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伟大时代 记录奋进中国
作者:高世名《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1日 11版)
2016年,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邱新生摄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通过北京天安门接受检阅。杨振亚摄
1963年12月,黑龙江大庆油田职工自力更生,建起了我国第一个大油田。袁苓摄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爆炸成功。孟昭瑞摄
1977年,北京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翁乃强摄
1982年,女排姑娘们在训练之前听主教练袁伟民讲解。唐禹民摄
2005年10月,即将搭乘神舟六号飞往太空的航天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冒雪向各界人士挥手道别。郑萍萍摄
2019年,湖北襄阳东津的麦子熟了。叶强摄
2017年,春节期间在国家图书馆学习的人们。视觉中国
2017年,山东首列“点对点”中欧直达班列开通。唐克摄
2016年6月,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李隽辉摄
2018年9月,超长版“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驶出北京南站。刘嘉烨摄
2016年,位于贵州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邓刚摄
2017年,建设中的湖南杭瑞洞庭大桥。杨一九摄
2016年,位于甘肃敦煌的亚洲第一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杨艳敏摄
2015年11月,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全球首次公开亮相。何玉帅摄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美术学院携手山东出版集团共同推出大型史诗性画册《中国》。近日,《中国》新闻发布会暨“老照片里的新中国”图片展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办。
《中国》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摄影作品,精选出了200余位摄影名家的400余幅精彩作品,展览则甄选出80余幅作品进行展示。这些鲜活的图片囊括了新中国70年历史上的重大时刻及文化、教育、百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记录了中国人民努力奋进的追梦之路,反映了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历程。许多照片以小角度反映大时代,既是一份国家记忆,也是中国百姓私家相簿中的一页。画册编写组主编之一高初表示:书中所选图片都是各个年代知名摄影家的经典之作,在2019年版《中国》的制作过程中,工作团队较为全面地整理了参与1949年开国大典的12位摄影师的档案。此外,工作团队还曾于2016年赴俄罗斯整理俄罗斯国家与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等4家机构中关于中国的影像档案,并于2017年赴美国和加拿大的15家档案馆与图书馆收集有关影像档案。本书作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作品,已入选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
据悉,该书目前已有中、英、俄三种语言版本,未来预计共将以8个语种出版问世,让全世界真正地看见中国,看见真正的中国。
翰墨写大义,丹青绘国魂。2019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我们集合了最优质的作者、最精彩的图像,精心制作出一部大型图像志——《中国》,献礼新中国70华诞,也致敬这壮丽70年中的每一位奋斗者。
1959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的画册,饱含着老一代摄影人对新中国的理解和热爱。60年后,为了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向老一辈摄影家们致敬,新版《中国》正式付梓。这两部《中国》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品质,都不立文字,纯靠图像,以最直观的方式赞颂了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历程。
这部新版的《中国》精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220位摄影名家的434幅精彩作品,真实反映了1949年以来的重大历史时刻、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以及寻常百姓的生活变迁。它不只标示出70年中国社会史与生活史上诸多的精彩瞬间,而且向全世界展现了70年来中国摄影的发展历程和杰出成就。
这本新版《中国》的第一张图片,是高帆1949年2月9日拍摄的天安门城楼前一些无名者的背影。这张照片与我们最为熟悉的开国大典的影像不太相同,那是一个旧时代落日时分的晚照,也是一个正在到来的新时代的讯息。这件作品通过背影展示了不可见的眺望,揭示出了摄影的历史性,它同时粘连着过去与未来。这也许就是摄影的本质——摄影是时间的摆渡者。
书的开篇是1949年的一组照片,作为一个历史坐标,1949年不但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纪念性时刻、奠基性时刻,而且还是几代中国人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时间切片。这个单元中所聚集的影像,包含着1949年极为丰富的社会讯息、历史内涵和生命意蕴,透露出一种朝气,最好地诠释了新中国何以为新。
虽然都未加文字,但是这两本《中国》有着各自的编辑思路和叙事策略。1959年的《中国》是以空间地理作为叙事框架,从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到碧波浩荡的南沙海疆,从江南的杏花烟雨到塞上的莽莽林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新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通过摄影师的镜头展现给世界。新版的《中国》则是依照时间框架,以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经验讲述中国故事,透视新中国70年来的社会变迁和历史进程。我们最重要的编辑思路是“用中国人呈现中国”,可以说,这是一部从人民视角出发的多声部的图像史诗。
这本500多页的图集中,黑白的图像都显得异常朴素、干净,如同展览展出照片中那些人们的面庞,无论伟人、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的面孔中有一种东西让我们默默感动、心潮汹涌。这其中蕴含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照片中那些无名的山河与人群,沉默、凝结、安详、强大。一批崭新的彩色照片则直观地呈现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如高铁建设与港珠澳大桥,这些或优美或炫目的图像、这些壮丽的景观,会令每一个中国人由衷地感到自豪,它们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首首视觉赞歌。
摄影显影的时刻也是时间定影的时刻。在我们的经验中,照片展现的仿佛是历史长河中凝固的一瞬,然而照片背后每一位摄影者的一生也都是一条河流。那些凝固下来的时刻,那些决定性的瞬间,那些非决定性的片刻,无论对被拍摄者还是拍摄者来说,都是连贯的生命史的一个部分。历史不是冷静的史料研究,而是一种照面,一种看见。面对照片,我们看见那些风尘仆仆地行进在山河岁月中的背影,看见他们默默地劳作、奋斗,看见他们的苦乐与悲欢。通过这些凝固的照片,我们与新中国70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个时刻照面,与照片中的那些人照面,更与照相机后的那个人照面。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照面中——在与无数个中国人的照面中感受历史,看见中国。
(作者:高世名,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