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阴平古道‖一抹沉香
阴平古道
一抹沉香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峨冠博带,零落成泥;多少崇楼华堂,沦为草泽;多少英雄美人,末路迟暮……唯有那茶余饭后,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亘古绵长,生机盎然,永不衰败。
我曾有幸,在鹳雀楼上一睹过黄河的黄昏,在曲江之畔饱览过春江的月夜,还在一个美妙的仲夏,见证了金顶的黎明。但凡我所去之处,无不是祖国的名山大川,人影重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可以肯定,他们跟我一样,到鹳雀楼时,脑海中回荡着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诗句;到春日曲江时,大家脑海中又回荡着张若虚那篇有着孤篇压全唐之美誉的《春江花月夜》的旋律;而到了峨眉山,人们心中自然不可能不轻吟诗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人们是来寻景,亦是来寻诗,更或者是访古。这些诗,亦或者古,大家在孩提时代,便已经耳熟能详,便已经在心底构筑了它们相关景色的模样。
今天,我冲着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去寻阴平古道了。阴平古道位于四川北部,川、甘两省结合处,贯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三国志》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阴平古道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从此留下了阴平古道的历史遗迹。
从青溪古镇前往唐家河,一路上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进入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一呈现在人的眼前,而整个自然区,又因为鲜有人涉足,除了必要的旅游观光通道外,均保留着原始风貌,让人跟大自然真正的零距离接触。而进入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即便是天公不作美,已经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我还是迫不及待地踏上了阴平古道,朝着摩天岭而去。一路上,山高林密,云遮雾罩,地势险峻,但这却丝毫没有消减我探寻阴平古道,登临摩天岭的决心。
登临摩天岭,《三国志》“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宇将马邈降”,以及《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阴平峻岭与天齐、立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机”的描述,在我心底构筑了无数年的场景,不免第一次在现实中有了重叠。它是那么的惊心,那么的动魄,那么的驰魂。
摩天岭再往上不远,达到摩天岭之巅,在漫天枯草中,存在着一些断壁残垣。若是寻常游客,可能不清楚这是什么,但对于一个执着于踏上阴平古道,不畏艰难,抵达摩天岭,探寻心思构筑的“摩天岭”的我,则是再熟悉不过。
这里是孔明庙遗址,由于多年失修,早已坍塌,只存墙垣。当年的孔明碑也曾立于此地,《龙安府志》载:“摩天岭今有孔明碑,字迹磨灭不可识。”《三国演义》第117回说:“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到了摩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亮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这不禁令人感慨,若是当时蜀国有人能看懂孔明碑上的文字,派兵驻守摩天岭,邓艾也不至于偷渡成功,覆灭蜀国。那样的话,蜀国或许还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甚至是改写历史,也不一定。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历史没有如果,它只会留给人更多的反思。
雨越下越大,我对着孔明庙墙垣深深一鞠躬,便不得不踏上返程的路。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一抹沉香
供稿: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