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绍兴、安岳互动谈‖汪毅
绍兴、安岳互动谈
汪 毅
在中国地理坐标上,浙江绍兴市和四川安岳县分别为一个鲜明的地理概念。绍兴有江(三江),安岳有溪(岳阳溪),因汤绍恩与绍兴的难解水缘,注定了“江溪通潮”,两地连成一线而缩短空间距离。与此同时,陆游与刘仪凤的“交亲之谊”,亦是历史上两地人文互动的一段佳话。陆游“入”川(安岳)与汤绍恩“出”绍(绍兴),具有“一进一出”的特殊影响。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找准绍兴与安岳彼此间的链接点和兴奋点,拓宽两地互动新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一、绍兴与安岳
绍兴市隶属浙江省,是古越国中心,有2500多年建城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32处。绍兴“士比鲫鱼多”,为“名士乡”,历史文化名人星光璀璨,有勾践、嵇康、王羲之、贺知章、陆游、徐渭、鲁迅、朱自清等。绍兴还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声誉,有“提到绍兴便是诗”的评价(黄亚洲语)。绍兴人口达500万,商贸发达,鱼米之乡,系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5亿元,2018年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市第7名。
绍兴今貌——古越龙山远眺
绍兴不仅是历史名城和名士之乡,而且还是久负盛名的水城石乡。一方面,它通江达海,水潆一座城,城有无数水,有“东方威尼斯水城”之誉;另一方面,它上善之石,除佛教石刻造像,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石桥、石道、石墙、石亭、石牌等石景观鳞次栉比,具有特殊历史记忆,传递了“残山”采石与“鬼刻神镂”的文明信息,尤其是令人震撼的天工大佛,堪称绍兴石刻艺术的典范。
绍兴天工大佛:凿刻于隋代,竣工于初唐,高20.8米,为浙江四大名佛之一
安岳县隶属四川省,历史悠久,古有“巨邑”“名邑”之称,有1500多年建城史。如果说“提到绍兴便是诗”的话,那么可以说提到安岳当是“诗意+散文”。这里历史名人星光灿烂,有程咬金(安岳任职)、贾岛(安岳任职)、玄应、冯山、刘仪凤、陈抟、秦九韶、无际禅师、康白情等。安岳位于成(都)渝(重庆)通衢(均通高速公路,高铁在建设中),在国家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渝之心”区位交通优势凸显。农业资源丰富,系世界五大柠檬生产地之一,产量占全国80%,被称为“中国柠檬之都”,品牌价值180亿元。其农副产品多样,人力资源丰富,系拥有160万人口的四川第一人口大县。
安岳今貌(吴坤忠 摄)
安岳还是闻名巴蜀古今的秀石之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唐宋佛教石刻艺术因“古多精美特”而享誉中外。2000年9月,安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2019年11月,安岳石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尤其令人顶礼的是安岳卧佛,堪称安岳石刻艺术的标志。
安岳卧佛:凿刻于唐开元年间,21.3米,我国古代全身最大石刻卧佛
二、陆游与安岳
陆游,绍兴人,传入二十五史之《宋史》,为绍兴籍“国字号”人物;刘仪凤,安岳人,传入二十五史之《宋史》,为安岳籍“国字号”人物。陆游与安岳,一是他与刘仪凤有“交亲之谊”,二是他曾到安岳,并留诗卧佛院(今不存)和为友人安岳主簿卢衷父题跋。
陆游画像,孟英声 作
陆游与刘仪凤的交谊,可追溯到宋绍兴末年,即大约在1162年。此时,刘仪凤任职礼部员外郎(后任兵部侍郎);陆游宦游京城,应“礼部试,为秦侩所黜”。交往中,他们既有把盏吟诗之雅聚,又有针砭时局的论道,更有陆游送“礼”——山家食品(石芥)给刘仪凤之乐趣。这段君子之交,包括席间彼此豪饮——“比酿酒”的记述,以及称赞刘仪凤豪爽的记述,《陆游集》有收录,清道光《安岳县志·外纪》有记载“予以石芥送刘韶美(刘仪凤字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云:古人重改阳城驿,吾辈欣闻石芥名。风味可人终骨鲠,尊前真见鲁诸生。”与此同时,陆游还写有《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诗:“长安官酒甜如蜜,风月虽佳嫩举觞。持送盘蔬还会否?与公新酿问端方。”
据统计,陆游一生写醉酒诗近100首,但他写赛酒——“比酿酒”诗,目前仅发现此首,足见他与刘仪凤交谊非同寻常。陆游晚年在《老学庵笔记》中,还写到刘仪凤被罢黜还乡运书的奇事。在《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诗中,陆游称他与刘仪凤乃“交亲”之谊,即“我虽不足数,畴昔忝交亲”。陆游甚至还写到对刘仪凤这位忘年交的思念:“尚想秋灯下,对影欹幅巾。”诗中的“交亲”之谊,见证了越地诗人陆游与蜀地诗人刘仪凤在宋代时便是“一家亲”的典范。或许浙川“一家亲”便始于此。如是,此“一家亲”典范便有了开创意义。
陆游与刘仪凤:清道光《安岳县志·外纪》中记载的《陆游集》《老学庵笔记》、陆游跋《卢衷父绝句》与《四川通志》录存刘仪凤《题夔州凤凰关》诗
除与刘仪凤的“交亲之谊”,陆游还为友人安岳主簿卢衷父题跋《卢衷父绝句》“容怀耿耿自难宽,老傍京尘更鲜欢。远梦已回窗不晓,杏花同度五更寒”(见陆游《渭南文集》及清道光本《安岳县志·外纪》所记载),体现了他与安岳的情缘,传递了他“进”川(安岳)的信息。
三、汤绍恩与绍兴
安岳是汤绍恩的成长地和归宿处,绍兴是汤绍恩的建功勋地。汤绍恩传入二十五史之《明史》,为“国字号”人物,享有“一朝四敕赐”殊荣,即被清康熙皇帝敕赐“灵济”、雍正皇帝敕赐“宁江伯”、咸丰皇帝敕赐“功襄清晏”、同治皇帝加封“孚惠”,甚至还被奉为祀传中的“浙海之神”。
汤绍恩被奉为祀传中的“浙海之神”。像塑于浙江宁海海神庙,成为跨地域的崇拜海神,在治水人物中少见(茹静文提供)
汤绍恩为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除主持创建三江闸,其治水业绩还涉及筑海塘、建新塘,改造南塘(鉴湖部分)、维修古纤道等水利工程,即关联了三江闸、海塘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纤道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鉴湖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乃至运河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绍兴在水利方面的诸多荣誉,多与汤绍恩相关。为纪念汤绍恩这位先贤,感恩其德政,于今绍兴治水广场雕刻有汤绍恩像(另两尊为大禹、马臻),甚至有以其姓氏命名的“汤公路”“汤公桥”“汤公社区”等。
以汤绍恩名字命名的“汤公路”,长达约6公里(王烨 供图)
在绍兴数千年治水历史上,汤绍恩缵禹之绪,继禹之功,既是大禹治水精神最具代表的传承者,又是继大禹之后治水兴水建立功勋的集大成者。
一方面,从治水传承角度,汤绍恩高山仰止大禹,与之灵犀相通,甚至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便去大禹庙“报到”,拜谒大禹这位中华水神。其情和灵异,乃至梦中“故识”,诚如史学家毛奇龄在《绍兴府知府汤公传》中所述:“甫到,谒禹庙,周视其欂栌,若故识者。”据此,汤绍恩还认为,水的使者像教导大禹一样也教导了他,具有相同的汤汤水命和使一方安澜的担当,即“谅必有苍水者,如导禹而导余也。”
另一方面,就对绍兴治水的贡献而言,汤绍恩的功绩被朝廷命官和史学家广为盛赞,甚至有的把他与大禹同日而语,如“公缵禹功”(陶谐语)、“功全禹迹”(王文镃语)、“禹稷同功”(匾)、“缵禹之绪”(徐渭题)、“洞开缵禹绪”(石之贞题)、“智侔神禹”(李国相立)、“功垂禹绩侔”(朱丙焱云根诗)、“禹绪谁堪缵,崧生信有由”(朱云俊诗)、“一方之神禹”(载《海滨耆士请封》)等。
至于汤绍恩治水兴水绍兴的德功,在《入史褒封说》中,康熙皇帝竟把汤绍恩与大禹相提并论,即“銮舆亲谒神禹,崇德报功,可谓盛矣。汤神之功德如是。”《三江闸务全书》纂辑者程鸣九也认为,在绍兴治水史上,汤绍恩对绍兴的恩泽不逊大禹,即“公之恩泽,洵不在禹下。”据此,在绍兴博物馆3000余年的28件“绍兴历史大事记”中,汤绍恩主持修建三江闸为明代大事记之唯一,堪称绍兴明代断代史“封面”。
绍兴市博物馆中的《绍兴历史大事记》,记录了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至1949年5月绍兴解放3000余年的28件重大历史事件。在明代276年的诸事件中,仅记录了嘉靖十六年(1537)汤绍恩主持创建的
“天生安岳福越人,堕地嘉名日月仰。”鉴于汤绍恩主持创建的三江闸系绍兴水利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并走进公共视野,与越中人民世代休戚相关,故坊间流传有《颂汤侯德政歌》“泰山巅,高于天;长江水,清见底。功名如山水,万古留青史”,并载入清诗人朱彝尊辑录的《明诗综》。在《永思集记》中,会稽人、明代史官、三江闸第二任维修者余煌曾泣而长叹:“(汤绍恩)公之功德在越,而越之不忘公功德也。久而愈深,而使守土而皆公若也。彼士民岂靳咏歌百世哉?”
是的,“咏歌”啸天,一路声情并茂,如当年的程鸣九、毛奇龄、余煌,如今之冯建荣、邱志荣等,堪称“汤公异代知己”。在《闸务全书·序(二)》中,冯建荣由衷地发出“以治水而论英雄,于越地建丰功伟业者,汤公绍恩堪称一也。绍恩者,于绍兴有恩之公也”的心声。这个心声,既可以在一路走来的历史中轰鸣,更可以在今天和走向明天中回响。
四、绍兴—安岳互动的意义
陆游的入川赴安岳与汤绍恩的出川赴绍兴,具有“一进一出”历史意义,堪称两地“大事记”。据此,按下绍兴、安岳两地互动键,即通过文旅走亲,规划以汤绍恩与绍兴、陆游与刘仪凤为主题的两地游,实现文旅融合,缔结友好城市,凸显绍兴“水城石乡”与安岳“石刻之乡”的地域特色,加强两地互动层面的多元化(包括政府的、文旅的、水利的、商贸的、科技产业的、佛教艺术的,等等),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创建新的发展模式,这无疑是一件双赢的事。
值得一记的是,2014年5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谭徐明会长率绍兴市水利局、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等有关单位的“走进来”,开启“四川汤绍恩故居之旅”,四川省水利厅派员随同,安岳县人大、政协领导陪同,架起了两地交流桥梁,具有两地互动开创性意义。考察组的绍兴市水利局调研员、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绍兴市水利志》办公室副主任魏义君撰写了《四川汤绍恩故居寻访记》长文,表达了对汤绍恩的高山仰止之情,介绍了此行考察和交流全过程。
至于“走出去”,2013年4月,《安岳县志(1986—2005)》总编姚永明、安岳文史研究者刘联群前往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进行了学术交流。2020年5月,笔者赴绍兴谒汤绍恩雕像,考察三江闸、新三江闸、曹娥江大闸,走博物馆,泡图书馆,访运河园,登古越龙山,寻踪汤绍恩在绍兴遗迹,并与冯建荣、邱志荣、颜越虎、张钧德、陈鹏儿、茹静文等学者交流,甚至去杭州中国水利博物馆学习与学者宋坚交流。为此,我著有《汤绍恩述评》一书(四川省历史学会、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编)。
笔者汪毅两度考察绍兴治水广场,并分别与汤绍恩研究专家冯建荣、邱志荣、陈鹏儿先生交流
绍兴、安岳互动,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新时代意义。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的批示,2021年5月19日至20日,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江考察学习时,交流了“扎实推进新时代、新阶段浙川东西部协作和深化合作,共同开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思路;同年6月17日至18日,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四川学习考察时,交流了“全面续写新时代浙川一家亲新篇章”的战略思路,并在6月21日的浙江省委常委会上提出了“以更高标准推进浙川东西部协作和交流合作,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的要求。由此,乘势而为,把绍兴与安岳互动纳入高质量发展浙川协作和深化合作,已成为两地新时代的共同使命,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绍兴和安岳分别为浙江与四川有代表性的市县,互动具有特别的历史节点,堪称浙川深化交流的载体,具有“排头兵”意义。在两地互动中,拓展思路,创意深化,创建互动模式,是可以为浙川更大层面互动提供“互动经验”的。
2020年5月11日,考察三江闸。左起:颜越虎(《浙江通志》副总纂暨总编室主任)、汪毅、邱志荣(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张钧德(大禹纪念馆副馆长)
(说明:有关陆游与刘仪凤的更多具体内容,详见笔者《刘仪凤与安岳卧佛院》专文,载《文史杂志》2018年第5期;《华西都市报》2018年9月16日;《四川文艺报》2019年7月16日。恕不在本文中赘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 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原副会长,《四川省志》原副总编,一级文学创作职称。现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