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吉祥古扎子节‖殷志学
吉古扎子节
殷志学
站在小河坝石拱桥西望,两岸陡峭的悬崖像天门一样隙开一条缝。松林河从门缝窜出来与大渡河嘶咬在一起。逆松林河而上,大山的胸怀并不宽广,在你担心走到路的尽头时,吝啬地吐出一点点曲折的路,就像折断的面条。过了悬崖路段,公路被劈成两半,其中一半与松林河分道扬镳,爬坡上山。行走在林区公路上的汽车像草丛里的甲虫。翻上山头,正愁山穷水尽时,眼前豁然开朗,山间坝子几十户人家,俨然王国净土,这就是石棉县蟹螺堡子。
漫步蟹螺堡子,错落有致的房子盖石瓦板,垒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石墙如尔苏人家招待客人的石磨豆腐块,幽静的石板路通向每户人家,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着过古扎子节。
琅玕比
古扎子节又叫“琅玕比”“琅玕”,尔苏语指年初向山神许下的贡鸡,“比”是环的意思。琅玕比又译成“环山鸡节”,是尔苏人纪念什巴觉和祖先的活动,时间在每年农历八月初九至十二日。按尔苏历法,八月为鸡月,八月初九到十二分别为龙、蛇、马、羊,过古扎子节的时间每年在这四天内顺次选择,循环进行。过了古扎子节,每人就长一岁,所以古扎子节又叫“尔苏年”。
古扎子节第一天相当于汉族的除夕。男人们背着水偝到山上的泉眼或溶洞里取最洁净的神水。水偝是半人多高的扁木桶,木桶和男人宽大的背面充分磨合,盛满清水的水偝口用木塞塞紧,任凭男人们在崎岖山道健步行走,水也不会荡出来。神水用来煮酒、煮糯米、舂糍粑。女主人成群结队洗簸箕。溪流淙淙,见证了几百年来蟹螺堡子的蜕变。蟹螺女人裁蓝天为衣衫,扯白云为头帕。女人走到溪边,溪边盛开白色达玛花;女人回到堡子,石板路上白云朵朵。堡子口燃起一堆柴火,桑烟像一棵树伸向蓝天。洗净的簸箕迎烟盘旋,被充满柏枝、蒿草和五谷清香的桑烟再次除秽洗礼。
夜幕降临,蟹螺堡子融入无边宁静。堡子四周的树林里传来野鸡的叫声,幽远而空旷。现在是家祭的时间,操劳一天的山民们此刻正忙着放山鸡。家家户户打开南墙的天门,天门石板祭台上檀香缭绕,美酒飘香。家神什巴觉在秋意沉醉的夜晚享受着人间的供奉,什巴觉反过来也庇佑着人间(什巴觉是一块锥形白石头,只有经萨巴歃血施礼的石头才称什巴觉)。每户人家的什巴觉都在他家天门石上,蟹螺堡子的什巴觉在鸡菩萨岗岗上,尔苏人的什巴觉在则尔神山。觉是祖先,是神,是本源,是永恒,觉无处不在。石头房里有觉,房梁顶上有觉,神树下有觉,原野的坟头有觉,每个人心中都有觉。人们生活幸福,风调雨顺,那是因为有觉保佑;人们不做恶事做善事,那是因为有觉教化。萨巴兢兢业业,走巷串户为每家人主持祭祖仪式,用香枝醮神水和烧酒为白公鸡净身,边念经文边向四方叩拜。男主人宰杀公鸡,鸡血滴在家神什巴觉上,再把鸡嘴、鸡翅、鸡爪供奉在觉前,还要插一根白鸡毛在家人头帕上,祈求享用了全鸡的觉和先祖保佑子孙平安吉祥。最后,在天门处将白公鸡朝向西山方向大呼三声“喔吼吼”,这是“抛”家纪念始祖母特有的方式。
西山方向是始祖母娘家的方向。时光追溯到数百年前,封建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残酷统治,大肆屠杀尔苏人,安宁河畔一时风声鹤唳。尔苏人中先后涌现了撒加布、抛兀它、王大咱领导的起义,但最终都因寡不敌众而惨败。抛家后代柒依然躲避追杀,从安宁河流域投奔九龙的本家亲戚千户土司黄家。黄土司的朋友、哦倪头人带着女儿来做客,柒依然和头人的女儿一见钟情,在双方长辈的祝福中结为夫妻。成家意味着独立分户,那个痴情的彝家女子挥别家人,随丈夫沿松林河而下,在柳沙坡居住下来。
等到两个孩子都长大后,柒依然说:“我今天有事上山,如果没有回来,你们就不用等我了,继续沿着河往下搬家。”柒依然果然一去不返,杳无音讯,全家出动找了几天,看见一座山崖变成了红色,知道那是父亲柒依然的化身。两个孩子牢记父训,继续往东迁,辗转塔谷银、白路、田坪老房基、黄家岗,定居安山坡坪子上。
住在坪子上的先祖抛乌黄戈绷东养育了三个儿子,老三抛乌黄戈总初然喜欢打猎,崇山峻岭无不留下他的足迹。总初然在打猎途中发现一个地方,周围群山环绕,山顶是一望无际的草甸;山腰古树参天,鸟兽成群;山下有开阔的盆地,清澈的山泉从盆地潺潺流过。泉水来自高山融化的积雪,夏天水不涨,冬天水不干。平地杂树丛生,麦秧子林(箭竹林)盘根错节,鸟儿在林中婉转歌唱,兽类在林中嬉戏,五彩云霞飘浮在蔚蓝的天空。这里没有杀戮,没有压迫,简直就是世外桃源。麦秧子林藏语称“学学莱尔”,又叫“雪罗”,是“蟹螺”的谐音,蟹螺因此得名。总初然沉醉于这优美的环境,决心到此开荒拓土。几番打卦占卜,在现在江坝的蟹螺老堡子垒石为房,疲于迁徙的抛乌黄戈绷东终于有了安定的家园。
鸡菩萨岗岗
海螺声阵阵,新年第一天如期而至。乳白色的海螺分雄雌,雄的有翅膀,雌的没有翅膀,但声音高八度,都镶嵌一圈银珠子。海螺手腮帮子一鼓,响起嗡嗡嗡的声音,雄雌声音交织在一起,还听得见美妙的颤音。人们穿上节日盛装,男人们头顶盛装各种祭品的簸箕,在女人护送下走出石头房子到堡子口集结,女人们送到三岔路口就止步。蟹螺堡子的居民主要是黄戈和旺比两大家族。两家头人手持冒烟的柴火头相交成火门,人们夹裹在人群中随祭祀队伍从火门鱼贯而出,向鸡菩萨岗岗进发,山间小道上一条人流组成的长龙盘绕。
鸡菩萨岗岗在堡子后山,绿树如荫,生机勃勃。幽静的密林是尔苏祖先的灵魂安眠之地。堡子有多少户人,鸡菩萨岗岗就供奉有多少尊什巴觉。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林间隙,斑驳了什巴觉的灵位。持火药枪的汉子朝空中鸣放礼炮数响,打破了森林的宁静。各家各户找到自家什巴觉,簸箕一字摆开,像一幅巨大的唐卡展现在青草地。人们呈上供品,点香敬酒。
供奉现场的刺笆柴烧出青烟,青烟在林中升腾,碧绿的树林里有了烟火味。人们按长幼顺序举簸箕在桑烟上旋转除秽。头人们禀告山神和祖先,堡子里的子子孙孙送来了供养,请祖先们享用。长衫飘飘的萨巴割腊肉抹什巴觉,撒糌粑在觉身上,摇响法铃,一串串悦耳的铃声滚落到丛林深处。萨巴用尔苏语念吉祥经、颂德经,经文带着萨巴浑厚胸音飞向林间,不绝如缕。先有天,后有地,先请天上的天神爷,后请地上的诸神仙。请到夏曲雅布,请到嚯曲雅布,请到罗曲雅布,请到雀曲雅布。后请山神菩萨,请两大家族定居蟹螺的第一代祖先,请长眠菩萨岗岗的列祖列宗。祈求列位神仙、列位祖宗保佑蟹螺堡子的后人,保佑老人长寿,保佑年轻人人财两发,五谷满仓,学业有成。接着是燃灯。各家把簸箕里的木签醮上供品,在什巴觉前的石板上燃烧。火苗静静跳跃,不灭不休,召唤在战争和迁徙途中逝去的祖先的亡灵。
更早的时候,耳苏人住成都坝子,与汉族人以邛州南桥为界,互不干扰。后来刘备逐鹿中原溃败,偏居西蜀一隅。孔明报主知遇之恩心切,率大军南征,尔苏人兵败被驱,失去家园和宗庙。狼烟从岷江流域一路燃到峨眉,燃到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组成的三江流域。为了后人能相识相认,尔苏人就地取材,以河边白石头为信物,凡家中供奉白色什巴觉者皆为尔苏人族类。
退无可退之际,尔苏王传来密令,各部落发动辖区内各家各户备好用木瓦板劈成的木签,越多越好。晚上掌灯时分,将每只羊的角上捆木签火把,把羊赶到山上。孔明率大军追来,看见漫山遍野的火把,以为尔苏人的援兵到了,下令撤退。尔苏王各部趁机掩杀,反败为胜,终于赢得三江流域的息栖地。为纪念以身殉国的英雄,尔苏人每年都会在古扎子节的祭祀仪式上燃烧木签。
先祖享用了簸箕大餐,大家向什巴觉跪拜。萨巴念祈福经,抓糌粑面粉撒在每个人的头上、身上,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山祭完毕,男人们头顶簸箕,按顺序下山。萨巴起调,大家唱山神颂歌。“自从什巴觉开天辟地,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河树木。洪水滔天,世间仅留五座山,山尖上只留两兄妹。哥哥卜依石达加布,妹妹拉依降桑甲姆。香烟合拢,滚石合拢,神的旨意让兄妹成亲,人类从此延续,从此繁衍。”歌声穿越森林,在山间回荡。
觉里曼姆
女人们在三岔路口等待,慢慢品酒。等到男人们顶着簸箕踏歌而来,女人们也加入唱歌的队列。开始唱《觉里曼姆》,男生唱,女生接。男问问,女生答。“觉里”是白石头,“曼姆”是女性的意思,《觉里曼姆》指唱给女神山的歌。男人们把簸箕和分得的供品先带回家,再回到三岔路口列队唱歌进堡子,男人走前面,女人走后面。歌声穿过神树,穿过溪水,凡有什巴觉的地方,都能听见山歌。唱到哪户人家地坝,哪家男主人就拿出酒瓶,女主人端酒杯向大家敬酒,最后汇集到了堡子最大的锅庄广场——罗作莫。
广场中央搭建起一个三叉架,架上放瓦片,瓦片上燃烧着檀香,挂糍粑和大腊肉。堡子里的长者踢着一块白石头围绕三叉架转一圈。海螺声又响起来,几分苍凉,几分沉稳,几分刚劲。大土坛静默在广场中央,坛内盛满陈酿杆杆酒。萨巴念着祈福经主持开坛仪式。制作杆杆酒的原料是当地的糍玉米,糍玉米经过蒸煮、烘干、凉晒,再和入酒曲,堆码压实,盖上蕨芨草和其他保暖材料。等到糍玉米充分发酵散发醪醩香时再盛入土坛,用草木灰混合泥浆密封坛口,选阴湿凉暖合适的地方存放半年之久,坛口掀开,清香四溢。酒曲也是尔苏人自己采集雀花草、铁菜子等野生植物和糯米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祈福完,萨巴和堡子里的长者共同用长长的竹吸管醮杆杆酒敬什巴觉、敬四方神仙、敬祖宗,然后请客人先品尝什巴觉赐福的杆杆酒,再轮到堡子里的人按辈分的高低、年龄大小的顺序排队喝福酒。
开坛敬客仪式
大土坛盛着无数火苗,火苗从细长的竹吸管吸出,点燃广场上每一个人的激情。全堡子的男女老少和远近赶来的朋友、嘉宾、旅行者,无论认识还是陌生,都牵着手在热烈的《觉里曼姆》歌声中翩翩起舞。
“先有天,后有地,有了天地有山水,有了山水有草树,有了草树有土石,有土石才有尔苏。”
“我们不忘山神,我们不忘祖先。有吃的给山神,有吃的给祖先。女神山啊女神山,我们把祖先交给了你,求你照看他们,不受外人欺负。”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圆满完成祭山,大家一起唱啊,大家一起跳啊。”
…………
村民跳起簸箕歌舞
伴随着高吭的歌声,刚柔兼并的大弯锅庄正式登场。身材瘦高的舞者踏着欢快的节奏,时而舒展身姿,时而踢腿耸肩,长袍的下摆激越跳动成波峰浪谷。
蟹螺堡子像圣地一样存在于我幼小的脑海里。离古扎子节还有两三个月,外婆就发动全家人凑钱凑酒票。外婆年岁渐高,要去故乡蟹螺参加古扎子节,算是收脚板窝窝,说不定哪天就要背盐巴了。南丝绸路和茶马道上最苦的活要数背盐巴,背夫会离家很久,路上危险重重。尔苏人家把死亡比喻成背盐巴。那个岁月买粮要粮票,买糖要糖票,买肉要肉票,买酒要酒票,外婆杵竹杖,背火烧子馍馍,带着我和姐姐一早就出发了。沿途彝寨的乡亲看见“哦住大娘”路过,纷纷喝退狂吠的看家狗。过海洋汇垭口,下安宁沟,淌小水河,翻马鞍山,穿姜家沟,在黄昏前赶到蟹螺堡子。
酒实在是稀罕物,无法每户送一斤,外婆只好把酒放在一个舅舅家,请所有亲戚一起来喝。歌是酒撵出来的,外婆一首接一首地唱苦歌,唱得在场的人唏嘘不已。年纪轻轻就遭遇家庭变故的外婆带着年幼的女儿辗转漂泊擦罗,靠租种别人的薄地为生。亲戚们劝慰说:“啊娲呷,毛主席领导好,没人欺负我们,玉麦沙沙吃得饱。苦歌就不多唱嘞哇。”外婆又唱:“包谷雀叫的时候,我站在山岗想亲人。我的亲戚远隔九天九夜的路程,看到亲人,我不吃喝也高兴。”亲戚们争相接待外婆,有时一天光早饭就要吃七八顿,往往刚在这家木楼上端起碗筷,下家人就候在外婆身边等她去吃饭。哪怕只吃一口,哪怕只去坐坐也行,否则主人家不高兴。
外婆是八十四岁那年去背盐巴的,父亲推倒菜园的竹篱笆做吊唁场地。蟹螺的亲戚连夜赶来,和其他亲戚一起用山歌和舞蹈追思逝者。萨巴舅舅念招魂经,引外婆的灵魂过海洋汇,下安宁沟,淌小水河,翻马鞍山,穿姜家沟,到鸡菩萨岗岗。那天我永远地失去了外婆,也永远记住了有一首歌叫《觉里曼姆》,有种舞叫大弯锅庄。
欢歌笑语把我的思绪唤回锅庄广场,巫戏“井井呷”表演开始了。五个人满脸面粉,在铿锵的海螺声中踩着鼓点铃声节奏以舞蹈形式表演驱鬼。有的诓引厉鬼,有的用斧头砍杀厉鬼,有的头戴法冠用羚羊角驱赶厉鬼。厉鬼背破竹框,戴破草帽。围绕广场驱三圈又驱到场外,把草帽竹框扔到悬崖下,预示新的一年将清净安康。
近年,古扎子节增加了尔苏歌比赛,《萨里安多曼》舞蹈比赛,尔苏刺绣体验,还有猕猴桃、腊肉、核桃、八月瓜等土特产展销活动,给古扎子节增添了更多喜庆。腾格尔深情的歌声在我心底回荡:“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忧伤,我的欢乐……”祝福蟹螺,祝福尔苏,吉祥古扎子节!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殷志学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石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