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从保路运动到动车时代——《迪山日记》研究之四②:零关古道与乐西公路(一)‖罗瑾

作者:罗 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22 15:13:06 浏览次数: 【字体:

从保路运动到动车时代

——《迪山日记》研究之四②

罗 瑾

零关古道与乐西公路(一)

据《凉山彝族自治州志》记载,公元前600多年蜀王杜宇时期,“以褒斜为前门,熊耳零关为后户……南中为园苑。(《华阳国志﹒卷三》)”凉山州就有了北上成都、南下昆明的通道。

汉代零关道示意图(图片来自《凉山州交通志》,罗瑾供图)

凉山境内沟通川滇两省的干道有两条:

一是南北干道,史称旄牛道、邛筰道、清溪道,从司马相如“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以来,成为北通成都、南达昆明,并出国直通南亚的官道,南丝绸之路干线之一。这条从秦汉以前就开通的干道,从成都至西昌分为西、中、东三条线。西线从成都经崇庆(今成都崇州市)、宝兴、芦山、天全、泸定,顺大渡河而下至石棉,翻菩萨岗,由冕宁、泸沽到西昌;中线从成都经邛崃、名山、雅安、荥经,逾大相岭到富林,从大树堡进入甘洛海棠、越西、喜德、泸沽、礼州到西昌;东线从成都至彭山、眉山、峨眉、峨边,经金口河、罗回,渡大渡河至甘洛、越西、泸沽到西昌。西昌到昆明,经黄水塘、德昌、甸沙关、益门、会理、凤营、黎溪、沪津关,入云南永仁、大姚、下关至大理。

二是东西干道。从西昌经昭觉、美姑,越黄茅埂至雷波、屏山至宜宾接石门道。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南征,旄牛道不畅,即循此道进入越嶲郡(今西昌)。

《迪山日记》内页(罗瑾 供图)

1911年1月26日晚,陈光前先生接到藩宪宋华丰的书信,要他赶到成都去参加选拔孝廉方正的面试。他连忙处理好家事,于大年初一踏上去成都的旅程。1911年1月30日,适逢农历辛亥年正月初一,陈光前先生在《迪山日记》中记到:“晴,九盘营早饭,相岭顶小住,小哨尖,白坭塆小住,中所坝茶,宿越西北街李荣昌店。”从正月初一出发,一直到正月十五,陈光前才到成都,每天的行程和经过的驿站,他都作了详细记录。他走的南北干道中线:西昌礼州—九盘营(今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相岭顶(喜德县与越嶲县交界垭口)—小哨(属今越西县河坎村)—白坭塆(今越西县南箐镇白泥湾)—中所(今越西县中所镇)—越西县城—王家屯(今越西县新民镇)—青杠关(属今越西县板桥乡青松村)—利济站(今越西县保安乡梨花村)—保安营(今越西县保安乡保安村)—麦子汛(今越西县保安乡梅花村)。

通往九盘营的道路(1910年,德国魏司 摄)

小相岭北侧的村子(1910年,德国魏司 摄)

麦子汛—蓼叶坪(今甘洛县海棠镇廖坪村)—腊梅营(今甘洛县海棠镇腊梅村)—清水塘(今甘洛县海棠镇清水村)—镇西(今甘洛县海棠镇镇西村)—海棠(今甘洛县海棠镇)—双马槽(今甘洛县海棠镇双马槽村)—平坝(今甘洛县海棠镇坪坝村)—观音沟(今甘洛县海棠镇坪坝村清溪峡组)。

甘洛清溪峡(甘洛县文管所 供图)

大塆(今汉源县河南乡大湾村)—平夷堡(今汉源县河南乡平等村)—八里铺—河南栈(今汉源县河南乡河南站)—晒经关顶—李子坪—大树堡—娃娃营(即渥洼营,已淹没)—龙洞营—唐家坝—汉源镇(今汉源县九襄镇)—两路口—清溪县—盘脚—草海坪—蛮坡子—大关—竹根岩—黄泥铺—棲子铺—小池铺—荥经县—庙田—新添—飞龙关—观音堡—紫石里—对崖—雅州(今雅安市)—姚桥—金鸡关—新店子—百丈—黑竹关—大塘铺—卧龙场—邛州(今邛崃市)—火烧桥—高桥—杨场—新津—花桥子(现成都市新津区花桥街道)—双流—簇桥(今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成都棉花街(属今成都市锦江区东风路二段(北段),1958年修东风路时消失)。

荥经县北部山景(1910年,德国魏司 摄)

清末民初,陈光前先生走的这条中线,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间,建昌道尹王治从雅安到越西去检查军队驻防情况,也走的这条道,由此可见,这是条官道。王治于1843年2月19日(正月二十四)出发,2月27日到达越嶲城,行程9天。他对沿途的每个驿站也作了详细记录。除去成都至雅安段、礼州至越西段,王治走的线路刚好和陈光前先生相反:

雅州城(今雅安市)—凉水井—对崖—枫木圫—狮子桥—龙门溪—徐家坎—打起桥(今雅安市雨城区八步镇大溪桥)—紫石里—芭蕉湾—观音铺—飞龙关—高桥—青天站—孟山塘—荥经—古城坪—鹿角坝—箐口汛—崔石铺—界牌—黄泥铺—小关—大关—张老岩—草鞋坪—二十四盘汛—王建城(俗称羊圈门)—清溪县—松林口—白鸡关—汉源街(今汉源县九襄镇)—李村坝汛—复兴场—蓝家营(汉源富泉兰家村,已淹没)—富林(原汉源老县城,已淹没)—贵贤村(过大渡河)—大树堡—李子坪汛—晒经关汛—白马铺—河南站汛(今汉源县河南乡河南站村)—巴里铺(今汉源县河南乡八里铺)—平夷堡(今汉源县河南乡平等村)—大湾汛—深沟—坪坝—姚场汛(今甘洛县窑厂)—双马槽—分水岭—煎茶坪汛—陡坡顶汛—海塘(棠)—镇西塘—五里亭—清水塘—西番堡—腊梅营—蓼叶坪—白沙沟—大观顶(今俗称腊关顶)—梅子营(即麦子汛,今越西县保安乡梅花村)—凤凰营—保安营(今越西县保安乡保安村)—利济站(今越西县保安乡梨花村)—枣儿营(今俗称沟东边)—青岗坡顶—青岗关汛(今越西县板桥乡青松村)—板桥河—猡猡河(今越西县新民镇马敞河)—王家屯(今越西县新民镇)—小屯(今越西县大屯乡)—天王岗—越嶲厅城(今越西县城)。

《四厅纪程》内页(罗瑾 供图)

相隔68年,陈光前和王治先后走过的这条官道,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他们记述的驿站和小地名,至今仍在使用。在这条道上讨生活的背夫们,把这些熟悉的地名编成了歌谣:

大渡河水深又宽,

“官渡”木船可平安。

大树(堡)李子(坪)晒经关,

白马(堡)抬头望河南(站),

八里(堡)“平夷”(堡)到大弯。

跨过深沟五道桥,

平坝窑厂双马槽。

煎茶(坪)斗坡(吹)到海棠,

镇西老卡(子)清水塘。

腊梅营、廖叶坪,

白沙沟望腊关顶,

梅子(营)凤凰(营)保安营。

连三营前利济站,

新桥垭口沟东边。

青杠关顶板桥河,

马厂河坝石头多。

大寨古城王家屯,

大屯撵小屯,

天鹅抱蛋越嶲城。

小古山过丁山桥,

中所街上去赶场。

金马(山)常饮鱼洞(河)水,

文昌(宫)喜进清官亭。

陶家营连五里牌,

炒米关看白泥湾。

小哨息脚紧鞋带,

要拜观音(岩)长老坪。

小相岭关险又高,

远望泸沽想建昌。

陈光前和王治都于农历正月间在这条道上行走,各自的际遇,有各自不同的记述。

陈光前正月初二从越西城出发到保安营:“自出店至王家屯二十四里中,雪米打窗,铿锵有声,朔风凛冽,刺人肌骨”。从腊梅营到海棠:“微雪菲菲,愈走愈大”“远山雾锁,古树云封,癫狂上下,打窗有声。舆夫脚夫呵冻唏嘘,趑趄不进。”清晨从海棠出发:“天地山川混同一色,玲珑透辟,宛如一幅江天暮雪图。途中积雪约厚三寸,因马驮及行旅经过跟踪而进方有径路可寻”。因此陈光前感叹:“今日躬亲见之,始知蜀山为天下之险,而加之以雪,则险之又险也”。

海棠街景(1910年,德国魏司 摄)

从清溪(今雅安市清溪镇)出城后,陈光前“怜悯舆夫上山之苦,即让轿(轿夫抬着空轿走)至草海坪。阳光熏灼,雪水横流,嘶然有声,鞋底亦为浸湿。其阳光所不到者,仍堆积如故焉”。草海坪,应为草鞋坪,四川话“海”“鞋”同音,声调有差异而已。陈光前先生说这是四川总督赵尔丰进藏往来必由之地,因此在这里设了“相公馆驿”。陈光前先到,等轿夫和挑夫的工夫,他到相岭馆驿里游了一遍,把里面的楹联、记序、诗稿作了抄录:“将过垭口,寒风凛冽如万剑戟攒心,难以抵制。途中雪深一二尺,舆夫等一步一唏嘘,呼天吁地,口不绝声。跌之在地者,不下三数次。予在轿中心胆俱碎,时戒舆夫步步留神,倘有差池,不堪设想。左右足迹所不到者,有如万丈银海,又如万顷波涛,一色混茫,咫尺之外,即不能见人物焉。”

草鞋坪垭口

草鞋坪是翻越大相岭的垭口,海拔2900米左右,是汉源、荥经的分界点,因为荥经境内湿润,而汉源境内干燥,往来的背夫们到此都会停下来换双草鞋,由此而得名。1935年11月24日,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率红四方面军右纵队第三十二军先头部队到达草鞋坪垭口,守敌杨运英一个排哨,听说红军过来了,吓得闻风而逃。红军不费一枪一弹,越过草鞋坪,乘胜追击。

草鞋坪垭口(李依凡 摄)

王治的记述:从凉水井到打起桥(大溪桥),“无长坂峻岭,惟依山傍水,路径崎岖,里数亦难确记。”“自芭蕉湾至青天站,山路高高下下,坡坎峻陡,幸路皆沙石砌成,是日冒雨行,尚不滑耳。”“自过黄泥铺,即上相岭,直至草鞋坪,方到岭顶。至羊圈门,岭始下尽。是日无风,大关以上积雪五六寸,过二十四盘汛,雪已消矣。羊圈门以下路皆干燥,似未经下雪者。按:相岭即邛崃坂,以武侯征‘蛮’(文献原文,非作者本意)过此,遂呼丞相岭云。咏积雪绝句一首:

千岩雕镂共晶莹,人在琼瑶迳里行;

行到山天相接处,雪光云气不分明。

天天行走在这条道上的背二哥们没有对道路艰险的畏惧,也无心对险峻风光的欣赏。在他们的歌谣里,通过记述自己每天重复的行程,对艰辛生活的平静叙述,流露出自己的辛勤劳动给家人带来温饱和艰难道路上现实生活的满足,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努力地活着的生活态度。

清溪城墙弯又弯,一出东门见庙坝,

东瓜石鱼塘两路口,抬头望见白鸡关。

土门子上去枷担湾,一把伞下马刨泉,

官坝大木半边街,溜溜马站出牌坊。

汉源街出龙洞弯,甘溪唐家到小关。

龙洞、蓝家、富林街,

渡过泸水大树堡;

五里坡儿倒马坎,李子爬上去晒经关,

白马抬头望河南,盐井、平西去吃饭,

八里平夷到大湾。

一进深沟五洞桥,坪坝窑厂双马槽。

尖茶陡坡到海棠,正西清水那莫营。

轻轻梭下蓼叶坪,廖坪拉光梅子营。

凤凰飞过保安营,煤炭沟有个好女人,

上坝下坝青杠林,雀儿不见青杠关。

青杠板房骡骡河,板桥河的麻糖爱死人。

青杠拢了王家腾(屯),大腾(屯)赶小腾(屯)。

天鹅抱蛋越西城,好个越西石头修座城。

大年初一要拜堂,新客大过老丈人。

小兵要走唐(陶)家营,抓把炒米送观音。

要吃香东西钟鼓楼有,要会朋友茶铺头。

要吃饭,河南站;要吃酒,海棠有。

拢了建昌,不想家乡;

回到家乡,没得裤儿衣裳。

有女不嫁背二哥,颈项背长鸡儿背缩。

背子一百八,裤儿衣裳挽疙瘩。

背子一百九,背回家去供家口。

南丝绸之路上的背夫

陈光前和王治走的这条中线,汉代称为零关道。据《越嶲厅全志》记载:“《史记》唐蒙已通夜郎,帝拜相如为中郎将,使驰四乘之传以赂西夷,……通零关道(越嶲为零关县),桥孙水,以通邛都。”《越嶲厅全志》特意加注“越嶲为零关县”。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期,中央王朝在现川滇地区设越嶲郡,郡治西昌,越嶲郡领15县,其中2个为阑县和零关县。据《越嶲零关古道》载:“大渡河以南到越西县新民镇属阑县,新民镇到小相岭,包括普雄、申果庄等属零关县。汉代中期,零关县并入阑县,范围在大渡河以南小相岭以北,基本上是越西从汉代到解放后两千多年来的管辖地”。唐代又称为清溪道,唐后复称零关道,范围有所扩大。

越西县丁山古桥处零关石刻(图片来自《越嶲零关古道》)

零关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段。南方丝绸之路北起成都,经该道进入西昌;南经黄水塘、德昌、甸沙关、益门、会理、凤营、黎溪、沪津关,入永仁、大姚、下关、大理、永平、保山,西渡怒江至腾冲,经盈江出国境至缅甸、印度、阿富汗、波斯、罗马诸国,以蜀中丝绸、蜀布等换取黄金、珠宝、玉器、玛瑙、象牙等,是古代中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费孝通先生称为藏彝走廊。沿途历史遗迹不少,比如零关石刻、清溪峡、重修大相岭路桥碑记等,均被国务院公布为茶马古道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其中一段成为新修的川滇西路一部分,作为滇缅公路国际运输通道,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成都——南方丝绸之路起点(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南丝绸之路歌谣》,刘海荣等口述,李锡东、杨绍准收集整理。

2.《重走茶马古道 传承顽强精神》,雅安市人民政府网,来源:雅安日报 2015-12-27。

3.《走古道 过茶马——2020茶马古道(荥经—汉源)穿越之旅》,来源:茶旅中国,2020-12-09。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罗 瑾(四川省凉山州史志办公室原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