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6:08:56

郭克俭 ‖ 用生命为祖国祝酒——歌曲《祝酒歌》诞生的故事

作者:郭克俭 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9月20日第9版) 发布时间:2019-09-22 21:36:55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锋”中,施光南以“谱写改革开放赞歌”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音乐家。

虽然此时离他逝世已过去28年,但他毕生创作的优美动听的旋律却始终萦绕在人们的耳畔,请听——

生机勃发、激情飞扬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最美的赞歌献给党》;

醇厚浓郁、悠长饱满的《多情的土地》《我的祖国妈妈》;

委婉深沉、情意绵绵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欢快跳跃、活力四射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假如你要认识我》;

感情真挚、婉转悠扬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紫藤花》;

昂扬豪迈、催人奋进的《祝酒歌》……

这一个个跳动着时代强音的音符、一曲曲迸发着民族神韵的旋律,是施光南毕生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他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秉承传统、锐意创新,作品引发亿万听众的强烈共鸣,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他淡泊名利、专事作曲,心无旁骛、笔耕不辍,留下1300余首作品与手稿,成为民族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财富。



施光南1989年春节晚会代表团赴贵州任团长

“我急切地想要用音乐来表达这亿万人民所欢庆的胜利”

“当这些文化刽子手被推下历史舞台时,我的内心该有多么激动!压抑了的创作激情如开闸的潮水一般奔流,我急切地想要用音乐来表达这亿万人民所欢庆的胜利。”(施光南:《我怎样写歌曲》)被禁锢多年的思想重新焕发活力,被压抑许久的创作激情重新点燃,瞬间便会闪烁耀眼的光芒,迸发出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奔涌出如泉般的音流……

1976年金秋十月,“四人帮”被粉碎的喜讯传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亿万中华儿女敲锣打鼓、欢呼雀跃;手捧美酒,开怀畅饮,纵情欢歌,好不热闹,憧憬着光明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词作家韩伟、曲作家施光南将这胜利景象收入心底,珠联璧合,用优美的文字与动听的音符,将这一难忘的历史画面用歌声展现在观众面前,《祝酒歌》便应运而生——

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

十月里,响春雷,八亿神州举金杯;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

多年默契合作伙伴韩伟将《祝酒歌》的歌词写就,施光南便被深深吸引和打动,“它生动、感人、丰富而又概括,既有对过去的回顾,又有对胜利的庆贺,更有对未来的充分信心。我觉得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情感,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情感”。尤其是“杯中洒满幸福泪”七个字,更与施光南的心灵世界产生了强烈情感共鸣。在他看来,这不是生产捷报传来时的那种单纯轻快的欢庆,这是饱含泪水的欢庆,既带有浓厚的时代印记的深沉感,又带有向着光明未来奋勇进发的激情和昂扬斗志,“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首歌曲不能只谱成一首欢乐的歌曲,而应在庆祝的基调中带有时代印记的深沉感以及向未来进军的昂奋情绪。”



正是由于施光南大胆构想和天才创造、先抑后扬的主题音调、顶真格的主题展示手法,汉族北方时令喜庆锣鼓递增节奏,“来来来”衬词点睛式的加入,每一个都不露痕迹并恰到好处;而在创作结构形式上更是不拘一格,大胆突破歌词所预设的传统两段体分节歌式的曲体,取而代之以三段展开性的段落结构,层层推进,一气呵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复二部开放曲式,可谓妙笔生花。

《祝酒歌》歌词情感炽热、朴实真挚、灵动丰富,旋律选用热情奔放同时富于舞蹈动感的民族音调为基本素材,节奏欢快,曲调轻灵活泼,旋律激情澎湃;结构层层推进,以一种不可抑止的气势达到全曲最高潮——咱重摆美酒再相会,将人们欢庆胜利、激动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回肠荡气,令人振奋,令人激情澎湃,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短短两个月内点唱《祝酒歌》的听众来信竟有16万封之多

按照施光南“带有时代印记的深沉感的欢庆”的创作构想,《祝酒歌》首先交由女中音歌唱家苏凤娟演唱,或许是因为苏凤娟深沉柔媚、醇厚悠远的声音色彩与国人的审美习惯相抵牾的缘故,首唱之后并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

此时,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从苏凤娟那里看到《祝酒歌》歌谱,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使他如获珍宝,他迫不及待地给施光南写信,自告奋勇请求演唱此歌,希望他能根据其男高音声部的音域重新配器。好事多磨,当李光羲跃跃欲试地欲与大家分享这首艺术佳作时,却被告知歌词意义不够积极向上,在公开场合演唱影响不好,没有通过上级领导的审批。

在李光羲艺术词典里,从来没有“退却”二字,只要他认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坚决完成。利用一次国宴演出机会,李光羲演唱了《祝酒歌》。当悠扬的歌声甫一响起,观众就被欢快的节奏、动听的旋律和激情四溢的情感所深深吸引,国家领导人、外宾、工作人员一起热烈鼓掌,演出大获成功。1979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上,李光羲再度演唱《祝酒歌》,不足三分钟的抒情歌曲,借助央视荧屏传遍全国,忽如一夜春风吹进千家万户,滋润亿万人民的心田,要求点唱《祝酒歌》的来信如雪片一样飞进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在短短的两个月内竟有16万封之多,被誉为“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李光羲在接受央视《大家》栏目专访时表示:“你唱一首歌,要唱到人心上去,你就成功了。”《祝酒歌》不仅凝聚了施光南、韩伟的艺术智慧和天才创造,也得益于李光羲的坚定执着与倾情演绎。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祝酒歌》唱响神州大地,1980年文化部与中国音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群众最喜爱的歌曲”评选,《祝酒歌》无可争议地位列第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曲;1985至1989年,《祝酒歌》的唱片发行量已超过百万张,获得“五洲杯”四十年广播金曲奖、改革十年全国优秀歌曲评选优秀创作奖,李光羲也因此获得首届“金唱片”奖。正如施光南所言,“我希望成为一名党的文艺兵,用自己的笔,尽力写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作品。”在入党申请书上,他满怀深情地写道:“如果我的作品能在人民火热的‘四化’建设中起到一些好的作用,能使青年人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充满对未来的信心,加深对党的感情,则是我最大的欣慰!”

“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健康向上和充满阳光的时代气息”

施光南祖籍浙江金华,1940年,在日寇飞机轰炸声中,他诞生在重庆南山脚下,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身为革命家的父母遂以“光照南山”明志而名之。幼年施光南显示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一岁学说话时便咿咿呀呀地似乎在模仿周边有韵律的声音,5岁便大胆编创一首儿歌《春天到了》,获得重庆市中小学歌唱比赛二等奖。



新中国成立后,施光南随父母移居北京,就读于101中学后,显现出卓绝的创作才华,《懒惰的杜尼亚》等歌曲成为当时颇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品。1957年,施光南对音乐的执着追求打动了作曲家江定仙,江定仙破格将其作为插班生录取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补习音乐基础课。两年后,他如愿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主修作曲,从此走上了专业音乐的道路。大学期间,他创作的作品洋溢着青春气息,深受群众喜爱,歌曲《五好红花寄回家》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奖,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于1963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1963年5月,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在欣赏了施光南的作品后赞叹道:“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健康向上和充满阳光的时代气息。”1964年,施光南以优异成绩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进入天津歌舞剧院任专职音乐创作员,开启为人民放歌的精彩艺术人生。



1964年,施光南毕业汇报演出

施光南不仅是才华横溢、激情似火的人民歌手,更是勤奋刻苦、严肃认真的专业作曲家。在30余年的专业音乐创作生涯中,在他笔下完成了千余首歌曲、五部声乐套曲、两部歌剧、两部戏曲唱腔设计、五部电影音乐、一部舞剧、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部管弦乐曲、一部弦乐四重奏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立足于中华文化传统,汲取民族音乐精髓,借鉴西方作曲技法,融会成个性化音乐语言,讴歌日新月异的伟大祖国,谱写改革开放的时代赞歌,创作出大量独具民族神韵和精神风貌的音乐精品,在创作实践中追求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施光南一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忘初心,笔耕不辍,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是其音乐创作的主旋律,为人民创作、为时代谱曲是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他是时代歌手,无愧于“人民音乐家”的称号。三十年时光流转,他仿佛从未离开,他的歌声将永远回荡在祖国辽阔大地,铭记在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奔跑,勇于追梦。

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9月20日第9版)

作者:郭克俭(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 光明日报(2019年9月20日第9版)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