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喜迎二十大·四川这十年】鉴证四川——透过年鉴看四川这十年⑤│生态文明建设篇

作者:王胜武(四川年鉴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16 11:03:16 浏览次数: 【字体:

鉴证四川

——透过年鉴看四川这十年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四川十年,已记载于《四川年鉴》及各地方综合年鉴与相关志书中,成为历史的永恒。回望志鉴书籍中的十年风雨,我们能全面领略2012年以来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各领域所走过的奋斗历程,能直观触摸全省各族儿女拼搏实干、砥砺前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能深刻感受治蜀兴川伟业所聚合的磅礴激昂、豪迈慷慨的精神力量!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为充分汲取历史智慧和营养,牢记嘱托、讴歌时代、勠力同心、共创未来,激励全川人民一步步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特组织力量,从近年编纂出版的《四川年鉴》和相关志书中回望十年路,浓缩辉煌成就,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地芳菲盛,十载春意浓。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九千万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移山倒海、豪情满怀,乘风破浪、奋蹄扬鞭,共同谱写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大美诗篇。

这十年,政通人和、河清海晏;这十年,百业俱兴、江海通川;这十年,蜀风雅韵,繁花满园;这十年,擘画天府,宏图璀璨!

这十年,一碧万顷、绿染苍山;这十年,黄发垂髫、国泰民安;这十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十年,旧貌新颜,捷报频传……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浩浩汤汤,顺之则昌。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十年只如一瞬;但是,在巴山蜀水的苍茫大地上,正是这数千个日日夜夜的接续前行,辉映着全川人民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的宏伟坐标上描画了波澜壮阔、天翻地覆的人间奇迹,镌刻成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永恒!

生态文明建设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等重要要求,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扛起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经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充分发挥,绿色低碳新动能充分培育,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较2016年增长37.3%,稳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卓有成效,森林覆盖率比2012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326天,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1%;150个土壤基础点和478个土壤风险监控点监测,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完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基石进一步筑牢。

2012年

3月26日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宣传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通知》,部署全省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6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专题会议上,遂宁市获评四川省首个“全球绿色城市”。

7月《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2—2015年)》出台。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入依法施治、再上水平新阶段。

8月3日首届四川绿色金融博览会在成都开幕,绿色产业项目实现与金融机构首次批量对接。

9月29日《四川省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012—2017年)》出台,提出将四川建成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等目标。

1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广元市成为四川省首个获批低碳试点的城市。2017年1月,成都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长江防护林工程(四川年鉴社 供图)

2013年

2月1日全省启动省级生态文明试点乡镇建设,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温江区万春镇等14个乡镇(街道)被确定为首批生态文明示范乡镇。

3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川西涉藏州县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这是当时四川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最大的区域生态建设规划。

4月16日省政府印发《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该规划限制开发区域占全省面积近八成,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受益地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横向援助机制。

5月22日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实施碧水、蓝天、净土、无害化等多项污染治理工程。

10月8日广元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由“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转为“国家湿地公园”。这是四川建成的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2014年

1月1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划分为区域Ⅲ级、区域Ⅱ级、区域I级,I级为最高级别。

5月20日省政府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项制度。

6月5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公布,四川省成都市、雅安市入选。

7月9日四川率先开发、全球首创、开发规模国际领先的“四川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户用沼气建设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获全球能源基金会颁发的2014年度中国区“全球能源奖”。

9月18日《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印发。该方案对污染治理市场化和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探索,标志着四川从污染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和过程控制的重大转变。

11月14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世界公园大会发布的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

12月10日省政府宣布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015年1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意见》。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片来源: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2015年

4月1日中国·四川森林康养年会新闻通气会首次提出“森林康养”理念和发展模式。7月,在洪雅县举办的首届中国·四川森林康养年会上,四川启动首批10个“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此后,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践。

5月1日《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开始施行。这是全国首个灰霾治理专门规章。

11月16—17日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成都召开,首次提出推进“健康四川”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作出“大规模绿化全川”决定。这是时隔26年后,四川就“绿化全川”作出再部署。

12月2日省政府发出《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的通知》(又称“水十条”),提出以五大流域水环境整治和保护为重点,分阶段全面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

12月22日国家10部委认定四川省为全国首个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省份。

2016年

5月27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保护体系基本建立。

6月5日环保部主办的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揭晓,洪雅县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称号。

7月27—28日省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四川。

9月29日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2018年7月20日,省政府再次印发《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明确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4.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0.45%。

9月30日《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方案》出台,提出实施长江廊道造林、草原生态修复等九大行动。

10月18日四川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揭牌仪式在甘孜州道孚县举行。

10月30日四川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由3个升级为4个,对应蓝、黄、橙、红4级预警。

12月1日四川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全省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展开。

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揭牌仪式在甘孜州道孚县举行(图片来源:央广网)

2017年

1月15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省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省长任总河长;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至2017年底,全省设立河(段)长8万余名,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河(段)长全覆盖。

9月15日全国第一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公布,四川省九寨沟县入选。

10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提出通过3年时间,在全省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现湿地面积只增不减。

2018年

1月24日全省首个县级森林康养产业规划、全国首个森林康养示范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洪雅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通过专家评审。

5月15日 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西南科技大学启动建设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四川首个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6月1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在都江堰市挂牌。这是中国首个致力于大熊猫保护研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6月20日 隆昌市、什邡市等11个城市(县城),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县城)。

8月1日全国首部省级河湖公园地方标准——《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正式实施。

8月21日 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熊猫中国·四川之夜”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

10月2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成立。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10月四川出台全面落实湖长制的实施意见,提出编制全省湖库名录、制定省级“一湖一策”方案等任务。至2018年底,省市县乡村五级湖长制度和体系全部建成。

11月3日四川出台“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2.5万个。

12月4日《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这是四川省首次以单独流域立法的方式推进污染治理。

2019年

1月12日 省政府印发《四川省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并首次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进行划分。

11月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农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目标。

11月25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暨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2020年

5月7日四川省首个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在绵阳市安州区动工。

5月22日省林草局、省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印发《四川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5月四川省启动建设若尔盖国家公园,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

8月29日 四川甘孜州巴塘格木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等3处入选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

12月14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意见》。

12月29日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总体方案(2021—2023年)》。

若尔盖湿地(四川年鉴社 供图)

2021年

4月10日四川省发布“四川省总河长1号令”,《2021年四川省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要点》首次以总河长令形式发布。

4月10日全国首家省级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在四川大学揭牌。12月23日,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的核心平台——天府永兴实验室在天府新区揭牌成立。

7月1日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的《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与贵州、云南两省通过的决定、条例同步施行。

11月14日《四川省省级生态县管理规程》《四川省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发布,四川形成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体系。

12月1—2日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12月14日川渝两省、市在宜宾三江口长江生态公园举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启动仪式。

宜宾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临港段(四川年鉴社 供图)

2022年

1月1日涉及生态用地133平方千米、全省最大的生态公园——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贯通。

1月5日四川省首期规模100亿元、总规模300亿元的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金成功组建并正式运营。

1月12日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月24日 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四川省成都、自贡等8市入围。

5月2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

6月15日四川省申报的“四川省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

7月21日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建设的意见》。

8月7日科技部重点科技专项工程、全国首个“交通全场景友好型”分布式光储项目——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四川境内)“绿色交通、低碳高速”分布式光储项目全线并网运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执笔:王胜武(四川年鉴社)

视频:新华社

音频:成都广播电视台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