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百年前“藏茶章程”呈现的川商精神‖陈书谦

作者:陈书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24 10:52:58 浏览次数:455 【字体:

百年前“藏茶章程”呈现的川商精神

陈书谦

1909年3月,《四川官报》第九册“专件”全文刊登“四川商办藏茶公司筹办处章程”(以下简称“藏茶章程”),字里行间维护国家利益,伸张民族大义,凝聚川商精神,今天读来仍不失为爱国、敬业、诚信、团结,政商一致对外,保护民族产业的典范,也不失为雅安藏茶长期以来“不但促进藏、汉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在政治上增强藏族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对维护祖国统一起了很大作用”。

正如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曾任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的王廷相《严茶》所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是则山林草木之叶,而关系国家政理之大,经国君子固不可不以为重而议处之也。”

“藏茶章程”产生的历史背景

“藏茶”二字最早见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秦中官报》十二月第二期的:“部议推销藏茶办法:(北京)农工商部为扩充入藏华茶销路起见,昨已电饬产茶各省大吏,务将制造装包各法切实改良,并电告川督将入藏茶税酌量减轻,以期切实提倡挽回利权。”

农工商部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末新设由商部、工部等合并而成的中央机构。藏茶进入该部议事日程,并对制造、包装,以及茶税等事项提出改良办法,“电饬产茶各省”施行,说明当年“入藏华茶”面临严峻局面,凸显藏茶具有的重要地位和社会作用。

当时朝廷无能,内忧外患加剧,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藏“引起了英国帝国主义的觊觎,企图以倾销印度茶作为侵略西藏的手段……1904年,印督就悍然派兵侵入西藏,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所谓‘英藏条约’,允许英属东印度公司将印茶输入西藏,并取消出口商税。当时藏族同胞出于爱国心,拒购印茶。英商便仿造南路边茶形状,冒贴中国商标,鱼目混珠,滥价倾销,致使我国边茶贸易遭受很大损失,‘藏区各地运往打箭炉交换边茶的麝香、虫草、皮张、黄金等大为减少。其中黄金一项即由原来的八千盎司减为四千盎司。’(《外国在西藏的扩张》)”

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另议专条》,迫使清廷开放西藏。条约签订后,四川总督和驻藏大臣多方阻扰,不让外国人顺利进入西藏。对西藏事务影响最大的是四川总督丁宝桢,他对西藏事务极为关切,其政见又多为清廷采纳。“因受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等事件影响,(他)始终认为英人要求入藏的目的绝非单纯的探险游历,而是为了侵略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

1907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锡良离任后代理四川总督)和四川劝业道共同主持,在雅州府城内设立“四川商办藏茶公司筹办处”,暂借雅安茶务公所为处所。从此,雅安藏茶为国成名。

这是迄今为止古今中外唯一因国家利益、民族大义而成名称的茶叶,意义非同一般。

1909年,《四川官报》第九册“专件”全文刊登“藏茶章程”的同时,在“本省近事”刊发消息:“边茶公司现届交股之期,雅邛名三处茶商余孚和、刘义兴等共交股银三十三万四千余两。全炉等处尚未交齐续行认股者尚络绎不绝……川商权利思想之发达于此可见一斑。”

1910年,《成都商报》第五册刊登“边茶公司成立”消息:“雅州府武太尊邀集商股五十万两,在郡城组织边茶公司一所,耑销炉藏。系为改良茶务,保护利权起见。去岁设筹办处之后,旬日之间各商所认之股已缴至三十三万两有余,特请派员验股后将筹办处三字取消,于四月十二日开市。是日阁郡商界闻公司成立,商情为之一振,无不欢声鼓舞……”

正式成立的“四川商办边茶股份有限公司”,由清政府派员担任公司总办,总号在雅安,打箭炉(康定)、理塘、巴塘、昌都、界姑(青海玉树)等处设立售茶分号,开展贸易。

1940年第158期《良友》画报“新西康专号”刊登“雅安茶叶”广告:“茶叶为雅属最大的生产事业,雅茶的行销康藏,历史甚久,统称边茶……销额极大,惜近年曾因印茶倾销西藏而渐呈衰落,自西康政府成立后即设法救济,着重于改良生产制造及推广运销事宜,并由茶商合组公司统一经营,故渐复旧观。廿九年(1940)省府并准雅茶推广于泸定种植,俾增加产量,康省茶叶之品质行销,更有蒸蒸日上之势。”

《良友》画报1940年第158期“新西康专号”上刊载的“雅安茶叶”广告

“藏茶章程”体现川商精神

从“官督商办”到“专为组织公司振兴茶务”“保全全川藏茶权利”,“藏茶章程”条款全文充分体现肩负的重要使命和凝聚的川商精神。

爱国——“藏茶章程”宗旨条:“奉盐茶劝业道宪札饬详奉督宪批准,专为组织公司振兴茶务,保护利权而设。”为什么要“督宪批准”呢?赵尔丰在“筹办川省边茶公司成立情形”的奏折中说:“外务省电咨以川茶入藏受损,令即设法维持等因”,“川茶行销藏卫,每岁以百万计。上为公家课税攸关,下为商民生计所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组织公司办法·丁”条规定:“公司集股先尽茶行商人入股。如茶商所认不足原定股本额数,无论绅商均准入股……惟不集非本国人股分。如有假冒影射入股……本处与公司概不承认为股东,并将股票作为废纸,股银充公。”严禁外国资本进入,彰显民族精神。

“组织公司办法·壬”条:“为保全全川藏茶权利,关系甚大”。这里明确是“全川”,而非仅指雅安。大局意识,溢于言表。

敬业——“藏茶章程”上对总办、总理,下对办事各员的职责分工、职能权限、奖惩制度、保障措施,都有明确规定,用制度保证敬业。

“权限”条:总办统管全体事务,责在督率……总理为全帮茶商代表,事无巨细均应经管。凡组织公司内容事宜,须由总理商同协理妥议会商。总办及委员覆核,次第施行。协理为本县茶商代表,除轮班住郡在本处襄助总理办事外,以分任本县集股之事为要务。

“会议”条:总、协理均为茶业中人,事物利弊纖钜,自必备悉,应随时赴所研究……实有他事不到,即以副协理替代,惟须先期报告本处,方为有效。

“奖罚”条:办事各员,如果热心毅力始终不懈,有裨公司全局者……或酌提红股、或请官奖励,以彰其勤。其有不顾公益,藉公营私有,败坏本处名誉,以及个人行为有违背法律致招物议者,一经查实,轻则禀撤,重则罚惩。

“官任保护”“经费”条还规定了具体扶持、保障措施,为敬业、爱岗打下了良好基础。

诚信——诚信既是经商之道,也是为人之本。“藏茶章程”为公司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职任”条:所有股东交银存银,以及公司中一切银钱事件,由众股东会议公举殷实号商经理收款,按月榜示,以昭大信。

“权限”条:公司纯系商业商办,官只提倡挈领。至总理与各属茶商如因公司事务函信往来,暨报告事件,非有图记不足取信。

“公司规则”条:用人办事及一切详细规则,统由众股东同总协理悉心议妥,呈明核定施行。

团结——藏茶得以成名本身就是汉藏民族团结,千百年来交流交往的象征。

“藏茶章程”对维护股东团结,行使职责权力作了具体规定:

“组织公司办法·乙”条:至常行股息若干,应由众股东届时公议酌定。

“戊”条:定期开股东大会,一切公司事宜均由众股东商同本处妥议酌定。

“己”条:如总协理及董事等职任,均由众股东会议公举。

雅安藏茶行业长期践行川商精神

“藏茶章程”的产生,既与当年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有关,更与川西蒙顶山茶区悠久的产茶历史、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有关。雅安藏茶行业长期践行川商精神,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比如:裕国兴家,尽显家国情怀。

在传统藏茶产地之一的荥经县,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姜家大院”,是清代著名茶商旧址。大门正中悬挂“裕兴茶店”牌匾,清光绪元年仲秋(1875年农历八月)荥经县知事彭祖寿题,两侧木刻楹联“裕国原从商贾富,兴家惟望子孙贤”。院内正堂高悬“裕国兴家”牌匾,清光绪丁丑年桂月(1877年农历八月)荥经县正堂即补洪芝厚书。“裕国兴家”是裕兴茶店的宗旨,也是雅安茶商践行川商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以商富国、以商联天下的文明发展史的精彩一页。

茶名、字号、商标,饱含民族情谊。例如传统藏茶产品名称:火番饼、西番茶、乌茶、康砖、金尖、芽细、毛尖、金玉、金仓等,无不饱含藏族文化元素,民族友谊情结。还有茶号名称:从清代天增公、天兴仁、义兴隆、世丰合、孚和、聚成、恒泰、永昌等,到民国时期的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西康企业公司、利康公司等,以及当代茶企雅安茶厂、友谊茶叶、吉祥茶业,以及康润、天润、朗赛、和龙、蔡龙、义兴、荥泰、雅雨、周公山、藏茶坊等企业字号,无不蕴含裕国兴家的胸怀和格局。

茶叶商标也不例外:从双狮牌、宝焰牌、柯罗牌、双环牌、民族团结、兄弟友谊、仁真杜吉、金叶巴扎、瑞吉隆兴、一叶蒙山、雅细、山雅、焱尧、巴蜀乌金、藏家宝等商标名称,无不尽显民族团结、茶和天下的内涵以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1939年的“裕兴茶店”(孙明经 摄)

2008年1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文:“为缅怀与彰显雅安边茶在推动藏汉贸易发展、促进藏汉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等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纪念和传承雅安边茶为中华民族保留的厚重历史内涵和丰富边茶文化,经慎重研究,决定授予雅安市‘中国藏茶之乡’称号。”

2008年6月,国务院发文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安市茶业协会和8家传统藏茶生产企业联合申报的“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名列其中。黑茶类同时入选的有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四川省仅此一家。不久,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又公布确定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茶叶行业仅四川南路边茶(藏茶)和云南普洱茶两项入选,可谓凤毛麟角。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书谦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