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15):康巴人的来历(下)

作者:王怀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09 16:03:35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自5月26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推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怀林先生的《打开康巴之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走过历史隧道——天南地北说康巴

康巴人的来历(下)

康巴地区由于多族群的进入、融合与相对隔绝共存的状况,使康巴人呈现出特殊的人类学面貌。

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看,国外人类学者曾根据体质人类学测定,将藏族人分为A、B两大类型。康区是藏B 型的故乡,藏 A型则遍布于整个藏区。藏A型又称僧侣型,属于蒙古人种的南蒙分支,居住于中国南部、缅甸、泰国和印度支那等地,其特征为头颅较宽,面孔较宽阔和身材较矮;藏 B型又称“武士型”或“康区型”,属于中蒙古人种支系,居住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汉族及朝鲜人等兼属此等人种,其特征为头颅较低,面孔较少宽阔,身材较高,有蒙古皱襞但不明显。虽然总的说来,藏A型和藏B 型都属于蒙古人种,但体质上的这些差异,说明康巴人在族源上比卫藏人应更复杂一些。

康巴汉子及头上的英雄结(作者 供图)

从体质人类学特征讲,原来认为与中原汉人(包括现在的四川汉人)迥然不同的三星堆人,其身材瘦高、高鼻纵目的特征也在这一地区找到了传承:不仅营盘山遗址发掘的男性身高一米八、女性身高一米七的高个子和古蜀人的“蚕丛纵目”古已有之,今天,享誉世界的康巴人特别是作为与营盘山人属于同一序列的石棺葬人(夷人)的后裔彝族、木雅藏族、嘉绒藏族,都有与之相似的体质特征,不仅身材高大,鼻梁秀挺,而且据笔者观察,他们中特别是木雅人眼球都稍为突出,可见三星堆人并非人们猜测的“白种人”或“外星人”,而是一种土著族群。

康巴人除了体格普遍高大健壮外,其体质特征也是复杂多样的,尤其是牧区和农区差异较大。牧区体格魁伟,但相对偏胖,面庞呈圆型,肤色较深,这是否因为牧区高寒,加之酥油、肉类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较多及紫外线强烈的缘故。而东部河谷农区特别是嘉绒和木雅地区的人,则身材修长,皮肤白皙,且高鼻和面貌轮廓鲜明,除了生存环境和食物构成的差异外,是否还有古夷人的血缘因素呢?联想到三星堆人的高鼻纵目,今天彝族人的面貌轮廓,木雅人中有的眼球凸出,以及他们同属走廊夷人族群,这一推断是有道理的。而更多的康巴人介于两者之间,甚至还有个子较小的,这不能不说与走廊的多族群融合有关。

康巴骑手(作者 供图)

至于他们的来源或体质人类学分类,则又是专家们需要更深入研究的课题了。但从康巴人中牧区和农区的差异,给人一种启示,康巴人的体格特征,或许就是来源于横断山高山峡谷的地貌和生产生活特征的自然选择:爬坡上坎、气候寒冷和常食肉类,使他们保持了健壮的体格;族群的新鲜血液,使他们的基因不断优化,善于交流共处;土地的瘠薄和战争的频繁,训练出他们善于斗争,勇敢顽强。正如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也是生活环境的选择一样,正是这方水土和文化培育出有着健康体魄和强健精神从而享誉中外的康巴人!

康巴之舞(作者 供图)

中国因为各个族群之间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交流、经济交流、人员交流的悠久历史以及普遍的族际通婚,加之绝大多数族群之间在体质和外表特征上没有明显差别,因此与其他多族群国家的情况相比较,各族群之间相互区别的意识相对来说是较为淡漠的。

从通婚角度看,人类学家认为,“一般来说,当两个族群集团间的通婚率达到10%以上,则可以说他们之间的族群关系是比较好的”。

康区将汉藏混血的藏族人称为“扯格哇”,汉族称“团结族”,在康定、九龙、道孚、卢霍、巴塘、理塘等城区之藏族中尤多。据1929年调查,康定的“扯格哇”有1000余人,约占全县人口1/5;道孚县建国前“团结族”的比例已占40%。由于民族区域在教育、就业等的优惠政策使然,一般藏汉通婚的家庭,其后代的族属都划归藏族。1990年人口统计,道孚县的汉族只占全县总人口的15·76%。

转经的藏族老人(作者 供图)

现在的康区,藏汉通婚的情况仍较普遍。据道孚县民政局调查统计,2001—2003年,在民政局登记结婚的夫妻87对,其中,从民族成份看,汉族与汉族结婚的35对,占总数的40·23%;汉族与藏族结婚的有28对,占总数的32·18%;藏族与藏族结婚20对,占总数的22·99%;其他民族结婚的4对,占总数的4·6%。

人类学理论认为,多族群的血缘混合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其遗传基因进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康区,特别是甘孜州相对于其他藏区族群和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的开放度也更高。2004年,第四届康巴艺术节在甘孜州举办,其民族歌舞的规模和水平都达到顶峰,其间,康区四地州分别选送四男四女参加康巴汉子和康巴之花评选,8位获奖选手中7位为甘孜州人,而他们中,多数都含有两种以上族群血统和多元文化背景就是一个证明。

2004年,在“康巴之花”评选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选手泽翁巴姆(图片来源:云南日报网)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1):另眼看康巴——穿行在自然博物馆和人类学宝库(代前言)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2):文化的盛筵――沿成都平原向西 l 天府西望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文化的盛筵――沿成都平原向西 l 丝路遗珠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文化的盛筵――沿成都平原向西 l 川藏茶马古道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5):苍茫横断山 l 一座山脉 两条走廊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6):苍茫横断山 l 昆仑儿女走四方(上)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7):苍茫横断山 l 昆仑儿女走四方(中)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8):苍茫横断山 l 昆仑儿女走四方(下)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9):苍茫横断山 l 横断山八大重合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10):融合与隔绝——走廊文化及其特征(上)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11):融合与隔绝——走廊文化及其特征(下)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12):二郎山——康巴之门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13):康巴人的来历(上)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14):康巴人的来历(中)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