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五凤溪:半边山江半边城‖陆离

作者:陆 离 来源:《成都日报》2023年4月25日第8版 发布时间:2023-05-22 14:34:36 浏览次数: 【字体:

五凤溪

半边山江半边城

陆 离

在距金堂县城南38公里处,五凤溪古镇倚龙泉山、临沱江,是成都十大古镇中唯一的山地古镇;汉唐时期就是成都重要的水陆码头,巅峰时运往成都的货物半数都要由此经过。它因移民而兴,是“湖广填四川”历史最好的亲历者,古镇上至今还保存着各式各样的移民会馆和古建筑。

石城黄水孕古镇

五凤溪地名的由来,流传着一个传说:相传玉帝的五仙女因贪恋此间的自然美景,不愿再回天上宫廷,变成了五只凤凰守护此地。山民为纪念这五位赐福的仙女,就把这个场镇叫做“五凤溪”;古镇的五条街道也均以“凤”命名,分别是金凤街、青凤街、小凤街、白凤街和玉凤街。

《金堂县志》中的记载则表明“五凤溪”地名由来与地理位置有关:“石城山(即云顶山)自黑凤寺以下,山抱屈曲,由北而南而东,周围五十里,一路尖峰排列,瘦削逼人,遥望之若冲霄五凤,破空而出。五凤之间,有一黄水河,终年水色透明,流动缓慢,故名五凤溪。”

《金堂续志》卷一“疆域”中记载五凤溪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建乡,但早在汉时,五凤溪就是沱江上重要的水陆码头。蜀汉时期,成都到川东方向就已形成了一条非常繁华的古道,史称东大路。东大路有中线、北支线和南支线,其中北支线从成都双桥子出发,经洛带至五凤溪,再连接沱江水域,商品货物及朝廷文书往来不绝;前蜀时期,五凤码头已是成都货物集散的重要码头,设横渠镇,宋代更名为柳溪镇;明代中期,改柳溪镇为王家场,因龙泉驿建立驿站,朝廷文书遂改道往来,但水运货物依旧多从此地运往成都;清代中叶,五凤溪是川西第一大码头,因而有民谣说:“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

半边山江半边城

五凤溪素来有“半边山江半边城”之称,这是因为如果从高处俯瞰五凤溪,“金青小白玉”五条街道都顺山势、沿河道而建。蜿蜒曲折、高低错落的龙泉山脉和黄水河共同构成了古镇三面临山、一面临水的地理格局。

其中白凤街一面靠山,一面临崖,宽处两排房,窄处一排房,因而又被称为“半边街”。半边街长约462米,旧时是西往成都的通衢大道,街区内多客栈、饭馆、酒店,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有“五福楼”“观音堂”等。

五凤溪码头形成之初,不过有几间“幺店子”而已。随着沱江航运的发展,五凤溪码头日渐兴盛,市井繁华,商贾云集,货物集散,人流如织。善捕商机的客栈老板们,在街巷广建客栈客舍,迎八方宾客。据说,当年五凤溪的大小客栈多达三四十家,最有名的是西园、同德和、五福楼三家。其中,五福楼客栈位于半边街,是一间依山傍崖的四合院。天井四周除北向有一敞厅外,均设客房。客房虽然狭小,但却能让长途跋涉的客商享受暂时的休憩。

半边街的观音堂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在半边街算是规模恢宏的建筑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的圣诞日、成道日、出家日,过去每逢这三个节日,古镇周边信佛的善男信女都会到这里来参加庙会,途经此地的客商往往也会虔诚敬香,以求一路顺利。

会馆中的历史印记

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战乱、瘟疫、饥荒笼罩,使得昔日的“天府之国”迅速凋敝,以至于清初时已是“十室九空”。清政府为恢复四川的元气,掀起了历时百余年的“湖广填四川”。这也使五凤溪成为移民古镇。至今古镇上留存的历史古迹关圣宫、南华宫等都与移民有关。

五凤溪的众多古建筑中,最为知名的当数关圣宫。关圣宫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约300年历史。关圣宫由玉凤街登42级石梯方可进得大门,其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四合院式,方形布局,居高临下,显得庄严肃穆。正殿高大雄伟,廊柱粗壮威严,殿顶宝顶映日,翘角企天,是成都周边地区目前保存最好的关圣宫之一。

关圣宫各地皆有,但五凤溪的关圣宫却着有独特之处,不仅是规模宏大,更为突出的是“馆中套馆”的规制。据考证,“湖广填四川”时期最早进入五凤溪的是湖广人,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湖广会馆“禹王宫”。随后陕西移民也大批涌入五凤,他们也想在此地修建一个会馆。经过再三考察后,陕西人发现湖广会馆“禹王宫”所在地坐北朝南,前临黄水河、后依玉凤山,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陕西人便与湖广人商量,欲在湖广会馆的外围再建一个陕西会馆,湖广人欣然同意。陕西会馆修好以后,因会馆内供奉关羽被称为“关圣宫”,但大门口仍贴着湖广会馆“禹王宫”的一副对联——“神身为万国九州主,人自三湘七泽来”,以示两座会馆之间的友好,这种“馆中套馆、宫中套宫”的建筑格局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五凤溪会馆

除了湖广人的“禹王宫”、陕西人的“关圣宫”,五凤溪的移民会馆还有江西会馆“万寿宫”、广东会馆“南华宫”。“万寿宫”是江西人于清代雍正年间集资修建的,当年的会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后来还在此成立了“五凤溪女子学校”。1920年,美国教会租下江西会馆部分房屋兴办基督教堂,取名“福音堂”,因此我们今天在五凤溪古镇看到的教堂便是曾经的江西会馆。

会馆内景

广东会馆“南华宫”位于青凤街靠近黄水河的尾端,地势开阔,坐东朝西,与关圣宫隔溪对望。当年广东移民比其他移民晚到五凤,在五凤溪这个狭小的空间,好的地势都被其他移民先占有了,广东移民只能退而求其次地将“南华宫”建于此地。虽然从风水上说,“南华宫”可能不及“关圣宫”,但“南华宫”的整体建筑面积和体量规模为五凤之首,充分反映出广东移民的实力和气魄。“南华宫”和其他会馆一脉相承,传递的都是会馆文化,但在正殿有一副对联歌颂的是文昌帝君“天上六星明共仰千秋炳耀,人间七曲峙长司万古文章”。在道教文化中,文昌帝君所主管的是文化和教育,这也说明了广东移民在重视经营的同时还重视教育。

码头文化与“新心学”

川西有三大码头,分别是五凤溪、洛带和淮口,其中五凤溪是川西第一大水陆码头,因此有民谚说:“运不完的五凤溪、搬不空的甑子场(洛带)、装不满的成都府”。五凤溪的兴盛离不开码头,自然也催生了当地特色的码头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沱江号子和王爷庙。

沱江航运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变得日渐重要而发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十数年,驱动船只前进的主要动力仍是来自船工们拉纤产生的动力。五凤溪作为沱江的水陆码头,自然也有许多人靠拉纤为生。在船过急流险滩时,为了步伐一致、配合默契、鼓舞干劲,船夫们吼出“嘿哟、嗨哟”的吆喝声,并逐渐发展成调,于是产生了沱江船工号子。

在五凤溪古镇的八大行帮中,船帮是最大的行帮。他们在码头附近的临江高地修筑了气势恢宏的王爷庙,每年六月六都会举行盛大的龙王会,集结船工敬神祈福。王爷庙不仅是五凤溪码头文化的代表,这里也曾走出过一位影响世界的哲学家,那就是建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被誉为“东方黑格尔”的贺麟。1929年秋,贺麟之父贺松云在王爷庙内创办了“五凤乡小学校”,延聘唐吉裳、杨汝明、杨紫东等宿儒任教,培养出了贺麟(清华)、贺玉阶(北大)、贺守之(北大)、贺蕴章(西南联大)等高材生,可以说贺麟的求学之路就是从王爷庙(五凤乡小学校)起步的。后来该校的校歌歌词:“山有五凤,水有沱江,江流万里入海洋……”就是贺麟为母校撰写的。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3年4月25日第8版

文/图:陆 离

来源: 《成都日报》2023年4月25日第8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