技法的深厚功底,大师用中国白描勾勒人物外形及衣纹处理又巧妙运用西方绘画技法,侧重于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关系,在构图、人物形态、骨骼表现方面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徐悲鸿以天才智慧,坚毅的精神,无愧为中国近现代能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的艺术大师。

张采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芹先生和徐悲鸿有书信往来和画艺交流。1962年已在内江隆昌任教的釆芹先生,得知修建徐悲鸿纪念馆,便将这幅价值连城的白描造像捐献给了国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 /图:张 津

供稿: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