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聋道人:中国画世界夺金第一人‖叶红
聋道人:中国画世界夺金第一人
叶 红
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艺术史长河里,始终有着汩汩清溪,担任着大浪淘沙的重要使命。那便是静心创作的艺术家和慧眼独具的评论大师。
打开尘封的历史,穿越百年时空,中国画坛上有一位重要的艺术家,渐渐向我们走近,越来越清晰——他就是我国清末著名绘画大师聋道人!
聋道人,清末著名国画大师刘锡玲(1848—1923)先生的别号,字梓谦,号自闻居士。因晚年重听,遂自署别号“聋道人”,并以此别号闻名于世。
聋道人先生祖籍浙江,世居四川,《清画家诗史》《益州书画录》均作“四川华阳人”。
先生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然酷爱美术,勤学不辍。早年师从工笔画名家周瀛亭习工笔山水花鸟,又与诗人顾印愚研习诗词,奠定了诗画双绝的基础,在国画、版画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光绪、宣统年间,即以画名重于世。
而后,聋道人先生又常喜用干笔、秃笔作画,笔触刚健有力,反觉笔之所累,索性又在40岁后弃笔,效法雍正时指画大师高其佩,专攻指画(以五指和手掌作画)。以心驭指,以指代笔,意到指到,形似神似,“指头千变出烟云”(刘光第语),山水、竹石、人物、花卉、翎毛,无不精妙。似拙实巧,韵致天成,指法多变,尤胜毫笔。画风更见酣畅淋漓,正如《益州书画录》云:“法高其佩指头作画,甚有时名。”
而让聋道人名震海外并令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更有大幅横幅指画《桂湖春燕图》。经时任四川国学院院长宋育仁和大汉四川军政府教育局长曾鉴推举,1915年,此画在为庆祝美洲巴拿马运河通航于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聋道人也因之成为中国画世界夺金第一人。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我国继高其佩之后的又一代指画宗师。
标志着先生指画艺术颠峰的作品是《桂湖春燕图》,这是一幅巨幅横幅(200cmX100cm),绢本。
画上有小桥流水、古柳稚芽;有春燕翻飞、喧嚣鸣叫,题画诗则表明了作者眼见乳燕离巢、念母又归的人性化情景的惊喜和对湖边春景的陶醉。雏燕春柳的蓬勃生机与古桥湖石的厚重沉稳,形成鲜明对比,而湖边的那株老柳和飘拂的柳枝,恰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捋须而立,欣赏着这春光美景……
画面以浅黄作底,辅以赭石色,另点缀黑、绿、红,色彩效果既古朴悠远,又生动明快,而毛绒绒的燕羽、柔嫩的渚上小草、没骨的柳枝,令人难以置信都是指头画出来的。先生的画艺不仅倾倒国人,也折服了世界,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桂湖春燕图》
先生笔画时期的成名巨作是《邛崃叱驭图》。
《邛崃叱驭图》
《邛崃叱驭图》
这是先生33岁时,穿越邛崃山系与大相岭、小相岭,行程1200余里,沿途所绘的200多幅写生画,是集军事、历史、民俗与物候学于大成的学术与艺术的结晶。
《邛崃叱驭图》
从中精选出80余幅组成的《邛崃叱驭图》图册,先生非常看重,曾三次携带入京,极受学界名流与政界要人推崇,名声鹊起。后来先生将此80余幅画作和社会名人的题跋80余幅,精裱成4册,分装入两檀木画匣中,画匣由杨锐题字,仍然题作《邛崃叱驭图》。
先生居京时,与四川同乡杨锐、刘光第等同居北京宣南之伏魔禅院,故与维新志士交游甚厚。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蒙难,先生所受打击甚大,遂闭门谢客,作诗叹曰:“耳聋不知万籁音,自弹弦索声可听。羞惭怫郁不自得,,更酌白酒倾瓦瓶。”
又如1902年所作《坐卧道人图》中的夫子自道:“收尽放心万虑空,卧仙常卧白云中……真诀谁知藏混沌,品高先要学痴聋……”所以,刘锡玲先生自号聋道人,恐怕不仅仅是因有耳疾,应是另有深意的。正所谓“耳聋心不聋”也。
先生入仕,曾任汉中知府幕、济南府幕、孚琦将军幕,47岁时跃升中书阁中书,不久辞官,在京售画、课徒。此间先生的不少画作,其署款书法多由同乡、著名书法家傅世炜(桐澄、号“桐尘居士”,书法 “学黄山谷书,颇具姿势”)题写,刘傅二人,书法画艺,堪称双绝。时年适逢河北大旱,先生举办画展义卖作品,将所得2千两纹银全数捐赠灾民,一时传为佳话,誉满京城。
因先生盛名,北京荣宝斋诚邀其绘制《聋道人百种诗签谱》《自闻居士白花签谱》和《七十二候签谱》。(此三套水印淡彩木刻签谱,版均藏北京荣宝斋,是中国版画研究重要著作)
1907年,先生奉内阁之命东渡日本作文化交流访问,同时带领四川官费(庚子赔款返学金)赴日本留学生十余人去日本留学,其中有刘尔嘉(先生的大公子)、颜楷诸人。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均成为国家杰出人才。先生赴日之见闻感受,曾著有《东瀛印象》一卷记之,惜毁于四川军阀混战时期。
1909年,先生离京重归故里,隐于闹市,将成都城南老宅略事翻修,起名“三迟楼”——以自嘲结婚迟、生子迟、弃笔(以指代笔)迟,在三迟楼开办“国粹画馆”讲学。“平生不让陶彭泽,石上横眠尚把杯”“一灯秋影清难寐,再阅人间未读书”是其写照。
但先生表面闲适幽静,内心却难忘国是,牵挂苍生。遂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与成都名士、教育家陆逸之先生一起兴办了四川第一所女校——淑行女子学堂(即四川省女子师范学校前身),聘请日本女教师任教。还兴办四川省蚕桑学校,参与了四川省“红十字会”筹建,支持四川保路运动等,作了许多兴国利民的好事。
1923年,先生病逝于成都,享年75岁。当时文化界评悼他:“先生历经名山大川,九州浩瀚,观人情物态之变幻,凡可惊可愕,可喜可怪,可歌可泣之景,一一寓之于画。走云遁风,波轩石转,千姿百态,不袭故常。先生绘画题材广泛,无论山水人物,竹石花鸟,莫不神形毕肖,尤以指画驰誉海内外。”
先生的艺术作品被全国和世界博物馆收藏,四川博物馆也收藏了先生的20多幅珍品。2002年3月3日,《清末指画大师刘锡玲(聋道人)遗作展览》作为四川省博物馆建馆60周年的一个重要纪念活动,在该馆隆重举行。
画展中展出的“川中八景图”,分别描绘了峨眉、青城、邛海、剑门、窦团山、七曲庙、沧溪、瞿塘八阵图八个地方的风景,其题画诗更是画龙点睛:“客舟遥点点,渔唱起沧溪,摩诘诗并画,斯图若比肩”,“峨眉天下秀,盘回几许深,壁绝倚云汉,漩瀑直千里”……美诗美画,写尽了祖国锦绣山河的无限风光。先生精湛的绘画艺术也倾倒了无数观众。
与画展同时,《聋道人指画经典》彩色画册也出版发行,该书共收入刘锡玲画作110余幅,多为指画,其中一幅《墨竹图》被收入《四川省文物志》,列为绘画精品,永载史册。
刘锡玲先生仙逝已近百年了,但他的艺术成就和利民功绩却永垂青史。后人将永远记住这位夺得世界艺术金牌、为国人争光的指画艺术宗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 叶 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省情信息工作处原处长,四川省方志馆原馆长,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原副会长,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并获四川省哲社奖、四川省散文奖等奖项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