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记忆】深切缅怀新四军老兵杨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05 12:22:50 浏览次数: 【字体:

深切缅怀新四军老兵杨禵

杨禵子女 黄苏建

杨禵—我们敬爱的妈妈,于2022年8月27日5时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原301总医院)去世,享年100岁。母亲百岁,一个世纪,一段传奇。我们纵有万般不舍,可惜时间的轮回不会停步。此前,虽然父亲(1990年病逝)不在了,但还有妈妈在……于今我们的两位至亲都离开了……今生我们子女与父母的故事,将在这里告一段落。

人生最痛是离别,阴阳“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送无言,只有泪千行。在纪念新四军七师老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我们谨以此文表达对母亲最深切的缅怀。

1922年10月19日,母亲出生于上海。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作为一名热血青年的初中学生,母亲历经辗转坎坷,1939年4月在安徽泾县云岭参加新四军,并于1940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母亲把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一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积极投身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直至1983年7月离休。

2020年10月杨禵生日留影

抗日战争时期,母亲参加新四军伊始,即在军教导队“女八队”二中队学习,完成了由青年学生向革命军人的转变,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随后,在新四军教导队训练处做油印员,在新四军军部参谋处书记室做抄写员。面对1941年1月6日突然发生的“皖南事变”,临危不惧,英勇顽强,突出重围,经受了严酷斗争考验。此后,先后任苏北军区财政经济部文书股长、新四军军部供给部政治指导员。

在抗战对敌斗争最艰难的期间,1942年3月到华中局党校学习,结业后奔赴一线作战部队做基层政治工作,转战大江南北,先后任新四军七师独立团团部政治指导员、新四军七师含和支队政治部组织干事、新四军七师卫生部政治指导员。1944年12月,为创建和巩固皖北抗日游击区,服从组织决定,转至皖北区党委参议室任政治指导员。1945年5月,赴新四军七师抗大校部任政治指导员,为开展“整风学习”,培养大批部队干部,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母亲于1945年11在新四军七师(后改编为山东野战军七纵)21旅任政治部组织干事,参加了所部朝阳集、泗县及保卫淮阴等作战;此后又参加了保卫涟水及宿北战役。1947年4月,转战至华东局国(统)区工业部组教科任组教干事,积极参加领导组织华东地区城市工人、学生、市民等第二条战线的反蒋斗争。此后,随着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向长江以南大进军的逐步展开,服从组织需要,在不同岗位努力从事部队政治工作。1948年3月至1949年10月,先后任华中军区医校政治教导员,苏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部干事,华野妇女干校二大队政治教导员、大队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0师政治部直工科副科长等职。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母亲为争取全中国人民的彻底翻身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无私无畏,舍身忘死,奋不顾身,进行了英勇斗争。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母亲于195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0师直属政治处任副主任。1952年12月起,转业至上海积极参与工业战线重建工作,先后任国营上海绢纺厂党委书记、上海市纺织系统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上海市工业部纺织处副处长。在建国初期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1956年9月起,先后任轻工业部第二巡视组(对上海市纺管局)副组长,中共上海市委工业部调查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研究室干事,华北局直属机关党委宣传部任部长,北京市第一轻工业局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顾问等职,直至1983年7月离职休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亲历者,母亲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定党的领导,不追名逐利,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积极有为,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受到领导、同事和所属干部群众一致肯定赞扬。

母亲离休后,仍密切关注党、国家和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不断前进的步伐,自觉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多次参观新四军、西柏坡、淮海战役等纪念馆,不忘初心,重访来路,始终同党同心同德,初衷不改。

1989年新四军八队老战友合影

母亲的心永远同党、国家和人民在一起跳动,积极参加庆祝国庆四十五、五十、七十周年,庆祝香港、澳门回归,庆祝建党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周年,庆祝抗战胜利五十、六十、七十周年……等各种庆祝及其文艺演出活动,为取得的胜利自豪,为祖国和时代讴歌,虽容颜渐改,但心潮依然激情澎湃,革命人永远年轻。

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

母亲是今年北京最美初秋走的,顽强同病魔斗争了8个月之久,坚持到了红霞点亮晨光时。这正合母亲一生追求光明,向着太阳。

秋风和煦,落英灿灿。如今,您的子女也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您火红的理想信念,将是不熄的火焰,永远温暖熨烫着我们的心。

1943年2月,在抗日烽火中,母亲与父亲结为夫妻,从此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

1943年2月陈仁洪、杨禵夫妇合影

母亲在纷飞的战火中,在艰难的环境里生下了大哥,又在建国之初紧张的战斗和工业战线重建的繁忙工作中,生下我们姐弟3人,尤其是由于父亲因为工作需要,不能时刻待在身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主要由母亲担负哺育四个子女成长的重任。母亲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送子女当兵;当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始后,又毅然送两个儿子上战场。这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女的爱,情深意长。

陈维克在老山前线

陈维克身照作战服在老山前线

1973年四个子女同父母和姥姥合影

我们子女长大成家了,但是您的爱还在延续,尤其是五个孙辈中有三个都是您带在身边长大的,并且对每个孙辈都关爱有加。您对孙辈温和宠爱,但决不姑息他们的坏毛病。您殷切期望下一代能传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使红色薪火代代赓继。如今孙辈们也长大了,也都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四世同堂是福报,追来路望远,世代更替无穷期,亲情代代血脉相连。母亲的爱与谆谆教诲,祖母的爱与殷切的希望,太祖母的爱与至心至诚的嘱托,您给予我们的挚爱是那么的无私、纯粹而深沉!

2019年春节在北京的家人合影

2021年百岁生日同子女在一起

日子象流水,树木绿了又黄了,花开又花落,年年循环往复,无声无息、平平淡淡地悄然过去。不经意间,子女和孙辈一茬茬长大了,从小到大不知在您身边度过了多少欢愉温馨的时光。时间是有记忆的,曾经的过往就象一道道划痕,串起来记忆的闸门就会打开……在我们子孙的记忆中,您永远全身上下整洁精神、利落大气,喜欢精致的巧克力和有品位的西式点心,却也始终同父亲一起身体力行艰苦朴素。特别是在纪念父亲百年诞辰时,您因身体原因不能亲往江西铅山,却不忘委托子女为家乡捐赠了20万元,建立教育基金。殷殷夫妻情,拳拳赤子心。这点点滴滴都印记在我们的心田。

敬爱的妈妈,您的一生是是信仰坚定、矢志革命的一生,是勇于实践艰苦奋斗的一生,是爱党爱国、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同时,您的一生也是满怀家国情怀有大爱的一生。百年岁月,沧海桑田,过往多少事,汇入时代洪流奔腾不息……敬爱的妈妈——我们会将您的言传身教铭刻在心。我们会遵照您的遗愿,教育并带领下一代坚定地追随您与父亲,以及无数革命先辈的脚步,爱党爱国爱人民,随着时代洪流义无反顾,永远向前!

(杨禵所有子女于2022 年9月4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禵所有子女(执笔:黄苏建,杨禵女婿,中共党员,1950年生于上海,1968年入伍,1978年10月调入空军学院任教,空军大校,专业四级教授,系主任,2010年12月退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