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刘朝帅 ‖ 永不褪色的橄榄绿
编者按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西南铁路工程局成立于1950年6月12日,是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设立的全国第一批铁路基建局,后改组为铁道部第二工程局,1998年6月1日改制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铁二局不知不觉间已走过69个春秋。69年里,一代代中铁二局人以“为人民修路、为人民造福”为己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感天动地的壮举和奋进不息的情怀淬炼出的开路先锋特质,不仅开共和国基础建设之路,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之路,而且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之路,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回首一幕幕震撼心灵的画卷,中铁二局的历史是一部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创业史,是一部永争一流、开拓创新的奋斗史,是一部纵横四方、英雄辈出的奉献史,是一部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筑梦史。
历史催人奋进,故事镌刻足迹。为让远去的历史走近我们,让静态的历史生动起来,8月3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推出中铁二局编纂的《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这些沉甸甸的实录作品,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铁二局激情燃烧的奋进历程,映射出祖国时代脉搏的跳动。那些当年鲜为人知的珍闻和背景资料与口述者独特的经验体会,必将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永不褪色的橄榄绿
刘朝帅
1992年,我们一行21名复员军人被分配到铁二局一处工作。来县城接我们的干部说我们要去珠海项目队。珠海,美丽的沿海城市,我国四个开放特区之一。听说之后,我们着实兴奋不已,那位同志又说:我们单位是从事建筑施工的,上班挺辛苦,你们可要有思想准备。我们心想,我们二十一人可是从一百多名退伍军人里挑选出来的。这次铁路来咱县要人,县安置办可是经过多次挑选、考察才定出来的人选。肯定单位不会错,不然怎么卡得这么严?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乘了两天车到达广州,然后转乘开往珠海的客轮。一大早,船停了下来。“到了,到了。”接我们的同志说:“把行李拿好,下船。”从船上下来走了两分多钟停下来,眼前除了一望无际的甘蔗林外,就是一幢幢挨着的石棉瓦房。“这就是大桥项目队。”什么?真不相信这话是从接我们的那位同志嘴里说出来的,更不想眼前的一切就是让我们向往的珠海。
休息了一天,队上为我们开了一个欢迎会。会上,单位领导说了许多热情的话,但那一刻,我们脑子里全是简陋的工棚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几乎什么也没听进去。失望的心情只能用无言的沉闷来发泄。我们被分作钢筋工、电焊工、修理工。想着明天就要上班了,面对这些以前听都没听过的工作,愁闷极了。
两天的工作下来,这里的工作环境,与我们想象中的特区生活没有一点联系。下班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不干了,回家。于是,下午就登上开往广州的客轮。到广州二局联络处准备购车票时,碰着处党委书记郑建中同志。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问我们到广州办什么事。我们想反正就要回家的,就把几天来的苦闷全掏了出来,发了一肚子怨气。书记听完后没有责怪我们,而是以一个兄长的身份对我们说:“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现实的工作环境与你们想象中的工作差别是很大,有点怨气和想法都是很正常的。只是当逃兵就不对了。部队出来的战士应该是在任何艰苦环境中都能拼搏的。你们想,如果没有咱们这些施工者,怎么会有繁华的特区?没有铁路工人,怎么会有载着奔驰列车的铁路?虽说筑路岗位平凡,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伟大的业绩,这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你们曾经扛过枪,是部队的优秀士兵,到了铁路,要把部队铁的纪律、敢打敢拼的精神带到铁路里,要在工作中敢打敢拼才对。”短短一番话,让我们觉得浑身难受。是的,逃兵,这意味着失败与软弱。书记的话,让我们想起部队首长在我们要离开军营时对我们说的那句话:“你们复员到地方工作,要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工作表现让地方的同志说 ‘当兵的,真不错。’这样你才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今天我们当了逃兵,难道真是一个弱者,一个失败者吗?不是,绝对不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们决定回单位,去干,去拼。
当晚,队领导知道我们回来后,叫炊事班的同志为我们做了可口的饭菜,同时也没责怪我们,而是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我们,给我们讲筑路人战成昆、抢湘黔的动人事迹,讲筑路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听着听着,我们流下了惭愧的泪水。那一刻我们立下一个志愿,决心要在铁路建设事业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我价值。
当时,项目队承建的鸡啼门大桥在沿海施工,时常受台风袭击。在危险面前,每一次我们都义无返顾地站在第一线与台风搏击。苦涩的海水夹着石沙打在脸上,大家顾不上抹一把,唯一的念头就是如何想法阻止海水涌过江堤。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我们把抢运集体财产当成首要任务,而自己的柜子、床垫被潮水淹没也没去管它。我们胜利了。洪水能冲垮河堤,但是它冲不垮我们团结的力量。
我们是军人,也是年轻人。1993年,工期告紧,队领导要求我们成立一个青年突击队,负责一个承台的套箱施工。施工技术要求高、难点多的工作对我们入路一年多的新人来说,压力也实在是太大了。但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大胆地挑起了这份重担。我们非常清楚:这是一副非常重的担子,挑上它,不仅是工作量增大,许多工作是以前没有干过的,且责任重大。但这里面包含着组织的信任和期望。面对困难和考验,我们暗暗下定决心:压力再大也要挺住,担子再重也要挑起,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期望。
施工一开始,我们各自找准自己的位置,拿出“谁英雄,谁好汉,施工战场比比看”的拼搏精神,脏活重活抢着干,工作上充当多面手,保证了施工的连续性。任务重、工期紧,我们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减少施工中因操作失误和组织不好造成的窝工、返工问题,使施工进度大大提高,整个套箱施工作业安全、优质完工,比队里要求的20天工期提前了5天。建桥专业户、铁一局桥梁处的职工们对我们说:了不起,15天下一个套箱,在我们处是没有过的。我们笑了,这是成功和欣慰的笑,它代表着二十多名军人的心血。
几年的筑路生涯,经过工地艰苦的摔打和磨练,我们逐渐成熟起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是走过短短的一程,我们愿将自己的才智,溶进铁路的伟大事业中,奉献我们的青春。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心,无愧于曾经穿过的“橄榄绿”!
(本文原载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编《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来源: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编《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作者:刘朝帅(中铁二局一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