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6:08:56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吴承清 ‖ 我眼中的二局印象

作者:吴承清 来源:《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9-08-21 10:24:15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西南铁路工程局成立于1950年6月12日,是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设立的全国第一批铁路基建局,后改组为铁道部第二工程局,1998年6月1日改制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铁二局不知不觉间已走过69个春秋。69年里,一代代中铁二局人以“为人民修路、为人民造福”为己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感天动地的壮举和奋进不息的情怀淬炼出的开路先锋特质,不仅开共和国基础建设之路,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之路,而且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之路,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回首一幕幕震撼心灵的画卷,中铁二局的历史是一部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创业史,是一部永争一流、开拓创新的奋斗史,是一部纵横四方、英雄辈出的奉献史,是一部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筑梦史。

历史催人奋进,故事镌刻足迹。为让远去的历史走近我们,让静态的历史生动起来,8月3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推出中铁二局编纂的《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这些沉甸甸的实录作品,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铁二局激情燃烧的奋进历程,映射出祖国时代脉搏的跳动。那些当年鲜为人知的珍闻和背景资料与口述者独特的经验体会,必将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我眼中的二局印象

吴承清

写在前面的话

1964年,三线建设拉开序幕,一场30万人参加的铁路大会战正式打响。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中铁二局飞身探险的“十员闯将”和巾帼不让须眉的“五朵金花”,与其他铁路战士一道并肩战斗,舍生忘死,以血肉之躯铸就成昆铁路。

没错,此人就是中铁二局成昆铁路建设中涌现出的“十员闯将”之一。他的名字叫——吴承清。

吴承清,男,1943年生,四川三台人,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毕业,高级政工师。1964年在铁二局五处参加工作。1975年和197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四届、五届代表、常委、主席团成员。

前些日子,编者来到吴承清工作的地方,探访这位老二局人的革命故事。

吴承清(中铁二局 供图)  

使命——三线建设大会战

1958年到1959年,那个时候刚过粮食关。过了之后,周总理在1960年又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完了之后就开始抓三线建设,抓经济工作。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环境,老百姓都渴望改变生活现状。

吴承清工作照(中铁二局 供图)

刚参加工作的我就遇到三线建设大会战。川黔会战当中我们五处3个月要铺20公里的线。川黔线跟别的线不一样,它是三线铁路建设之首,只有先把川黔线完成了,才有后边的成昆线、湘黔线。如果川黔线打了败仗,不能顺利通车,势必影响成昆线,影响整个大三线建设。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这里的建设,专门来到线路途径的攀枝花进行慰问。

虎劲——十员闯将战西南

初到蒙渡车站的我们没有别的想法,心里就想着应该好好干工作。那个时候工期特别紧,我们都是耍大礼拜(就是一个月耍一天的意思)。当时修铁路,钢材水泥国家都有限制,很多时候只能就地取材用石头。我去了之后第一份工作就是抬石头,两个人一根二尺多的杠子,因为重抬不动,我们就每抬20多米休息一下。

吴承清工作照(中铁二局 供图)

到了1965年2月,蒙渡车站建设工程有几十万的土石方,依552队的劳动力计算,至少要一年才能完成。但是国家计划10月就要通车,2月到10月只有不到8个月时间,异常紧迫。大家都感觉压力很大,开会讨论解决办法。最后除了早出晚归之外,我们想出了一招——搞竞赛。最开始3人一组,一天工作8个小时,土石方拉得最多的组能拉60多车。后来开始早出晚归的时候我们组就突破了85车,工地广播一天到晚不停地通报表扬,广播吴承清那个组的成绩。广播了之后有个有趣的故事,包志荣小组向我们组发出挑战,那个时候我们还不懂啥叫挑战,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要写挑战书,包志荣找了个人给我们写了个挑战书,写了之后大家的干劲就更大了。3天后,我们组突破到了118车,这个数字我记得非常清楚,别的组多数达到了7、80车,但是没有突破118车的。我的事迹后来被西南铁道工地总指挥部树为西南三条铁路会战的“十面旗帜”和“五朵金花”。1966年4月局里在成都开会,“十员闯将”这个称号就出来了。

称号——关不住的小老虎

当时我所在的蒙渡车站有几十万土石方,那个时候为了赶工,已经没有大礼拜的概念了,大家都在马不停蹄地往前赶工,见缝插针,多干一点是一点。后来还有干一天半,甚至有没完没了地干了三天都不睡觉的。

吴承清工作照(中铁二局 供图)

一次我的老班长王明树跟工会主席包世荣说,这个吴承清三天三夜都不回屋,出了事情我没得办法跟他父母亲作交代啊,主席你想个办法嘛。包主席就找来跟我说,“小吴你下来,有个重要任务要你抓紧去完成。”我正在刷边坡,听了赶紧跑下来,问他“包主席什么事?”他说你别管,跟我来就是了。他走得快,我在后边跟着,一直走到广播室,一进门他就一把抓住我肩膀,把我按在床上,说,“你小子现在重要任务是睡觉。好好睡一觉,这是队领导、支部的决定。”说完出来啪的一声就把门锁了。但是当时那个情况下谁还睡得着啊!队领导都在干。我东看西看,后来踩在凳子上才发现有个很高的窗户能打开,于是就从窗户爬了出去。

“关不住的小老虎”的外号就这样来了,其实那个时候不只是我,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我们加班加点工作干得快,不但保证了十一通车,还去其他地方支援了别人工地的施工。有时候领导叫自己休息,大家还会很随意地回答一句“通车了再休息嘛”。现在想想,当时这么拼命地干确实很疲倦,有的工人饭端到手里吃都还没吃,人就倒在地上睡着了。成冈山抢通车的时候,饭打到碗里没人吃,一看大家都倒在地上睡着了,还有人上厕所的时候打瞌睡,人直接就滚到旁边崖坡下去了。当时大家忘我拼命工作,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并不只有吴承清一个人才是“关不住的小老虎”,这样说不妥,也不能这么说!当时队里从上到下,除了炊事员留下做饭之外,大家全部都在工地上。大家都是关不住的老虎!

温暖——无怨无悔铁路情

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农村来的小伙子,在东南西北都摸不清的情况之下,到了工地上还是很甘心吃苦的。你说当时有没有思想斗争?的确有啊,我为什么就那么坚定地坚持下来了?有一条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铁路人的作风传承和家的传承真的没什么区别。我们到了工地,人家把你当成自己人看待,工人做工,农民种地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们本来没干出什么成绩的时候,领导一看到稍微有点什么事情做得好的时候立马就鼓励你了,表扬你了。看到那些老领导,感觉就是自己的家长、自己的父辈一样,现在想来还是特别温暖,特别亲切,特别感激。当时自己的感觉就是,“整个人不知疲倦,浑身有用不完的劲”,我想那个年代的人们,之所以能够战胜那么多困难,就是精神在起作用吧!

有一次我去医院拿点感冒药,认识比较早的工友林兆文突然拉着我往前走,给政委孙承继说,“孙教官,这个是552队的吴承清”。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孙政委就右手拉着我的手,左手拍着我的肩,跟我打起了招呼!就这么一个举动,当时让我感动得差点掉泪,到现在都非常感动。我一个552队的普通工人,领导能这么待你,当时我就觉得铁路单位跟别的地方确实大不一样,的确就跟家人给你的温暖一样。在那个地方就是感觉温暖、亲切、可敬、可爱,就是这种感情。后来到了522队以后,队里的老领导也是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早就听过吴承清的名字了。你们要知道,我当时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所以说不管你是谁,到了这里都是平等的关系,这里会把你当成家人来看待,尊重你,爱护你。尽管五处不是铁道兵转业的,但我感觉这就是一种老红军的精神,这种作风,这种精神是那样的。

吴承清(右一)工作照(中铁二局 供图)

还有一个事情我也记忆深刻,当时我们在招工的时候,都是从各个县城上车,最后到了铁路上再分队。从涪城出发的时候,领导安排我负责大家的生活,一打钱和粮票交给了我。这么多钱我生怕弄丢了,就把钱放到从家里带来的一个布缝的书包里,抱在胸前。每到一个地方,我带着大家吃完饭再去算账。可是到了铁路上的时候,不知怎么多出了八毛钱,这是公家的钱,我找到贺清海去上交,结果得到的回答是,这个钱是给大家的生活和路费钱,上交的话还没得哪个部门能收。我感到很奇怪,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最后不知谁出了个点子,买些东西来给大家分了。好主意!于是我就买了一大堆水果糖,一毛多钱一斤,买了八毛多钱的。这个做法得到当时老领导的肯定,专门对我们进行了表扬。

当时队上也有很多女工人,鉴于我们是以二老工人为主的第一个年轻支部,再加上女孩子年龄参差不齐,我就给队里做了几项规定:

一个就是规定支部跟女孩子谈话必须两个人以上;二是不准任何人单独到女工班去;三是女孩子晚上9点钟以前必须归队。

当然还有其他的,主要就是要做好对女职工的关爱。

吴承清(左一,中铁二局 供图)

时至今日,还经常梦到参加蒙渡车站建设和川黔线、三线建设那段日子,想念王明树、江天伟、莫大有、唐贵华、高世荣、包括炊事班的郑佳明等老战友。

(本文原载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编《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来源: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编《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作者:吴承清(原铁二局十员闯将之一)

来源: 《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