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刘仕全 ‖ 追求卓越路
编者按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西南铁路工程局成立于1950年6月12日,是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设立的全国第一批铁路基建局,后改组为铁道部第二工程局,1998年6月1日改制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铁二局不知不觉间已走过69个春秋。69年里,一代代中铁二局人以“为人民修路、为人民造福”为己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感天动地的壮举和奋进不息的情怀淬炼出的开路先锋特质,不仅开共和国基础建设之路,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之路,而且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之路,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回首一幕幕震撼心灵的画卷,中铁二局的历史是一部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创业史,是一部永争一流、开拓创新的奋斗史,是一部纵横四方、英雄辈出的奉献史,是一部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筑梦史。
历史催人奋进,故事镌刻足迹。为让远去的历史走近我们,让静态的历史生动起来,8月3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推出中铁二局编纂的《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这些沉甸甸的实录作品,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铁二局激情燃烧的奋进历程,映射出祖国时代脉搏的跳动。那些当年鲜为人知的珍闻和背景资料与口述者独特的经验体会,必将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追求卓越路
刘仕全
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公司),是原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公司制定“立足铁路、面向社会、多元经营、优质高效”的经营方针,企业从封闭的山区,进入沿海特区,从单一的铁路建设,走向多元经营。
1989年底,五公司从广东衡广铁路工地迁入德阳市,结束了30多年机关随工地迁移的历史。公司在德阳22年,在市政府和区、乡政府支持下,围绕兴企强市,稳步发展,累计完成产值营业额357.6亿元,建成铁路774.64公里(其中高铁252公里),公路15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9公里),完成市政工程70项,地铁、轻轨41.29公里,以及二滩电站、南盘江天生桥一级电站等大型工程,并跻身国外建筑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1958年元旦,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典礼(中铁二局 供图)
建设德阳大基地,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1984年底,五公司根据铁道部和铁二局要求,在德阳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购置孝感镇废弃砖瓦厂建设大基地。从1985年3月开工至2000年10月,完成公司基地、办公楼、医院、学校等房屋建筑24.84万平方米,其中,建成职工家属住宅楼43幢,总面积15.3万平方米,入住2099户。修建机关办公大楼、科技档案楼、医院、学校、单身职工宿舍、招待所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基地还修建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及绿化带,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整个基地规模宏大、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绿化好,在全国铁道基建系统名列前茅,曾多次被德阳市和旌阳区评为“安全文明社区”。
五公司德阳基地建成,不仅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同时给企业减轻了负担,创造了稳定环境,使公司上下能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公司机关加强现代化建设,实现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
在“八五”期间,公司面临“七五”后期和“八五”初期国民经济调整造成的困难,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从低谷和困境中走出来,1994、1995年连续两年被四川省评为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
“九五”期间,公司抓住改革促发展这条主线,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进企业内部各项改革,向科技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抓住铁路三年决战的机遇,承建侯月、三茂、广东梅汕、京九、西康、内昆、南昆等铁路干线,完成产值营业额31.19亿元,比“八五”增长14.82亿元,增长率81%。
“十五”期间,公司改制成功,建立起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新型公司制管理运作,突破了老企业多年的行政管理手段,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科学管理,产值、效益大幅提升,“十五”完成产值营业额51.7亿元,比“九五”多完成近20亿元,增长61.2%。
“十一五”期间,公司按照中铁二局发展战略定位,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成功分离学校、医院、公安等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年生产能力从“十五”末期2005年的26亿元,到2009、2010年的48亿多元,是五公司发展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十一五”期间共计完成产值营业额182.53亿元。
五公司在德阳22年所创造的建安产值,比前38年增长40倍,其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是成倍增长,荣获了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4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银奖6项,省部级优质工程53项,公司跨入中国200强和四川省10强建筑施工企业。取得这些成绩,除了有一个良好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有一批科技人才精英,有一支能攻善战的施工队伍,加上长期形成的工程创优优势和社会信誉,还有就是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央和地方政府制订的各项有利企业发展的政策。这是五公司稳定发展的支撑和基础。
宝成铁路建设(中铁二局 供图)
修建宝成铁路复线,推动地方经济腾飞
宝成铁路是四川省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北与阳安线、陇海线、宝兰线相接,南与成昆线、成渝线、川黔线、内昆线相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宝成铁路客货运量猛增,每年有数百万吨物资积压待运,严重制约四川省和德阳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决定投资75%,四川集资25%,合资修建宝成铁路第二线。
1992年10月,五公司承建宝成复线五标段新会龙场隧道出口施工任务,隧道全长4245米,五公司承建2725米,加上明洞及路基五标段全长5.142公里。公司立即成立宝成铁路复线指挥部,安排第十二工程队350余人担当施工重任。
1992年12月29日,新会龙场出口工地举行了隆重的宝成铁路复线开工典礼,原铁道部长李森茂、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肖秧、副省长谢世杰等出席开工仪式。1993年4月1日,五公司采用新奥法开始掘进隧道,正洞采用上部弧形导坑掘进,锚喷支护,拖槽扫底,先拱后墙法施工,地质岩层破碎属Ⅱ类围岩,地下水丰富施工困难地段,采用跳挖马口方法进行分段作业。初期支护采用打超前锚杆和管棚钢花拱,挂网喷射混凝土。Ⅲ、Ⅳ类围岩采用凿岩机钻眼、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实施光面爆破技术,施工中曾遇两次大坍方,坍顶高达4.5米。经5个月艰苦奋斗,终于战胜坍方,穿过断层。为加快长隧道施工增加工作面,隧道设计两座斜井,共长422.21米,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法施工。利用出口和两个斜井支洞,用轴流或通风机向内压风,保持长隧道内正常施工。1996年12月28日新会龙隧道胜利完工。
1994年11月,五公司承建宝成复线10标段黄许至青白江段开工。本段线路长40公里,含德阳、新兴场、广汉3个车站4个区间线下工程,有大桥2座,中小桥20座,涵渠86座,顶进涵21座,挡土墙6座,路基土石方130万立方米,全部圬工63387立方米。公司安排第六工程队施工,全队250人分3个工点进行施工和管理。石亭江大桥长378米,鸭子河大桥长266.05米,是管段重点工程。大桥水中墩采用扎围堰填筑平台,用冲击钻机钻孔成桩,部分墩台采用人工挖孔桩。扩大基础,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械开挖。桥梁承台采用拼装式钢模板内拉外撑固位。墩身用组合模板内贴塑料板,搭设支架施工。混凝土采用机械拌合,翻斗车及架子车运送,摇头扒杆卷扬机垂直起吊灌注,人工配合机械捣固。
涵洞施工采用人工开挖,人力挑抬。渗水基坑,采用抽水机排水。新旧涵渠衔接及顶进涵,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加强既有铁路线安全防护。路基施工新修便道、清理垃圾、清除腐植土、换填碾压,待路基成型,施工两侧排水沟以及挡护工程。十标段工程历经五年,于1999年12月15日竣工,1999年12月30日宝成铁路复线正式通车,铁路交通扩能提效,为新世纪地方经济腾飞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修建宝成铁路复线过程中,五公司应地方有关部门要求,完成公路跨线桥3座:1997年7月至1998年8月完成宝成铁路复线广木公路地道桥19.80米,孝泉黄许二级公路上跨铁路立交桥5-8号墩梁49米;2000年8月10日至2001年4月30日,完成宝成铁路复线德阳亭江路立交桥(全长416.54米),五公司六队施工11-13号墩两孔32米。在黄许至青白江段,为方便当地群众行走及农田灌溉,还变更设计增修21座顶进涵和改造扩建2座小桥工程。
抢险救灾 勇往当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当晚12时,公司组织一支抢险队,由副总经理何建府率领,携带挖掘机、推土机、吊车等大型机具,赶赴绵竹汉旺抢险,奋战5天,从废墟下挖出191人,其中幸存者47人,掩埋遇难者432人,清理排除公路坍方障碍7公里。
5月20日,奉命抢修广岳铁路,承担穿心店大桥和石岗坪大桥抢修,公司迅速从各地调集400多人组成抢险队伍,从当时的广西南宁大桥项目部派出26名专业起重人员乘飞机赶赴现场,仅用两昼夜突击完成230吨万能杆件拼装任务,提前完成穿心店大桥桥墩抢修。在石岗坪大桥工地,集中技术专家人员制定最佳施工方案,奋斗10天突破这道咽喉地段难关。
为防止唐家山堰塞湖崩塌冲毁宝成铁路涪江特大桥,5月31日晚,五公司奉命参加涪江特大桥桥墩加固,经36小时奋战,胜利完成3个墩身1个桥台钢轨桩围护结构,架设1幅跨度400米的拦河绳。6月10日,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涪江特大桥经受住考验。
在5.12抗震救灾抢险中,五公司先后投入人员1198名,机械144台(套),资金近千万元。党员和职工群众自愿捐款61.3万元。五公司绵竹东汽抢险突击队荣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公司汉旺抢险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光荣旗帜,被四川省国资委党委授予公司党委“四川省国有企业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涌现了杨保华、范方友和蒋光全、朱保胜等27名抗震救灾英模和先进个人。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公司立即组织47人的抗震抢险队从西藏昌都出发,18日10时赶到玉树开展抢险工作,平整场地2000多平方米,运送安装帐篷近百顶,抢救出大量生产、生活物资,公司还向玉树灾区捐款28万元。
2010年8月19日下午3点20分,震惊全国的“8.19”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被洪水冲毁,严重影响四川省灾后重建和抗洪救灾物资的运输,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铁道部和四川省政府、德阳市政府乃至全国人民高度重视。灾情十万火急,重建工作迫在眉睫。20日凌晨,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驰抵现场主持召开重建方案现场会,当时宣布中铁二局负责受损的石亭江大桥的拆除及重建工作。
宝成铁路建设(中铁二局 供图)
中铁二局五公司临危受命,8月21日组建抢险重建项目经理部,率领员工在中央和省市众多媒体见证下开始重建施工。整个抢险重建工程分三大战役:第一战役拆除旧桥,8月31日前完成;第二战役抢建桥墩台,9月30日前完成;第三战役铺轨架桥,10月19日完成。在旧桥原址上重建一座长265.85米的新大桥,工期只有60天,这是二局五处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激战石亭江,五公司承担前面两大关键战役,以最快速度组织300余名员工,60余台(套)设备,投入旧桥拆除工作。面对四大奇难,参战将士感到巨大压力:一是旧桥50多年来,采取多种方式防洪加固,结构复杂,拆除奇难;二是紧邻既有线桥施工,安全压力奇大;三是洪水奔腾,汛期施工难度奇险;四是用60天完成过去用26个月完成桥梁施工任务,工期压力奇紧。公司员工不畏艰难,发扬开路先锋精神,日夜奋战,争分抢秒拆旧桥。
8月24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刘奇葆到现场视察,只见8台玻碎机、挖掘机,破碎拆挖1号墩基础,其场面蔚为壮观。
8月29日16时,旧桥全部拆除,比计划提前16小时,首战取胜,鼓舞人心。接着全力以赴,猛攻钻孔桩基础施工。员工们把1天当作3天用,每天24小时,做到人换机不停,做到快速钻孔灌注混凝土,缩短钻孔和移机时间,严格劳动纪律,做好数据控制收集和施工现场管理,坚持施工规范标准化作业。
激流河道上的3号墩是大桥重建的难点,一大车装10立方米的碎石倒下筑围堰,几分钟碎石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无奈只有装大块石倒进河里,可是大块石筑的围堰孔洞多,几台大功率抽水机把围堰里水抽不干,还得用草袋、麻袋装土堵漏,项目部经过4天努力,7次强攻,终于利用9月19日洪水稍退时机,一边加大马力抽水,一边用水玻璃堵注基坑四周孔隙,以最快速度完成基坑承台钢筋布置绑扎和灌注混凝土施工。
就在20日这天,项目经理杨忠波得到洪汛通知,石亭江上游50公里连降暴雨,预计特大洪峰在明天14时到达工地,此时还有3号、4号墩身混凝土尚未灌注,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抢灌基坑时,栈桥被突发洪水冲走,如不抢在明日洪峰到来之前灌好3号、4号墩身,那将前功尽弃。杨忠波和项目部领导当机立断,不惜重金,租来65米的高扬程混凝土泵车开到河岸,昼夜不停抢灌3号、4号墩身,21号16时,墩身混凝土灌注刚结束,上游洪峰已冲到石亭江大桥工地,狂风暴雨,江水翻腾,瞬间河水猛涨好几米,南北两岸工地一片汪洋,混凝土泵车安全撤离,石亭江大桥墩台重建工程终于战胜7次洪水袭击,提前220小时全部完成。
9月27日11时18分,中铁二局新运公司开始突击架梁,仅用4天时间就安全优质顺利完成铺架任务。10月12日零点至3点,新运公司从达万线等地调来增援人员近600人,参加石亭江大桥南端的新兴场站口大拨接。经过3个小时奋力拼搏,拨接施工圆满完成,宝成铁路下行线终于全部开通,列车鸣着长笛通过重建的石亭江大桥,向抢险重建大桥的英雄们致敬!
2010年10月12日,抢险重建工作顺利交验,13日上午11时,宝成铁路下行线石亭江大桥正式恢复运营。中铁二局人仅用53天完成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任务,以创造“神奇速度,高效优质”的骄人业绩载入中国铁路建设史册,谱写了中国铁路复旧建桥史上最辉煌的篇章,铁道部发来贺电予以表彰。
在激战石亭江抢险铁路大桥施工中,涌现了6个先进集体和40名先进个人,其中杨忠波等6人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中铁二局五公司、新运公司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中铁二局五公司抢险项目部等4个集体荣获“四川省工人先锋号”。
石亭江大桥挺立,开路先锋扬眉,抢险重建将士们的伟大壮举将永载史册!
(本文原载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编《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来源: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编《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作者:刘仕全(中铁二局五公司企业管理办公室原主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