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6:08:56

陈国安 ‖ 食为天——70年百姓生活巨变

作者:陈国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2-28 09:06:04 浏览次数: 【字体:

食为天——70年百姓生活巨变

陈国安

题记:

食为天,一叶知秋看祖国70年辉煌巨变。

上世纪7、80年代,雷波县的民俗:怪怪怪,斗笠拿来做锅盖。这是马湖十八怪中的第一怪。我家不但把斗笠拿来当锅盖,还把它拿来当饭桌。

大概是在1952年,我随父母从云南省永善县桧溪区民胜乡搬迁到四川省雷波县黄琅镇后海村对门山老林边居住。由于在深山老林边,雨水特别多,寒冷季节长,出门多数时候,要披棕叶织成的蓑衣,戴上斗笠。我家有两件东西特别厚实,一是有半截短袖的棕衣,出门披着它可以遮风、挡雨、保温。上山披着它,可以垫肩、垫背、挡刺,回家可以垫坐、垫睡,晚上挂在门口当门帘,遮风挡雨防野兽。我家每个人都有一个斗笠,用细篾条编织成两层,中间夹着斑竹叶,出门戴着它,遮风遮雨遮阳,煮饭时当锅盖,吃饭时把它翻过面,放在脚盆上当饭桌。此乃我家第一代饭桌也。由于“饭桌”的中间是窝窝,软软的,高低不平,菜饭碗都不好放。那时我家的菜饭很简单,包谷棒棒、南瓜、黄瓜、四季豆、茄子等一锅煮。菜就是饭,饭就是菜,吃得饱也是一顿,吃不饱也是一顿,十天半月也不见一颗油腥珠珠。啃包谷棒称为“滚柱头”。最好的调料就是坨坨盐。要背两篓柴上街卖了,才能称到一斤坨坨盐。大人舍不得吃,小孩特别喜欢。当时有这样几句顺口溜:“雷波府一府,盐巴碗头杵,大人杵三下,娃儿接到杵。

我家第二代饭桌,是一块木板锅盖,罩在锅里当锅盖,放在脚盆上当饭桌。木板锅盖比斗笠硬,但中间有根梁,盛菜的盆盆不知放哪边好。

我家第三代饭桌,是一根长板凳,其缺点是板凳长,这头夹不到那头的菜。其优点是可以骑在炉子上,一边吃饭一边烤火。火是穷困时的命根子。白天晚上都要与火为伴,与火为友,吃饭睡觉都在火炉边。如果火熄了,要去取火种得跑几里路。所以每天保留火种是重之重。

我家第四代饭桌,是一块厚木板做的约30公分宽、70公分长的桌子,它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伴随我家30多年。小学时用它完成作业,两个姐姐围着这张饭桌吃饭出嫁,家父家母是围着这张饭桌吃饭直到去世。我的5个儿女是围着这张饭桌吃饭长大的。我和老伴是在这张饭桌前对孩子们进行谆谆教导,教他们立志成才,一辈子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要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1973年冬,我从马湖乡小学调到黄琅中学任教时,从学生家里买了两根圆木,在黎家木料加工房将它打成木板,请邱木匠做一张圆桌,8个圆凳,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谁知圆桌脚是活动的木架,随时安随时收。安时对不到丝口总是偏过去倒过来,经常打倒汤或打烂碗。在上面写作业,按到这方翻了那方。这应该是我家第五代饭桌。

2001年娶儿媳妇时,亲家是木匠,才请了他做一张方桌,四根长板凳,吃饭时才算是周吴郑王、四平八稳了。2015年,老伴花一百元钱在街上买一张大圆桌,围上花胶布,特别漂亮,我满意极了。可是幺儿和幺儿媳妇说,桌子太大了,每顿饭七碗八盘的。老爸老妈眼睛不好,夹菜不方便,就去买了一块玻璃罩在上面,做成转盘圆桌,算来这是第六代饭桌了。我们一家人围着转盘圆桌吃饭,菜荤素搭配营养丰富,七碗八碟,其乐融融,儿孙们总是把好吃的菜转到我们老人面前。

回忆往昔,幸福的泪水往外淌。我今年81岁了,我家饭桌换了六代。如果我再活十年二十年,我心想:那时我家第七代、第八代饭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作者简介

陈国安,男,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教师,1993年退休。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会员,四川省螺祖文化促进会会员,凉山州作协会会员。2017年被评为“最美彝州老干部”、2019年被雷波县组织部、雷波县委老干部局推荐为“凉山十佳银色人才”候选人。有诗歌、散文在省内外报刊发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国安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