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从保路运动到动车时代——《迪山日记》研究之四⑦:108国道与雅西高速公路(一)‖罗瑾

作者:罗 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28 15:23:56 浏览次数: 【字体:

从保路运动到动车时代

——《迪山日记》研究之四⑦

罗 瑾

108国道与雅西高速公路(一)

乐西公路汉源至西昌段成为(北)京昆(明)公路——108线(以下称108国道)的一段。1984年,国家计委、经委、交通部划定国家干线公路,四川省入网9条,记录在《四川省公路志》上的第一条就是108国道。该线起点为北京天宁寺桥,沿途经河北、山西、陕西、四川和云南共62个区县市,终点为昆明市普吉路与王家营路交叉口,全程3356公里,四川省境内里程1291公里,从北部川陕边境的七盘关入川,向南经广元、绵阳、德阳、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进入云南。

108线路图(资料来源百度,罗瑾 供图)

一、

四川境内的108国道

占国道108线总里程38%的四川段,各路段的修筑时间和名称都不一样。

(一)川陕公路

自川陕交界的广元七盘关,经昭化、剑阁、绵阳至成都段,称为川陕公路。为建设抗战大后方——四川,民国23年(1934年)10月,蒋介石下令限期修筑公路,由成都平原向北打通大巴山,进入陕西汉中,与正在赶工的西汉公路衔接。川陕交界,南有秦岭,北有大巴山,“穷地之险,极路之峻”“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千百年来只能以栈道与骡马山路通行。

古蜀栈道(广元市朝天区委办公室 供图)

川陕公路由国民政府总策划,川陕两省政府负责,四川公路总局承建,川陕公路总段工程处具体实施。总工程师是曾和詹天佑一起参加了京张铁路、杭江铁路设计施工的万希成。七盘关至绵阳278公里,1935年6月12日,开始踏勘,9月15日开工,17万民工修筑,年底全线初通,其中明月峡工程延至1935年6月完工。

七盘关——西秦第一关

自古“剑门天下险”, 七盘关是川陕路第一险。位于川陕交界处七盘岭之巅的七盘关,只有从山脚到山顶盘旋七道而上的羊肠小道,山势险恶,飞鸟惊绝。清代诗人师范路过这里时感叹:“蜀道雄千古,严关峙七盘。霜搜红树直,山锁白云寒”。经中美设计师反复研究,最后决定绕开七盘关,从七盘岭山腰一侧另辟路径,逶迤盘旋而下。公路修好后,七盘关因此失去了千年雄踞四川北大门的美名,七盘岭沦为不为人知的丛山一峰。但公路仍然在崇山峻岭间盘旋,坡陡路险,稍有不慎,掉落悬崖而车毁人亡的事故,屡见不鲜。20世纪90年代,开通七盘关隧道,原七盘关老川陕公路被荒废,再无人车通行。

明月峡半隧道

第二险是明月峡。明月峡自古是川陕咽喉要道,山势奇险,峡高谷深,“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令工程技术人员束手无策。1935年,鉴于时间紧迫,筑路委员会组织民工在明月峡古栈道半壁绝崖上,用炸药、开山机等开凿出一道长864米、宽4.5米的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了会车待避所,外侧设标桩为号,形成一道“老虎嘴”长廊,勉强可以通车,称为明月峡半隧道,这是四川公路建设中第一个半隧道。这段凹槽式的公路如今停驻在明月峡上方,形成了一道令人惊叹的“老虎嘴”长廊。1937年9月,川军第一纵队10万将士,通过川陕公路开赴抗日前线。

108国道经过广元千佛岩(图片来自《四川省公路志》,罗瑾 供图)

第三险是千佛崖。山是一面佛墙,佛墙是一面山。这是古今游人对千佛崖的赞誉。千佛崖位于广元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与皇泽寺隔江相望,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在长约420米、高约40米的崖面上,龛窟密布,重重叠叠,多达13层。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所立的石碑记载,全岩造像有17000余座。遗憾的是,1935年国民政府修筑川陕公路,凿崖开路,绝壁炸石,给千佛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0000余座造像被毁。现存大小龛窟400多个,造像7000余尊。

第四险就是剑门关。“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剑门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蜀北屏障,秦川咽喉,剑门山连绵起伏,雄奇险峻,山峰“千里无土”,大多为裸露的岩石,形成一道天然城墙。修筑川陕公路,拆毁了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

剑门关旧照

绵阳至成都段141公里,建于军阀割据时期。当时,德阳至绵阳为29军田颂尧防区,成都至广汉为28军邓锡侯防区,他们各自为巩固地盘、便于军运,联合地方募捐修路。相继于民国15年(1926)和民国16年(1927)次第开工,1927年成绵马路全线连通。

川陕路因工程限期紧迫,故降低标准,完工后线型很差,急弯陡坡相连,路面简易,缺乏抗洪能力。修后不久,路基多处崩塌,交通中断,四川公路局征工整修,民国26年(1937年)6月完工,以后两年连续进行改建和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年投资,对该路进行重点整修,改弯降坡,加宽路基,新、改建桥梁,铺筑沥青路面,行车条件大为改善。

(二)成雅公路

成都至雅安段147公里,不到150公里的路程,筑路过程曲折。民国元年(1912年),川边经略使尹昌衡开始修筑,称为“成康军路”。时路线未经测量,沿赵尔丰所修“治边大道”扩建,路幅宽规定为12英尺(合3.66米),且路基没夯实,路面盖土即成,被雨水冲刷后,乱石裸露,行走困难,群众怨声载道。修成后10多年间无人管理,建成路段复为良田。之后,“二刘”两度接替,机构三次更迭,4次换人,修修停停,费时5年半,成雅路段简易筑成。

金鸡关(韩毅 摄)

民国14年(1925年),为军事需要,西康屯垦使刘成勋续修成雅段,于12月20日在成都武侯祠举行开工典礼,成都—双流,双流—新津,新津—邛崃,邛崃—名山,名山—雅安分段开工。

民国16年(1927年),新津—邛崃间土路将成,邛雅间工未及半,刘成勋下野,工程随之停顿。同年,刘文辉在邛崃设成康马路局,派旅长张致和任总办主持修建,历时10个月,整治已成新段,完成邛崃境内工程,不久张致和移防,路工停顿。

民国18年,成康马路总局改为分局,委邱鹄为分局长,7月在名山举行名山和尚脑和雅安金鸡关2段开工典礼,时“防区混战”又起,工程进展缓慢。

民国19年(1920年),邓骧任成雅分局局长,直到民国21年(1932年)夏才勉强打通。后民国24年(1935年)和民国28年(1939年)进行了两次整修。

民国38年(1949年)岁末,四川陆续解放,国民政府军队撤退时,破坏了部分桥渡,公路阻断。

建国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委员会支援司令部及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后方司令部领导的雅甘工程处组织抢修,于1950年4月10日恢复了成都至雅安的公路交通。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罗 瑾(四川省凉山州史志办公室原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