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记忆】抗日战争时期115师后勤工作片断:创建大宁留守处‖蔡长风

作者:蔡长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19 20:35:44 浏览次数: 【字体:

抗日战争时期115师后勤工作片断

创建大宁留守处

蔡长风

平型关战役后,115师转回五台县境,在豆村一带略事休整后,部分部队留下开展晋察冀地区工作,主力即南下汾河流域的晋南地区。就在这个时候,我调任115师驻大宁留守处主任,接受了筹建大宁留守处的任务。时间是1937年11月。

115师在大宁设立留守处的主要目的:一是收容医治和转运伤病员;二是收集、清理和处理平型关战役及广阳镇战斗的战利品;三是负责接待八路军和各地来延安的过往人员,沟通山西前线和陕北后方的联系。

去大宁之前,师部拨给我一个排的兵力、十几匹骡马和一部电台。师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同志一再向我交待,建立大宁留守处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在群众中扩大抗日影响,取得地方政府与群众的支持和帮助。留守处的领导,现在就是你一人,你要把工作做好。留守处的工作人员,可在过往的伤员中选拔留用。师部可能到晋南的洪洞、临汾地区休整,一旦情况变化,要灵活机动,注意伤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对战利品要酌情处置,然后设法与师部联系。

八路军115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蔡长风(着国民革命军军服)(蔡玲 供图)

大宁,位于晋西临汾至陕北的交通线上,是一座小县城。我们初到大宁时总共60多人,大部分是些伤病员。群众见来了伤兵,许多人以为是阎锡山的败兵来了,都躲得远远的,非常冷淡。后来经过一番宣传、解释,群众才知道我们是抗日救亡的八路军,转变了态度。特别是当战利品陆续运到之后,整个县城都轰动了。人们争相传谈,“八路军在平型关打败日本人到大宁来了,还带着缴获的东洋马、歪把子机关枪,连县长都来慰劳了……”说得绘声绘色,甚至添枝加叶,颇有传奇色彩。许多人怀着好奇的心情赶来观看,要看看日本人的大洋马、歪把子机枪、黄呢子大衣、高筒皮靴是个啥样儿,尤其想听听八路军是怎么打败日本人的。一天到晚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们看了、听了后,都夸八路军打得好,是好样的;骂阎锡山的部队是“馍馍囤”,不打日本光收税。

在发动群众的同时,留守处的各项工作陆续展开。部队在前方打仗,就免不了有伤亡,留守处的伤病员不断增加。平型关、广阳镇两战缴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急需清点处理。自从大宁设立了留守处,前线和后方的过往人员大都到这里落脚食宿。当时,留守处只有30多名工作人员,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还常常是顾此失彼。根据工作需要和邝部长指示精神,首先是健全留守处组织,增加人员,尤其要补充一些医务人员。在机构上设有:政治处、卫生科、会计科、军械科、军需科、管理科和电台。军械科下属一个枪械修理队,管理科下属警卫排和招待所,卫生科又设门诊所和医疗队。组织建立起来后,各项工作都有了头绪。

伤病员的医治是留守处头等重要的任务,但由于医疗条件差,只能留治轻伤员,重伤员我们都及时转送到陕北后方医院。前方送来的战利品又多又杂,我们都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凡属军械物资,由军械科负责,组织枪械修理队检查修理后,完好的送前方,堪用的送后方,土造的交地方。军需物资中新品很少,大都是旧品和堪用品,我们都洗好、晾干,打起包装运往陕北。缴获的马匹、骑马很少,而且大部分有伤,留下十几匹给骡马运输队,其余都交给了地方政府。我们的招待所就设在几家较宽敞的店铺里,凡过往人员和部队一律热情接待,保证有热水、热饭、热炕。许多人赞扬留守处服务态度好,说住在留守处就象到了自己家一样。门诊所、医疗队的同志们,除了治疗、护理和转送伤病员,还主动热情地为群众看病治病,深受欢迎。由于全处人员一致努力地工作和热情服务,留守处很快在部队和地方上形成了影响,在当地群众中扎下了根。

为宣传群众,进一步扩大抗日影响,我们与县抗日民主政府商量,挑选一些战利品,如短枪、长枪、机枪、掷弹筒、小炮、呢衣、呢大衣、皮鞋、长筒靴、饭盒、地图、马鞍、洋马等等,在城东的一座小庙里办了一个展览会。留守处指派几名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和广阳镇战斗的轻伤员当讲解员,结合实物做战况介绍,讲得绘声绘色,生动具体。群众听得高兴,看得满意,回去又作宣传。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人很快都知道了,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还有的人从百里之外赶来,一看就是一整天。许多小贩也趁机来大宁做买卖,每天人来人往,象赶庙会一样。一瞬间,萧条冷落的大宁城变得热闹起来。八路军、平型关大战成了大宁的新闻话题。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日益深入人心。

在大宁,我们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尽管当时大宁穷,群众生活苦,但对我们确是保证供应,粮食、蔬菜、柴草一样不缺。春节前夕,驻地群众自发组织在一起,带着慰问品,敲锣打鼓,到留守处慰问。春节期间,我们还和地方政府、群众共同举办了军民联欢会,演出了自编自导的活报剧、双簧和“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等抗日歌曲。在大家热情鼓舞下,我也登台和大家一块儿跳呀、唱呀,军民同乐,气氛热烈,亲如一家。

太原失陷后,日寇沿同蒲路南下,威逼晋西。1938年2月,中阳、石楼两县相继失守,大宁危在旦夕。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电台又与师部失去了联系,形势紧张了。为避开敌人,以免人员和物资受损,我们决定暂时放弃大宁,西渡黄河到陕北后方去。在地方政府和群众大力协助下,经过三天三夜突击,我们把所有伤员和大部堪用物资送过了黄河,尚有不堪用的和来不及运走的东西交给了地方政府。在日寇攻占大宁的前一天,我带着全体工作人员安全撤出了大宁城。

(本文由海军少将蔡长风生前撰写,蔡长风女儿蔡玲供“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发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蔡长风

供稿:蔡 玲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