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6:08:56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徐宽福 ‖ 回忆与希望

作者:池荣模 来源:《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9-08-16 15:58:12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西南铁路工程局成立于1950年6月12日,是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设立的全国第一批铁路基建局,后改组为铁道部第二工程局,1998年6月1日改制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铁二局不知不觉间已走过69个春秋。69年里,一代代中铁二局人以“为人民修路、为人民造福”为己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感天动地的壮举和奋进不息的情怀淬炼出的开路先锋特质,不仅开共和国基础建设之路,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之路,而且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之路,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回首一幕幕震撼心灵的画卷,中铁二局的历史是一部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创业史,是一部永争一流、开拓创新的奋斗史,是一部纵横四方、英雄辈出的奉献史,是一部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筑梦史。

历史催人奋进,故事镌刻足迹。为让远去的历史走近我们,让静态的历史生动起来,8月3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推出中铁二局编纂的《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这些沉甸甸的实录作品,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铁二局激情燃烧的奋进历程,映射出祖国时代脉搏的跳动。那些当年鲜为人知的珍闻和背景资料与口述者独特的经验体会,必将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回忆与希望

徐宽福

我离开一处已有20多年了,现在回想起当年的艰苦岁月,全处职工团结奋战而创造的光辉业绩,真是可歌可泣,令人永久不能忘怀。

1 艰苦岁月

60年初,国家处于困难时期。那时,一处根据上级决定,将贵阳铁路局在贵州省境内的所有人员和单位接管起来,突然间,一处变成“庞大机构”。更奇怪的是有的单位干部比工人多,又没有任务,要养活这支队伍极不容易。可是,工程局还要求我们不亏损,其困难之大,更不言而喻。面对严峻形势,我们集思广益,一面组织干部、技术人员四处去“找米下锅”,曾为林东挖煤矿、修支线,为地方厂矿干基建活;一面精简人员,把技术人员中的中专生下放到工程队当测工、领工员,又送一部分干部到局干校学习,工人按规定该留的留,该下的下放回乡……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单位的长远利益,我们还从贵州工学院接收了一批大专毕业生,为后来西南铁路建设大会战准备了有生力量。

职工们吃不饱,就上山挖野菜、摘红子、青杠子等野果来维持最低生活。尽管不少职工得了浮肿病,但是大家没有多少怨言,共同战胜困难。职工们怀着“相信党、相信国家,困难是暂时的,将来会好起来”的坚强信念,人心没有乱,队伍没有散,以顽强的精神渡过了难关,迎来了1964年西南铁路建设大会战。

成昆线上的旅客(中铁二局 供图)

“三线”建设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黄金时代”。全处职工根据毛主席“成昆线要快修,川黔、滇黔也要快修”的指示,以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制定的“一个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大任务”(建路、建章、建军)、达到“三高一低”(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低造价)、处理“三大矛盾”(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狠抓“八个字”(从难、从严、落实、过硬)等方针和口号作为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奋斗目标和战斗作风,贵昆、成昆和川黔铁路都提前完成了任务。那时,大家干得痛快,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出现了许多感人事迹。

2 光辉业绩

 一处的职工是一支开得动的队伍,其特点就是最能打硬仗和恶仗。建处以来,他们南征北战,修了10余条干线和许多专用线。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在修建贵昆、川黔、湘黔铁路时,一处均承担了“开大门”的工程,并且都按期提前完成任务,为顺利铺轨通车创造了条件。在贵昆铁路,一处住在贵州省六枝平寨,不仅努力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还负担着迎接前来参加西南铁路会战的全国各地干部和工人;同时还接管列车发电站,为全线施工供电。整治岩脚寨瓦斯隧道,是一项艰苦的工程,由于涌水、瓦斯等,严重影响通车和人身安全。一处接替施工后,采取加强通风,更换边墙、铺设仰拱等措施,彻底治理了瓦斯泄漏的病根。新窑车站西端,原设计为大路堑,采用大爆破施工,后改为四线车站隧道。采用“中墙导进,分先开挖,双跨连拱、交错施工”的新技术,一举获得成功,节约良田200亩。全长351.41米的拉秀大桥施工不到1个月、仅用21天便完成主体工程。川黔铁路蓬莱村、新箩村重点土石方工程,采用小型机械化施工,取得了快速施工的良好效果,得到上级好评。铁道部在贵州召开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现场会议时,还专门参观了这两个工点。1965年11月6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井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以及煤炭部部长、铁道部部长和云、贵、川三省主要领导视察成昆、川黔、贵昆铁路,专列停在六枝一处时,中央领导接见了我们。他们表扬二局说:“川黔、贵昆搞得不错”,“新线很平稳,比有的老线还好。”在成昆铁路,一处普遍开展“双百、双保、两不超”(单口月成洞百米,每米成洞百工以下;保质量、保安全;风电和材料不能超过定额)的隧道快速施工群众运动,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猴子岩隧道创造了每月成洞400米以上的最高纪录。湘黔铁路“西大门”东山隧道全长2423米,是控制工期的工程,为了按期完成任务,采用“长隧划短、分割聚歼”的施工方法,仅用11个月就打通了隧道,抢在铺轨之前,创造了铁路施工的高水平。

贵昆铁路(中铁二局 供图)

几十年来,一处不仅修了铁路,出了产品,而且还培养了不少人才。在铁二局、隧道局、四川省、贵州省都有一处出去的干部。建路的手段也不断更新,机械化程度大有提高。由于几代人的奋斗,如今人称“地无三里平”的贵州,铁路四通八达,经济发展振兴。一处职工的功劳不小!

3 精神“财富”

西南铁路会战时,为什么一处的干部、工人那样好,任务完成得那样出色?总结起来,主要的基本经验是:首先,靠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常用党中央的指示,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来武装职工思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人们只知做奉献,有的工人提出“宁可自己掉几斤肉,也要让毛主席睡好觉”。当时局树立的“五朵金花”之一的张莲花,以及全国劳动模范、材料厂颜绍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为了防止队伍从贵昆铁路下了后滋生骄傲情绪,一处转移成昆铁路后,提出“从零开始”的口号,告诫全处职工不要满足过去取得的成绩,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了把生产搞上去,提出“生产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经常组织处机关科室干部到施工生产一线去蹲点劳动或现场办公,帮助工人拆洗被褥;处领导、总工程师和施工、材料、机械科长不定期到工地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做到一丝不苟,在成昆铁路猴子岩隧道进口召开“炮打三公分”现场会议,将隧道拱圈部分侵入限界3公分炸掉重建,让坏事变好事,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

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提出“人勤机械勤、人懒机械懒”,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环节。

重视和采纳职工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支持和鼓励小改小革。依靠群众,用“三结合”的方法攻关,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在一起开“诸葛亮会“,研究解决事关难题,攻克技术难关。如贵昆铁路麻芝隧道快打通时,遇到大溶洞,若不及时处理好,势必影响铺轨。一处结合“三结合”小组攻关,研究采用特殊的花拱衬砌,获得成功。工程师吕应钟对此作出了成绩。

湘黔铁路建设工地(中铁二局 供图)

在施工组织上靠科学,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处加强计划管理,施工调度指挥,对班组开展旬、日作业计划管理和经济核算(那时叫“三笔账”),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月、季计划实现。

搞好地方关系,求得地方政府支持。一处在几十年铁路建设中,与地方关系处得还是好的,铁路修到哪里,哪里的地方政府就安排粮店、邮局以及后勤保障跟到哪里,当地群众热情地送柴、送菜,帮助锤道砟,捞河沙等,积极支援铁路建设。农忙时,工人也到驻地帮助农民收割、插秧,还参加抢险救灾等活动。所以工农关系密切,互相促进发展。一处职工创造的这些精神财富,为企业留下了宝贵的“无形资产”。

(本文原载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编《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方志四川”发布时有删节)

来源: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编《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作者:池荣模(中铁二局新运公司退休职工)

来源: 《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