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康熙《荣县志》里的历史滋味‖刘刚

作者:刘 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12 14:48:45 浏览次数:354 【字体:

康熙《荣县志》里的历史滋味

刘 刚

荣县地处川南腹地,境内三山(荣德、 荣梨、 荣隐)峙立,二水(东川、 梧桐)绕城,一如“众水绕城如束带,群峰附郭似排衙”之称。相传,这片土地古为青阳封国、夜郎侯国和荣公封国。自隋开皇十三年(593)在今县城设立大牢县起,历有旭川县、荣德县、荣县等县制,终成“千年古县”之名。此外,在史上鼎盛的唐宋时期,这里也曾设置荣州,被后来宦游此地的南宋诗人陆游誉为“诗书之乡”。

康熙《荣县志》书影

也正是从唐代开始,荣州大地开始编修地方志,此后经宋、明、清三代至民国而不绝,先后纂成《荣州志》《荣州图经》《荣县志》等旧志10余种。不过,据1993版《荣县志》记载,清乾隆以前的旧志均已失传。但幸运的是,2022年7月,长期被视作“佚志”的康熙二十五年《荣县志》孤本复制件(以下简称“康熙《荣县志》”)几经辗转回到自贡及荣县,一时成为各级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

数月之后,当喧嚣归寂,笔者出于对“祖本”级地方志文献的崇敬,于工作之余捧阅这本穿越三百年时光的康熙《荣县志》,在感受其深厚历史底蕴的同时,更细细品读其间蕴含的盐、茶、酒三种历史滋味。

荣县盐卤资源丰富,自古以来素以产盐著称,盐业发端超千年,是今日自贡名片“千年盐都”的重要发源地和承载地。

早在秦汉时期,县境先后隶属蜀郡、犍为郡之南安县,《汉书·地理志》“南安县”下明确记述“有盐官、铁官”,这是荣县历史上关于盐的最早记载。至宋代,荣州教授张仲言及“(荣州)界属东西,无桑麻以便农,无舟楫以便商,昔以盐利富饶”,显示了荣州因盐而荣的辉煌。而依据“万历甲戌志”编纂的康熙《荣县志》,赓续传承唐、宋近千年以来的历史,对古代荣县盐及盐业的相关记载分布于古迹、物产、赋役、官师等类目中,是研究该地区盐业历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如康熙《荣县志·古迹》载:“废白沙盐司,城东。废桐麻盐司,南四十里。”又载:“古八盐井,白沙、桐麻、滃沱、沙滩、洞门、杜家、鹿角、国富。”由此可见,荣县曾存在八口古盐井,其中最早的盐务管理机构“白沙盐司”“桐麻盐司”就分别依白沙、桐麻二盐井而定名设置,不过至清康熙年间已废弃,直到清雍正八年(1730)在贡井设立分县接管盐场事务。这在民国《荣县志》中得到文字印证:“(雍正)八年贡井设丞。旧盐司二:城东曰白沙,南四十里曰桐麻。以盐井崩塞,奏裁。设丞贡井,司配、截、巡、徼之责,稽察场区,佐理县事。岁俸银四十两,衙役十人,人岁支银六两。”以上古迹,除杜家井(因杜姓开办,位于今度佳镇)有迹可循外,1993年版《荣县志》载明了“废桐麻盐司”的具体位置:“懂政乡(今属双石镇)……古为集市名董家镇。境内古盐井甚多,明代有盐官,设桐麻盐司。后废,旧署地址瓦石犹存。”

康熙《荣县志·古迹》载盐司及古八盐井

康熙《荣县志·赋役》还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军户五百一十三、灶户七十八。”“永乐十年(1412)……军、灶同前。”“嘉靖元年(1522)……军户九十、灶户四十九。”“盐课征银一百九十七两九钱。”文中的“灶户”即以煮盐为业的专户。数据显示,明初的荣县灶户为78户,明中期为49户,百余年间呈逐渐下降趋势,这与前文所述的“盐井崩塞”不无关系。

根据康熙《荣县志》记载,荣县盐史上还留有诸多名人雅士改良盐政、减轻盐税的珍贵记录。如宋代成都华阳籍知州李畋,面对荣州盐水枯竭而缴税如故的困境,“力言(荣州)盐害”,以此纾解百姓负担,故“荣人德之”,专门在城南五十里设“来苏乡(场)”以示纪念。再如宋代名进士王梦易与伯父、父亲一起,为反对虚高盐税向州县及盐司接力申诉,时青神籍三司户部勾院陈希亮“以其书闻,还籍没者三百一十五家,蠲(减免)盐税额三十万斤”。不过,该志尚另文有“蠲荣盐三千万斤,还籍没三百余家”的不同记载。

荣县地处荣(县)威(远)穹隆地貌区,域内山峰兀立、沟壑纵横、气候独特,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盐铁资源,而且自古以来就是西蜀产茶地区,也是茶文化的原始发源地之一,其悠久历史正如《华阳国志》所言:“南安县,有柑橘官社。汉有盐井,出名茶。”

总的说来,全县数西北多山,是其历史上传统的种茶、制茶区域,这在康熙《荣县志》里有诸多记述。如康熙《荣县志·山川》载:“茶园山,北十里。”可见,清代以前的荣县,已在县北十里的山区培植有一定规模的茶园,否则哪有“茶园山”之名呢?

康熙《荣县志·物产》载茶

又如康熙《荣县志·物产》共列有“盐、丝、木棉、蜜、茶”等5种产品,并特别注明“产茶在莲花、天堂、定理等寺”。更为有趣的是,文末附载了一件与茶相关的忠勇护县之事。事件发生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的农民军攻克荣县县城,湖北汉阳籍知县秦民汤不得不依托县西北数十里的莲花、天堂、定理等寺组织防御体系。之所以选择山区的寺庙为营,一方面是其所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另一方面是这些寺庙有一定数量的习武僧兵,可随时“征伐调用之”。不料农民军“发兵万余骑”,以致僧兵寡不敌众,且“僧诛戮无遗,寺焚毁殆尽”,秦知县最终也“尽节莲花寺”。这场惨烈之战,不仅造成人亡、寺毁、县破的结果,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茶根、株俱无矣”。也就是说,荣县的茶种也在这场明末战争中随寺庙一起灭绝。不过,沿袭康熙《荣县志》卷目而编修的乾隆《荣县志》有这样的补记:“近惟天堂寺栽百余本,亦不佳。”这说明,明、清更迭后的近百年间,荣县茶种得以恢复。后来,荣县茶在清代中期又得到进一步发展,直到清咸丰元年(1851)“定茶引”,延续至今也才有“中国花茶之乡”之誉。

时间再回到南宋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此时正值秋末冬初,生于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且年届五旬的陆游,以蜀州通判之职摄知荣州(即代理荣州知州)。刚一踏上荣州的土地,他就以兽形地炉和陶制瓦鼎烹煮秋茶,一洗冬日里的旅途疲劳。望着熊熊的炭火与热气氤氲且不时发出沸腾声的茶鼎,陆游随即吟咏成《初到荣州》一诗,诗句“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颇有一番“围炉煮茶”的感觉,充满了浓浓的荣茶韵味。以此足见他对荣茶的喜爱,“陆游好茶”之说果然不假。

除此,康熙《荣县志》还载有一首湖南桂阳籍副使范渊的茶诗《松林禅馆》,诗曰:“晚凉驱马来山寺,山寺晚钟还未鸣。云翠半连天脚近,松阴一路石头平。老僧茶灶初浮白,迓客襟怀笑碧青。奔走不知尘里过,百年人世总相轻。”

说起荣县的酒味,又不得不提起曾摄政荣州的陆游。从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到任至次年正月十日离任,他在荣州前后旅居70天,留下的诗词却多达32首,其中与酒有关的诗词也不在少数。如《高斋小饮戏作》之“荔子阴中时纵酒,竹枝声里强追欢”,《晚登横溪阁》之“病客情怀常怯酒,山城光景尽供诗”,《别荣州》之“啸台载酒云生屦,仙穴寻梅雨垫巾”等,莫不言酒。

尤其是《城上》一诗,有“郫筒味酽愁濡甲,巴曲声悲怯断肠”“鹅黄名酝何由得,且醉杯中琥珀红”等名句,诗中不仅道出郫县竹筒酒及广汉“鹅黄”酒,还展示了荣州酒之“琥珀红”,并自注“荣州酒赤而劲甚”,可见那时的荣酒色泽红润且劲大易醉。依此推断,荣县的酿酒史至少可推至宋代。

康熙《荣县志·地利》载五谷

再来看康熙《荣县志·地利》所载“五谷”:“粘谷,约有二十种。糯谷,约有三十种。稷、麦、菽、荞、油麦、粟、稗。”这里的“粘谷”一般用于煮食,而“糯谷”即“酒谷”,多作酿酒之用。包括稷、麦、稗等谷物在内,也可用作酿造。与“五谷”同目的“药类”之下,还载有一种可作酒曲的伍嘉皮(五加皮),足以证明荣酒的制作原料非常丰富,因此荣县酿酒业的兴盛也就可想而知了。

若论酒的作用,从古至今多有“无酒不成席,诗酒不分家”之说。但在荣县,老百姓除将酒用于宴会、饯行、闲饮、独酌、言诗以外,还运用于礼俗与祭祀之中。如康熙《荣县志·风俗》载:“荣俗冠、婚、丧、祭、服舍(即居丧的庐舍),士夫家颇知礼,乡人自好者从之。内有丧葬,多以鼓乐进吊客,客以酒食伴灵,村落尤甚,尚礼者喻之,百不二三变也。”“凶丧背弃《家礼》,竞修佛事,并用鼓乐闹灵,吊客至必啖以酒食,分以白布裹头。”“荣邑素无迎神赛会之事,惟于庙上各立头人集会生息,为酬神酒食之费。”

在康熙《荣县志》“艺文”卷中,修纂者还收集了大诗人黄庭坚一首与酒有关的诗《此君轩为王元公题》。据黄庭坚的诗题跋语,可知此诗作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当时,黄庭坚因遭构陷而流放戎州(今宜宾),与荣州“义门王氏”之王庠及其族兄王祖元有密切交往,于是借诗赞誉王祖元的琴艺、胸襟及“有酒如渑”以待客的高雅人品。诗云:“王师学琴三十年,响如清夜落涧泉。满堂洗尽筝琶耳,请师停手恐断絃。神人传书道人命,死生贵贱如看镜。晚知直语触憎嫌,深藏幽寺听钟磬。有酒如渑客满门,不可一日无此君。当时手栽数寸碧,声挟风雨今连云。此君倾盖如故旧,骨相奇怪清且秀。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霜钟堂上弄秋月,微风入絃此君悦。公家周彦(王庠字周彦)笔如椽,此君语意当能传。”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刘 刚(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