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黄河故事】寻忆松州古城 ‖ 陈燕

作者:陈 燕(四川省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0-29 18:25:52 浏览次数: 【字体:

寻忆松州古城

陈 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仭山”。在辽阔静寂的川西高原,在千里岷山的皱褶深处,黄河、长江的根系延展到这里,共同孕育了一座群山环抱、扼岭控江的边陲重镇——松州古城。

松州古城(图片来源:松潘县人民政府网)

走过古城雄伟高大的城门,触摸斑驳厚重的青砖城墙,凝视别具匠心的石刻浮雕,仿佛穿越回苍凉的远古。松州,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自公元前316年秦建湔氐县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汉唐以来,均设关尉,屯有重兵,明洪武年更名为松潘,素有“川西门户”“边陲重镇”“战略要冲”之称,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大西南与大西北的重要锁钥。

遥想当年,成千上万的马帮脚夫,用清悠的铃声和急驰的马蹄踩踏出一条通往西域的经贸之路——茶马古道。松州,作为川西高原最大的商贸集散地,商旅在这里云集,物资在这里交换,文化在这里融合,终成人烟稠密、商贾辐辏的西陲大都会。古城、古关、古街、古道,还有茶市、牦牛驮队、回汉商帮的历史印记,述说着古城那段喧嚣与繁荣,延续着藏茶文化的血脉与精髓。

斜阳古道声声慢,灯火阑珊步步娇。这里,世代栖居着藏羌回汉等民族,他们以团结和睦的异彩生活图景,共存互动的多元文化生态,勾画出绚丽多姿、交相辉映的独特民族风情。而今,同台繁盛的藏族花灯、羌族锅庄、回族花儿、汉族龙舞等文化精髓,成为后世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这里,流传着耳熟能详的千古佳话。城门前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雕塑,讲述着松州之役成就的那段“汉藏和亲”美好姻缘,政治联姻营构出盛唐三十年的睦好祥和,更把汉民族文化传播到了西域,极大促进吐蕃地区的发展进步;才子佳人薛涛罚赴“烽烟直北愁”的松州边关,在“三脑九坪十八关”的古道上,她用清泪和追悔写就了《十离诗》,为古城的历史脉流增添一抹亮丽凄婉的艺术之光。

这里,镌刻着浩然正气的历史丰碑。鸦片战争,松州儿女参与抗御外侮、保家卫国的浴血奋战;甲午海战,松州儿女与民族英雄邓世昌一起献身海疆;红军长征,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 “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红军三过松潘草地,在这里穿越了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踏过了危机四伏的死亡陷阱,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以“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走出松潘草地,跨黄河北上,谱写了长征这部伟大史诗的光辉一页。

这里,焕发着旭日东升的蓬勃生机。白驹过隙千百年,沧桑巨变是今天。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如今的古城,早已旧貌换新颜,映入眼帘的是四通八达的宽阔马路,川流不息的车队长龙,摩肩接踵的若蚁游人,琳琅满目的古玩山货,以及夜幕下那灿若星河的溢彩流光……

古城,让我在回想中强化了历史感,在凝思里校正了生命观,我必须向古城致以最神圣庄严的敬礼。因为,历经岁月的磨砺与沉淀,历史便成了这座古城最厚实的包浆,饱满而润泽,衬托出松州的灵魂与精神,折射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致敬,古城。致谢,松州。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 燕(四川省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