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明阿真 ‖ 寻源康巴汉子
寻源康巴汉子
龙明阿真
2003年,在川滇藏共同举办的康巴艺术节上,来自四川甘孜州雅江县西俄洛一带的康巴汉子们,以其剽悍、高大和来自大自然的野性征服了世界。就在这次盛会上,雅江县西俄洛被甘孜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康巴汉子村”,并在国家商标局进行了注册。
雅江县西俄洛乡康巴汉子村(四川日报 记者 衡昌辉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被命名为“康巴汉子村”的雅江县西俄洛乡,距雅江县城60多公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一进村子,你会感觉到一切都显得阳刚之气,高大的民居别具一格。当然,康巴汉子更是让你震惊,村里男人个个都是一米八以上的身高,个个熊背虎膀,雄姿英发,面红虬须,头饰别具一格,仅村里呷哇家族就有30多条彪形大汉。他们保留了康巴地区留长发的习俗,辫内多用黑色丝缨盘成四瓣、六瓣和八瓣的莲花状,辫套上串上珊瑚、象牙环和金银质戒指为辫饰,指戒上镶嵌着珊瑚,最多镶有9颗,象征太阳和明月。这种头饰在涉藏州县独具一格,更加衬托出康巴汉子的雄与美。
康巴汉子村(图片来自网络)
康巴汉子在康巴地区随处可见,为什么单单这儿被命名为康巴汉子村呢?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这里的康巴汉子比较集中,整个片区,小伙子不仅身材高大,而且气宇轩昂。经笔者走访当地人,请教专家,查阅资料,对这里集中这么多康巴汉子总结出如下说法。
8月的康巴汉子村(四川日报 记者 衡昌辉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说法一:蒙古血缘
《雅江县志》记载:俄洛,藏语意为“反对吞并”。清康熙五十八年开辟进藏新路时,与康定县东俄洛相对应而取西俄洛。相传,崇禧土司系青海蒙古部落的第三小部(包括毛垭、曲登二土司),在宋末元初(十三世纪),南下到理塘一带定牧,其首领人称“窝托桑波”,即窝托三长官。崇禧先祖人称窝托奔,在今西俄洛抢占地盘,受到土著村民坚决反击。经过长达500年的烽火,崇禧土司终于于光绪十年(1884年)占领了此地,现在西俄洛有当年崇禧土司官寨遗址,如今该处虽是一片废墟,但仍感觉到当年那种霸气十足。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忽必烈征大理时,来去都路过雅江县西俄洛一带,看到这里水草丰茂,把一支队伍(大部分是伤病员)留在了这里,今天在离西俄洛不远的柯拉有一座寺庙,寺名就是“索罗贡巴”,是蒙古人的寺庙的意思,而且寺庙附近一座神山的名字,竟然是巴彦巴图,同时,这里人的发型、穿着,还保持着蒙古人的习俗。所以说,这里人有蒙古武士的血缘,应该有点道理。
说法二:与拉隆·白季多吉有关
主要是根据郭岗顶的传说而来。从西俄洛出发骑马上山,经过半个小时,就到了被称为莲花宝顶的郭岗顶。绿绿的草原,五颜六色的花和美丽的日月湖,这里风景十分美丽。但最吸引人的就是草原中间一片巨大的废墟。关于这片废墟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在西俄洛老年人传说是,当年康巴僧人拉隆·白季多吉杀死朗达玛后,来到康区,在此召集康巴地区精英壮汉修建寺庙,“重新修建布达拉宫”,兴佛法,掀起了藏传佛教的后弘期。据此认为西俄洛一代的康巴汉子就是这些精英壮汉的后裔。据《西藏王臣记》记载,公元9世纪,朗达玛灭佛,造成整个雪域高原灾害遍地,民不聊生。性烈如火、英勇果断的康巴僧人拉隆·白季多吉,当听说朗达玛灭佛教,导致上天惩罚时,拂袖而起,决心为民除害。
公元842年的一天,没有了桑烟和朝佛人群的拉萨街道,显得有些冷清。政事之余的朗达玛带着随从在街上散心,当他走到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前,一个身披黑衣、身材高大的康巴黑脸汉子向他鞠躬致敬。朗达玛漫不经心地回首望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黑衣人迅速从披风中抽出弓箭,艘艘几箭直射朗达玛心窝。正当朗达玛应声倒下和卫士们张口结舌之时,大汉飞身上马飞奔而去。待慌乱中惊醒的宫廷侍卫开始凶猛追捕时,除了看见一个披着白披风骑白马的白面书生在路上悠悠赶路外,哪里去找黑脸刺客的英姿?
原来,那位看似白面书生的路人正是拉隆·白季多吉,由于行刺前他已用木炭涂黑了他的白马,脸上涂上了黑色烟油(长期在山洞修行是他的脸庞变得白皙),披上的风衣里白外黑,在逃出拉萨河时,他反披白衣,流水一冲,黑马黑人立刻变成了白马白人,一卫士甚至还向他打听刺客呢!
此次充满智慧、干净利落的刺杀完成以后,刺客飘然回康,重新修行。
书中的记录到此嘎然而止。这么大的一件事,这么一个历史性人物,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在笔者的阅读范围内,真的没有看到对他的记载,只有据此次被奉为经典的刺杀行动而演变为藏戏中的“黑衣舞”而得以广为流传。可是在雅江、理塘、道孚一带有很多关于拉隆·白季多吉的传说和圣迹,道孚“安巴节”就是根据传说来的。从郭岗顶周围不断发现的闭馆修行岩洞,可以确认这一带肯定是很大的宗教活动场所,但建于何时,是不是拉隆·白季多吉所建等仍是一个谜。甚至有人说是当年清军名将岳钟琪修的,清朝诗人杨宗汉在《西俄洛怀古》中这样写道:西俄洛山上环绕,南有古城一座,相传为岳钟琪密垒,住兵防匪,现颓唐不堪。
树老千章路一断,南山尚有旧风尘。
古城仍在斜阳里,不见当年戌牧人。
精致的服饰(图片来自网络)
说法三:姜·萨当杰布的后裔
据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19),云南木氏土司(姜·萨当杰布)武力征服康南,境内雅砻江以西地属丽江土知府。崇祯十三年(1640年),蒙古族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武力征服康西,在木雅地区设“营官”,境内雅砻江以东地区隶之,在理塘设“营官”,境内雅砻江以西隶之。据说现在西俄洛的降萨家就是萨当杰布的后裔,还有这里有许多与当地建筑材料和风格迥然不同的许多古建筑群,一层是土墙结构,二楼全用石头砌成。这些与远古云南木氏风格完全相同,当地人称之为“姜热”,意思是姜·萨当杰布留下的残墙。
赛马大会(图片来自网络)
说法四:环境造就康巴汉子
更多的文化人认为,以上所说应该都有道理,历史上都找到一些证据,但不是很全面。整个西俄洛片区为什么集中这么多康巴汉子,换句话说,这里的人为什么这么彪悍?从自然环境来看,这个地区海拔高,气候较恶劣。从地域上讲,雅江长期以来是多民族交融的地区,滔滔的雅砻江把雅江一分为二,成了汉藏交流的要冲,于是在这里藏汉文化交流长期碰撞,最后达到交融。在藏民族内部也是如此,在雅砻江以东是明正土司的地盘,雅砻江以西是崇西土司的管辖,其中之冲突不计其数。从历史上来说,当时的西俄洛一带成了主要的争夺之地,战火不断,烽火年年。蒙古人窝托桑波为了征服这个地方,连连征战长达500年之久,当地进行了500多年的反抗,“俄洛”实际上是反对吞并的意思。
这里是进藏交通要道,从清康熙58年进军西藏开始,川藏大道经过西俄洛西行,后来又成了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西俄洛的杰村的“杰珠”据说是“汉人居住地”的意思。
格勒博士认为,“康巴的自然环境山高水深,出门不是登山就是下山、下水。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康巴人不但体质高大,而且是心理上追求高大”。西俄洛片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而且历史上连年战火,或许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的人必须具备强健的体格和坚韧、强悍的性格。
多次深入西俄洛走村串户,多次向专家学者请教,想撩开康巴汉子村神秘面纱的笔者,有时感觉离答案很近,可更多的时候感觉十分的遥远。现实让人不得不承认,寻源康巴汉子村的路还很长很长……
赛马大会(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龙明阿真(四川省雅江县委原副书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