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长宁双河:千年古镇的岁月风华‖袁露

作者:袁 露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06 14:47:38 浏览次数: 【字体:

长宁双河

千年古城的昔日风华

袁 露

据嘉庆版《长宁县志》记载,大约在东汉末年,汉族黄氏和彝族罗氏常常在今四川省长宁县双河镇的溪边去放牧,发现牛羊总喜欢去吃北面的水草,还舔舐旁边的溪水。好奇的两人捧起溪水送入口中,就此发现了盐泉。这座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的边城,掀开了新的一页,猝不及防地迎来了它的鼎盛华年。

清嘉庆《长宁县志》中的长宁县治图

历史上的这片区域,曾远离中心城市,是汉夷杂居之地。为开发盐卤资源,公元700年,唐朝在这里建制设羁縻长宁州;宋代改为长宁军;元代改军为州;明代洪武七年,降长宁州为县,其治所就在今双河镇。1950年前,这里一直是长宁县县城所在地。

双河镇建城始于宋代,经历代增修完善,在明代大致成风车状雏形样的城池。景泰初年,因战乱,城内的官署和民房共计千户被烧毁,后经周洪谟奏请重修。成化十四年(1461),在李永通奏请之下,拓建了古城东偏西的街道,南北仍保留宋代的形制,设四道城门,逐渐形成了以十字口为中心的风车状街区,并一直沿袭至今。古镇的东门为宣仁门,南门为寿昌门,西门为振义门,北门为通济门。大山从云贵高原到双河已接近尾声,四方形的古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北门之外的通济桥左连接着通向外界的主路。出北门约三里处的铁门坎,曾立着一架石牌坊,因何事何人而立已无法准确论证,按嘉庆版《长宁县志》记载,县令汪昂曾为周洪谟立下“大宗伯”坊,位置处于县北的越山,极大可能就是铁门坎的那座。五百年以来,封建时代官员行到此处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这座千年古城文化和先贤的尊重与敬仰。

从宋代到清代,双河城内外共建有27座牌坊,主要分为表彰忠孝、节烈、科第、德政、高寿者所立等几种类型。其中,有东街为周洪谟在四川乡试中获第一名立的解元坊、高中进士立的进士及第坊;西街为李永通成为明宪宗朱见深老师而立的经筵学士坊;南街为周洪谟和李永通两人立的两榜眼坊、为周洪谟家族立的世儒坊、为李永通子侄先后登科立的兄弟联科坊等。此外,在历史上曾因经济的繁荣,外来人口众多,古镇内外遍布着九宫十八庙和众多亭台楼阁,这是因唐宋宗教的兴盛、明末清初湖广填川为背景,或为祭祀神明,或为凝聚原籍宗族和帮派行业所留下的历史痕迹,在青山绿水间红墙碧瓦,亭台累榭,雕梁画栋,飞阁流丹。

北门之外,有一座通往淯井和主路的桥,此桥古名叫做通济桥,古镇的人们习惯称之为北门桥。过了北门桥,左侧是国营长宁县磷肥厂,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长宁县的龙头支柱企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国营磷肥厂厂区的位置,也曾是拆除庙宇所建。

从主路进入北街,这里曾是双河的政治中心,下北街西侧是县署所在地,县署的正门在北街,地跨西北,庄严肃穆,院落里有两棵大榕树,县衙在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队攻占长宁时曾遭到过焚毁,之后又进行了修复。能够修复的是看得见的建筑,而县衙中藏有的一些珍贵典籍,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县署位于北街的部分成为收购站,西街部分成为国有酱园厂的晒场,大大小小的酱缸满院飘香,在没有各种提纯调味品的年代,酱园厂的出品是每个家庭的厨房必备。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县衙还保留着部分院落。

北街中段的东侧有一条巷街,名韩家街,船帮的会馆王爷庙和始建于光绪年间的天主教堂就坐落在这里,教堂建筑在接近顶部的位置写着“玫瑰花雨”四个大字,礼拜天常有会众齐聚唱诗。县署往南是北街旅馆,临街的门市里摆着很多四方的桌子和一台电视机,前院卖茶、卖炒花生、放录像,后院住宿。每到赶场天,人们总会在这里聚集,聊天会友,热闹非凡。

北街的尽头是十字口,这里是曾是火神庙所在位置。即使庙已不存,但双河人一直保留了数百年的仪式感——新春烧龙灯民俗活动,正月初一北街火龙灯出来时,总是要先到十字口拜祭主神,再到东街葡萄井龙王庙祭拜龙王,再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的游街。

虽然称之为十字口,但北街到南街并不是直线,往西走几十米,再往前直走是南街。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营供销社就位于上南街的东侧,在轻工业还不发达的改革开放之初,供销社和食品站里面花花绿绿的货品是主妇们的向往,常常供不应求。南街曾是古镇的文化中心,文庙、学署和清代绍闻书院都位于西南角。双河文庙始建于宋,最初的位置是在西街。元代泰定年间重建,搬迁到西南角现在的位置,距现在最近的一次重建是清咸丰元年,因始建文庙时双河为州府级所在地,文庙规格按州府一级文庙修建,经元明清三代重修拓建,规模恢宏,流光溢彩。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文庙之前的棂星门、号舍和状元桥等大部分附属建筑还在,后因修建新式学校被陆续拆除,现今仅存大成殿,殿顶是重檐庑殿顶。清朝时期,庑殿顶的式样只有皇家和孔子的殿堂才能用,其中又以重檐最为尊贵。殿顶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庄严恢宏,像是在默默地见证着这个川南巨镇昔年的繁荣昌盛。

长宁文庙

东街中段的北侧,有岭南客家人修建的聚会场所南华宫,还有为当地守护神城隍爷修建的城隍庙,民国时期改建为国民党县党支部及参议会会址,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宫庙被拆除修建了粮站办公楼、住宿楼和粮仓;南侧有福建会馆天上宫,祭祀的是妈祖,20世纪90年代初拆除建了地方税务局。南侧中段有一条巷街,名为小街子,里面是电影院和大礼堂。东门尽头保留了一小段古城墙,同治元年(1862)五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队久攻长宁县城(即今双河镇)不下,于是用白天敲锣打鼓唱大戏作掩护,暗度陈仓从东面挖地道,再以棺材装炸药放置于地道内,从东门炸开了古城城墙。东街的程家大院,在石达开占领长宁的一个多月被征用作为翼王府。出东门过会仙桥,半山上是文昌宫,周洪谟的幼年好友唐桂峰道长因念《太上玉皇经》消除了南京瘟疫,被皇帝封为仙官,后来在此地修道。明嘉靖年间,在文昌宫前立了图书洞府坊、嗣禄渊源坊,建国后此地改建为农中;东门外,曾有周洪谟曾祖父周世祥修筑的东溪书院,曾参加过《永乐大典》编撰、后任西安池州府学正的周洪谟祖父周本源也曾在此地讲学。

出东门往前再走一里左右,便是承载了古宁人太多的风雅和浪漫的嘉鱼清泉(今葡萄井)。嘉鱼泉最早有文字记载,见于东汉长宁军文学王象之所著的《舆地纪胜》。当时的人用嘉鱼泉水浸泡糯米,味道十分甘甜,酿出的佳酿远冠东洲。每年三月三上巳节,古长宁人踏春郊游,在嘉鱼泉边置一杯子,朋友们依次坐定,从上游将酒觞放入水中,让它顺流漂去,停在哪位面前就要将酒一饮而尽,称为曲水流觞。等到四月八日释迦牟尼生日这一天,古长宁人要汲取嘉鱼泉的水,提到金龟山的波沦殿浴佛,借以洗涤内在的尘垢,使六道众生脱离苦海。七百多年来,历代的长宁文人和官员留下了大量吟咏嘉鱼泉的美好诗篇。

20世纪70年代嘉鱼清泉(葡萄井)画 张茹蓉 作

西街的南侧是杀猪匠行业供奉的张爷庙(张飞庙),里面院落十分宽敞,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会和选举多次在这里进行。下西街北侧街面是菜蔬店,售卖各式各样蔬菜,里面是国有酱园厂;南侧是铁木业社,临街的摊子上摆满了正待出售的锄头、镰刀等农用铁具,里间摆放了竹木类制品,有簸箕、竹扫把、竹椅、藤椅,精心制作的手工制品上被慎重地贴上了工匠的名字,在计划经济时期,西街的各类物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出西门的西溪之上,横卧着建于清代道光九年(1829)修建的金鳌桥,距今已有190多年,根据金鳌桥碑记记载,这是乡人曾洪樑为完成已故父亲曾子浩的遗愿,出资五百两白银而建,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此外,北门外有天宁寺、川主庙、土主庙(柳公庙)、禹王宫(大禹庙)、万寿宫(江西会馆)、武圣宫(关羽、岳飞庙)、真武庙、三皇庙、三仙庙、玉皇观;东门外有泰山庙、龙王庙、灵官庙、天堂庙;西门外有泰山庙、天公庙、水神庙、太清宫、文武宫、巧圣宫(鲁班庙)。

九宫十八庙、风车形古街、文庙大成殿、宋代嘉鱼清泉,这个建城一千三百多年的古镇昔年的绝代风华,虽然已随岁月变迁面目全非,但却在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在珍藏的笔墨中,被慎重地保存在一代代人永恒的记忆中。

曾经的长宁棂星门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露(供职于四川省长宁县监察委员会)

供稿:长宁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