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两个巴中人的时空相握(四)‖赵剑锋

作者:赵剑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30 15:34:35 浏览次数: 【字体:

两个巴中人的时空相握

(四)

赵剑锋

"十六"

“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我跟晏阳初是巴中老乡,文人都有为家乡人物风情立传的情怀吧”。我在采访苗勇时,他坦诚直言。舍此,我想他更多的还是试图以传记文学的方式,重拾伟人光芒并向伟人致敬吧。

传记文学是在写实和虚构这种完全对立的矛盾中寻找统一,制造统一。苗勇在他的写作生涯中,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尝试这种写作的快感。维琴尼亚·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那部分,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苗勇便在这“冰山理论”的指导下,将所有的历史素材统归到八分之一下,用虚构的方式来还原八分之七的水下精彩世界。

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曾说过,“一个作家的伟大与题材本身无关,只和题材能触动作者的程度有关”。2021年9月《晏阳初》甫一出版,立即引起思想学术界和文艺界热评,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四川卫视等26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和评论,被人民东方出版社评为年度十大好书,获2021年度四川文学作品影响力排行榜报告文学类第一名,被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浪、政帮智库等30多家媒体(智库)评为好书,不到一年时间再版12次,超1.5亿人次点击了解,出版发行20多万册,中宣部将其纳入农家书屋、全国总工会将其纳入职工书屋目录。所以,这本书不仅见证了作家对自身资源(时间、素材、才情)分配的合理性表达,更见证作家对时代诠释和生活解读的智慧视角。

"十七"

苗勇在体制内多年,又是领导干部,对政治、政策、时事的敏感优于他人,如何用文学的语言对晏阳初这位独具人格魅力、享誉全球的平民教育家进行艺术再现,尽可能立体地、全面地展现其人物形象和精神风貌,是苗勇一直思考的问题。准备了10年,写了3年,改了8年,几易其稿,可谓呕心沥血。最终,他选择了传记文学的方式来记录那个时代的风云,报告那个时代的新变,思考人物命运的走向,抒写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世界伟人的人格魅力,谱绘民族精神的图谱。

苗勇谈道:“本书力图延续一种精神,让人们全方位了解晏阳初的同时,努力将其平民教育、乡村建设思想以及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以真诚和感人的文学方式流传下去。”

《晏阳初》一书不是邀约写作和组织创作,也不是命题作文,更不是为了强话题、挣稿费、捞大奖,他是本心写作,坚持了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之间的统一,保持写作上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从从善、劝善、劝上、正向的价值观入手。

全书以晏阳初一生拼搏奋进为主线,以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实践探索为副线,以爱国爱家爱平民为辅线,艺术再现了晏阳初奉献中国和世界劳苦大众的史诗般传奇一生。苗勇始终坚持自己的书写立场:坚定不移的政治性,引人入胜的故事性,津津乐道的可读性,不拘一格的创新性。

"十八"

鲁迅评价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无疑是高峰,唯有仰望,但苗勇在尽最大努力接近。为写好“晏阳初”,“我手头汇集了一大堆名人传记:《巨人传》《梵高传》《中外历史名人传》《伟人毛泽东》……休息时,我常常抱着这些书啃到深夜,希望能从这些优秀的作品里,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写作道路来。”苗勇的写作是艰辛的。“我已经走上了这陡峭的山路,无法停留,身体和心智的双重煎熬,常常让我心力交瘁。而文稿,按照它自己的流程,向前行进着。我自己也不知道,这份虔诚的写作要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而我,在深夜里写下的这些文字,又将呈现一个怎样的面孔!”

在准备出版的阶段,连续报了八、九家出版社的选题,皆因该书的政治性、宗教问题难以把关而被婉拒,譬如:毛泽东、刘少奇等共产党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也对平教运动发表过一些意见,虽不完全赞同,但对平教运动表示充分的理解与热情的肯定。那么这部分史实应该怎样书写?

由于晏阳初及其平教运动与国民党和美国过往甚从,1950年后他还移居美国。在以后40多年里,晏阳初研究在大陆成为“禁区”,只有台湾和海外保持了相关研究,面对这些情况,苗勇该如何选择?

还有就是晏阳初的整体性呈现,该如何避重就轻?或一笔带过?一是思想成就:哲学思想,社会学思想,宗教思想。二是社会关系方面:晏阳初与平教会、与基督教会,与国民政府,与美国,与菲律宾等。三是心理方面:晏阳初人格魅力和个性心理分析。四是比较研究:晏阳初与陶行知、梁漱溟比较研究等。这些都是棘手的问题,但苗勇却不能一味地选择回避。

凡此种种,苗勇没有裹足原地,他采取不渲染、不夸张、不回避,对晏阳初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进行客观公正描述,尽可能实事求是、摒弃争议。

但可喜的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在我国今天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农、科、教结合建设新农村、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仍有借鉴意义。苗勇还说,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和乡村建设经验正式契合了当下的乡村振兴,契合了教育改革,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晏阳初一生付出不图回报,思想和境界令人感动,他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先后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盛赞。1938年,毛泽东主席说他对晏阳初“以宗教家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晏阳初进行了评价:“我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对晏阳初的试验就做了深入了解。晏阳初在乡村开办平民学校、推广合作组织、创建实验农场、传授农业科技、改良动植物品种、改善公共卫生等,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值得大书特书。

虽然出版推迟了近十年,但他一点都不遗憾,苗勇说“好饭不怕晚”,时间从来不说话,但它却回答了所有!

"十九"

晏阳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访谈时就提出:“我要向全世界提出一个问题,请求解答。为什么不能团结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人民以共同打击我们的敌人——愚昧、贫困、疾病和腐败政府呢?”

晏阳初常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联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被称作“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真正的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被联合国聘为终生特别顾问。1943年,他和爱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评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1955年,他被《展望》杂志评为“当代世界一百位最主要人物”;1967年,他被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授予最高平民奖章“金心奖章”;1987年,里根总统授予他“消除愚昧饥饿总统终身奖”。

晏阳初不仅是巴中的,还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在众多“晏阳初”的典籍中,苗勇以独特的文体,优美的文字,耐人寻味的故事,百折不挠的精神,给读者奉献了一道丰腴的文字盛宴。慰前贤,益后人,功德无量。晏阳初从巴河到嘉陵江到长江,从湄南河到巴石河到恒河,生命的浪花开成一挂船帆,开启民智,也开启时代,汩汩淙淙,不竭不枯,不殆不倦,是我辈之标杆,亦是我辈之高山。

苗勇每每谈起晏阳初,神情显得特别激越,滔滔不绝,而又振振有词。他说“等明年再版的时候,我会添补一些新的素材进去,把全部的整体的晏阳初还给世界!”

“如果有机会且条件成熟的话,我还想把晏阳初拍成影视作品和话剧,把他请上银屏、请上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晏阳初,喜欢晏阳初,敬仰晏阳初。”苗勇还在与有关方面对接,开发电子书和有声读物,多种语言翻译《晏阳初》,发行到海外,让晏阳初归位!

苗勇还有一个想法,在晏阳初的故乡巴中成立一个“晏阳初乡村振兴学院”或“晏阳初世界乡村振兴示范区”。百年来,晏阳初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实验室”,到21世纪中国全域“乡村振兴”,沿着“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振兴”的演进路径,聚焦“乡村现代化”,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谱系,既有思想的历史传承,又具有明显的历史跨越性,这是我们探索创造的精准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苗勇说: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推广晏阳初,要有全人类思想、全媒体思维、互联网思路,我们身处伟大时代,正逢其时,虚工实做,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二十"

查尔斯·狄更斯曾说过:“不值得看两次的书,也不值得看一次。”《晏阳初》我看了2.5次,第一次看的是电子版(给出版社的送审稿),里面有不少的小瑕疵,我给苗勇电话求证,苗勇说正式出版时都订正了,所以捧着500页的厚书又看了一次。剩下的半次是应苗勇嘱托,写点评论文字,不得不又跑马观花看了一遍,未及深读,仅作标记,所以只算半次。写小说评论是我从来没干过的活,不知苗勇是哪里来的勇气提出了这么高看一眼的想法。我基本不写小说,如果一定要说写了点的话,就是有两个从未发表过的半拉子中篇,加之读小说也少,叫我写小说评论全是赶鸭子上架。推却不了,就硬着头皮写点随想吧,算是给苗勇交差。

前面有目共睹的优点说了不少,现在谈点不痛不痒的个人看法。

晏阳初跌宕辉煌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初步研讨时期、盛行推广时期、批判沉寂时期、艰难复兴时期、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特定政治因素,批判沉积时期作者用墨较少,往往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尤其是晏阳初先后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过平民教育运动,应该多些笔墨来书写。

苗勇写《晏阳初》的过程,就像一个人从恋爱到热恋到结婚到终老的过程,前面的“恋爱”部分用力过猛、用情至深,导致最后两个章节显得有些平淡,甚至出现大段资料直接引用的强硬闯入,失去了文学的意味,与整书的风格略有不融。

在传记文学里面尽量少让作者的主动判断和主观评论来影响读者的阅读情绪,这对传主的形象会是一种无形的被动的伤害。

有些方言的运用有待进一步考察和确证,譬如:村长对熊佛西一行谦恭地说道:“熊先生……”先生一次多属书面用语,口头或河北定县老百姓口语当中是否经常出口就称之为“先生”,待考。又如:“婆姨们请管好自己的细娃儿(方言:小孩),不要搞丢了;老少爷们儿请熄掉自己的叶子烟,别呛到其他人”,作者专门加了注释,其中“细娃儿”是四川方言,叶子烟也是四川方言里对土烟或旱烟的一种叫法,这两种标准的四川方言在河北定县戏剧演出的主持人那里脱口而出,有失妥当,即便主持人是四川人,也应该入乡随俗说河北定县话才是。诸如此等,不知是作者的有意为之还是疏忽大意。

总之,我这些一管之见的小狐疑权当苗勇以后修订的参考存据,不可全信,亦不可全采。苗勇对晏阳初的书写未可穷尽,随着国家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领导的关注支持,国内外收集资料的渠道不断拓广,采访的人物和发掘的线索愈加广泛,社会各阶层研究越发深入,晏阳初更会在中国大地上成为一座仰望的丰碑,一张递给世界的中国名片,定会在世界上绽放更加炫目的光彩。

(全文完)

赵剑锋,诗人,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在《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等国内50余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300余首(篇)。著有诗集《剑照偏锋》《剑煮红颜》《众生相拥》等多部专集。多次获国内诗歌大奖。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赵剑锋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