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宜宾大观楼小记‖蒋德均

作者:蒋德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14 20:16:01 浏览次数: 【字体:

宜宾大观楼(严磊 摄,图片来源:宜宾文旅)

宜宾大观楼小记

蒋德均

古之筑城者,必建谯楼。据说此风始于汉代。谯楼者,古代城门之建楼以远望也,它类似今日之瞭望楼或观察哨所。楼内必悬巨钟和大鼓,用以报时或报信,早晨撞钟,晚间击鼓,谓之晨钟暮鼓。同时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生警惕之心。而声音之缓急与节奏之快慢,因情而异,随方而殊。

据史记载,宜宾大观楼,初为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戎州都督府都督韦皋驻节戎州僰道城时所建,后世历经兵燹毁坏,明清时曾数次重修。今天的大观楼,乃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建,位于宜宾翠屏区城区西街口,是宜宾城区标志性古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楼坐西向东分四层,底层石砌,内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抬梁木结构,三重檐山顶布灰色琉璃瓦,正脊为烧制黑色盘龙脊,中置宝顶;二楼以上每层檐下是如意斗拱,四角飞檐,凌空翘首,巍峨雄壮;四周辟窗棂,高敞明丽,古朴巍峨,露明梁架均饰旋子彩画,颇有大唐气象;第三层东檐下有匾曰“大观楼”,托名知府托隆所题实为幕僚冀宣明所书。

登斯楼也,眺望远山如画,双江若练,环绕城郭,合江汇流,浩荡东去。城内城外,马帮铃响,人流如织,市声鼎沸,一派祥和,令人心旷神怡,视野开阔,因此以“大观”名之,名副其实。同层西面檐下还有一匾,乃成都华阳人顾汝修所书“西南半壁”四字。字大如斗,潇洒流畅,俊秀苍劲,气势非凡。其语出自唐代韦皋诗句。

韦皋(745—805),京兆万年(今西安)人。为唐朝中期出将入相的名臣,官至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故又称韦南康。曾以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戎州都督府都督驻节戎州僰道城。当年韦皋帅军沿石门道进军南诏时,途经横江石城山,目睹石城山的气势磅礴,便写下了《咏石城山》一诗:

石城门峻谁开辟?更鼓误闻风落石。

界天白岭胜金汤,镇压西南天半壁。

唐代戎州都督府所辖之地,涵盖今天云南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区域约为今天宜宾市地域的十多倍。大观楼默默见证了宜宾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特殊文化场域,是名副其实的“西南半壁”。

今日大观楼是宜宾城市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展览的重要场所之一。

作者简介

蒋德均,笔名文生,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宜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型文化丛书《李庄文丛》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古代文化、地方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写作》《商务与政务写作》主讲教授。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2个,负责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以及纪念馆展陈策划与撰稿。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发作品和文章。作品选作985、211和“双一流”工程大学通识博雅教材。出版《诗歌语言艺术论》《文学再思录》等学术著作6部,文化随笔集10部,《文生抒情哲理诗选》《与名人为伴》《一江春水》《另一种天问》等诗集24部, 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 8 部 11 册 , 主编文学作品选集 20 余部。 文章入选全国高考语文阅读材料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材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均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