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袁征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19 15:40:47 浏览次数:1505 【字体: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袁 征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的主体建筑在伦敦的布隆斯伯里区,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

大英博物馆(孙夏康 摄)

大英博物馆一隅(孙夏康 摄)

大英博物馆内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文物珍品800多万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一隅(孙夏康 摄)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也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大英博物馆一隅(孙夏康 摄)

笔者半个世纪前的绵阳中学同学孙夏康赴英国旅游,在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展厅里拍摄了一组照片,通过微信发送过来,附上了一句饱含殷殷企盼的感言:“愿祖国更加强大起来,让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对老同学的感言,我心领神会,感同身受。近代以来,我国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这是中华文明之殇。让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949年以来,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各种方式,不懈追索流失文物,积极参建文物返还国际秩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

四川卫视报道又一批流失海外文物回家(徐波 截屏)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由于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在我国,“文物”二字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后汉书·南匈奴传》:“制衣裳,备文物。”这里所说的文物,原是指当时的礼乐典章制度。

到了唐代,骆宾王诗云:“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杜牧诗云:“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这里所指的文物,在涵义上已接近现代所指的文物。

北宋中叶,以青铜器、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起,以后又逐渐扩大到研究其他各种古代器物,把这些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

明代和清初,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古董”或“骨董”。到清乾隆年间,又开始使用“古玩”一词。

民国十九年(1930),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古物的概念已远远超出“古董”的范围。

1935年,北平市政府编辑出版了《旧都文物略》,同年成立了专门负责研究、修整古代建筑的“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这里所指的文物,已包括不可移动的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有关保护文物的法规,都沿用了“文物”一词。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把“文物”一词及其所包括的内容,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由于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因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文物流失现象。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就包括中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藏有中国文物164万件。中国文物学会认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落海外。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建立了“日不落”帝国。它在亚洲的一个主要侵略目标,就是中国。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1856年10月,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入侵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此打响。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肆意抢夺打劫园内文物。据粗略统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数量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其损失之大,令人震惊。今天大英博物馆中的大部分中国文物,都来自于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时所得。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熄不灭。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以及侵略者无法掠走的中外罕见艺术宝藏,都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1900年,英、法、德、美、日、意、俄、奥八国组成联军杀入北京,再次大肆劫掠文物等,原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就伤筋动骨的圆明园被彻底化为灰烬。在这一次掠夺中,英国掳走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临摹本。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西方列强不能明抢中国文物,又想出了一个新招。他们以“科考”和“探险”名义,买通北洋政府官员,进入中国西北地区进行文物盗取。其中,中国敦煌藏经洞中的大部分文物被英国人马克尔·斯坦因窃取。这名所谓的考古学家前后两次来到敦煌,共搬走24箱写本、5箱其他艺术品、570段文献。而他买通北洋官员,仅用了700两银票。目前,大英博物馆内收藏有1.37万件中国敦煌文化藏品,成为全球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以至于后世有人说:“最能让人了解敦煌文化的博物馆,不在中国,而在英国。”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在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展厅中央墙上,有17.2平方米的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3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也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世界上只剩2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获此宝物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以25英镑的价格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其为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毫不为过。但是,此画卷一年仅对外展出两个月,笔者的老同学未能看见。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大英博物馆里的其他中国文物精品,还有“北宗”之祖、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五代江南画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山水画3大名家之一范宽的《携琴访友图》,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墨竹图》。此外,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永乐大典》10册等。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4幅绢画及一尊木佛外,其他藏品在中国文物展厅内却难觅踪迹。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大英博物馆还内藏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孙夏康 摄)

欧阳修等人所编《新唐书》指出:“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不仅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历史的灿烂辉煌,更警醒我们须自强自立,让民族的悲剧不再重演!

参考资料:

1.《“强盗掠夺馆”,英国掠夺了全世界多少文物?中国文物何时回归?》,九品铲史官,2023年6月9日。

2.《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该怎么回来》,虎嗅网,2023年5月19日。

3.沈竹士,《15万余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到祖国怀抱》,正观新闻,2023年4月23日。

4.《万山无阻!揭秘海外流失文物的曲折归国路》,道中华,2023年3月25日。

5.《英法联军为何要烧毁圆明园,联军总司令日记揭秘残酷历史真相》,人民资讯,2021年8月9日。

6.《鸦片战争》,百度百科。

7.《第二次鸦片战争》,百度百科。

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百度百科。

9.《大英博物馆》,百度百科。

10.《文物》,百度百科。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袁 征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