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龙宝山下仰文宗‖肖刚

作者:肖 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1-02 16:37:43 浏览次数: 【字体:

龙宝山下仰文宗

肖 刚

涪江,自发源地岷山主峰雪宝顶出发,一路吸纳百川,兼容并蓄,化涓涓细流而成滔滔之势,奔流而下,不懈向前。流经射洪市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下后,在下游约十公里处,与左侧来自盐亭县的梓江并流交汇,江面顿时浩渺开阔起来,大有“玉鉴琼田三万顷”之苍茫壮美。江水澄澈平静,涵泳蓝天白云,明媚如画,两岸青山叠翠,倒映碧树红花,旖旎如诗;江中鹤汀凫渚,洲岛历历,草木丰茂,鹭鸟栖飞。两岸则是平畴沃野,良田千顷,蒹葭苍苍,碧树森郁——真是一处山环水绕、视野开阔、风物绝佳的风水宝地!

正当涪、梓二水交汇之处,屹立着一座不甚高大的山峰,因其外形酷似老僧独坐,故唐时名独坐山,又相传两江之龙曾夺宝于山下,后被镇伏于此,故又得名龙宝。山上有一规模不大之千年古刹,名唤龙宝禅院。禅院红墙黄瓦,古色古香,掩映于郁郁竹树之中,环境煞是清幽怡人。山下有一座岑寂荒凉的陵园,谁能想到这便是在唐代享有盛名,被诗仙李白称为“麟凤”,被诗圣杜甫誉为“雄才”的“一代文宗”陈子昂的埋骨之地和魂归之所。

伫立伯玉陵园

遥望先贤一生的坎坷与孤独

据史料记载,陈子昂逝世70年后(即公元771年),监察御史赵儋在代表当时官方给陈子昂写的旌德碑碑文中,说“年四十有二,葬于射洪独坐山”。公元968年(即宋太祖开宝元年),知梓州军事兼御史大夫郭廷谓“至独坐山前,过有唐故右拾遗陈公之坟”。因见“故节度使鲜于公所立旌德之碑,苔藓侵剥,文字磨灭,因征旧本,命良工重勒于石”(旌德碑后来从龙宝山移到了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下),并“赋恶诗一章以吊之”,诗曰:“魂逐东流水,昼夜独坐山。三代掌沦诰,一身能唱歌”。

步入古木森森的陵园,林幽园静,阒无人迹,唯见孤坟高峙,苍苔滋生,荒草漫径,野花灼灼,清风穿林,鸟雀悲鸣,让人顿觉凄清荒凉之至。静静伫立在先贤陵墓前,仰望着这座令后世无数来者肃然起敬的孤冢,并回顾先贤坎坷悲壮的一生,心中真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陈公啊!你本为驰侠使气的豪门公子,十七八岁始幡然醒悟立志读书,21岁时,专攻三坟五典、熟读经史百家、已是满腹经纶的你意气昂扬,“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渴望为国为民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建立永世不朽之功绩。于是你从金华山读书台下出发,扬帆三峡,赴楚出荆,北上长安,游历太学。3年后高中进士,先后授官麟台正字、右拾遗,作为一名拾遗补阙的谏官,您忧济天下,谏诤直行,大廉不谦,风骨峥嵘,提出一系列定边、安人、慎刑、薄赋的政治主张,深得朝廷及武后赏识。你“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两度随军出征。你渴望遇上燕昭王一样的圣世明君,却空负满腔报国之志和文韬武略不得施展,反为权臣所不容,于是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你独自登上幽州台,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慷慨悲歌。38岁时,你终于对朝廷彻底失望而毅然辞官还乡,4年后被权臣指使射洪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

陈公啊,你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是郁郁不得志的,你就是一枝“幽独空林色的兰若”,因无人赏其才华而导致“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无奈凋零;你就是那“巢于南海的翡翠鸟”,因无人识其价值而落得“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的可悲结局。但你奋斗过,努力过,争取过,以你旷世无双的才志、高洁如玉的情怀在后人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陈子昂墓前矗立着一块2米高的墓碑,黑底白字,上面是1988年春日由启功先生手书的“唐右拾遗陈伯玉先生墓”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1300多年前,冤死狱中的陈子昂灵柩被从金华县衙运来安葬于此。陵园前临梓水,右傍涪江,四面青山蔚然,层峦叠翠,流水映带,碧树森郁,是一块风景绝佳、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水含珠而川湄,石蕴玉而山辉。龙宝山正因为有幸埋葬着“诗骨”陈伯玉这块“大唐白玉”而声名远扬!

一代文宗陈子昂墓(谢德锐 供图)

也许后人会纳闷:陈子昂为何不葬回家乡武东,却偏偏要选独坐山作为自己的埋骨之所?我想除了这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除了这里有他们陈家的田产,除了龙宝禅院里有常陪他“乘月弄澄泉”的高僧晖上人,恐怕就正如他在《登幽州台歌》中所感叹的那样,在悠悠宇宙天地间,茫茫岁月长河中,他是寂寞孤独的。现在他孤独的灵魂归葬于同样孤独的“独坐山”下,以苍松翠柏为友邻,以青山绿水为知音,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相看两不厌,只有独坐山”,我想,这应该才是他“求仁得仁”的真实初衷吧?

漫步柳荫大道

探索先贤诗歌创作之源

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陈子昂《感遇》诗中“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一句,用以警醒、鞭策当官者应以人民利益为重,廉洁从政,关注民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为此,中外专家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到陈子昂除了壮开盛唐一代诗风的开创之功外,更有政治上以诗劝廉倡廉践廉的高蹈之举,于是国内再一次掀起研究陈子昂诗廉文化的热潮。射洪市的决策者们乘着这股强劲东风,成功召开全国首届诗廉大会,不遗余力地在党政干部中根植弘扬陈子昂诗廉思想,积极建设打造诗廉教育基地……2021年,依托陈子昂陵园,斥巨资建成了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文宗苑”,并成功将其升级为国家AAAA景区,成为射洪市乡村振兴、文旅兴市的又一张极有分量的名片。

射洪市文宗苑景区(图片来源:射洪市人民政府网)

拜谒文宗苑,应从柳荫大道开始——这是一条诗韵流淌的大道。众所周知,杨柳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植物,也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最喜爱种植的一种植物,从“五柳先生”陶渊明的堂前种柳,到隋炀帝大肆种植的“隋堤柳”,再到白居易的“白堤柳”、柳宗元的“柳江柳”、苏东坡的“苏堤烟柳”……而关于杨柳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从《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南朝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再到唐朝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再到宋朝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流淌千年经久不衰的歌咏意象。陈子昂也对杨柳情有独钟,曾挥笔写下“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等诗句。漫步于杨柳大道,欣赏着临风蹁跹的袅娜柳枝,品读着口齿噙香的杨柳佳句,便仿若从中国诗歌3000年的源头一路缓缓走来,见证着秦关汉月,沐浴着唐风宋雨,浸润在中国古典诗词深邃悠远、唯美浪漫的意境中,切身感受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你的心也于瞬间得到提炼升华,而变得高洁雅致起来。

柳荫大道起始于涪江、梓江两江交汇处,这两股滔滔洪流,正如同初唐时承继六朝绮靡文风的“宫体诗”与力主诗歌革新求变的两股文化思潮,不断地碰撞融合。最终,历史选择了陈子昂!陈子昂坚决抵制齐粱余绪,高举“复古”大旗,主张“风雅兴寄”,直追“建安风骨”,终于使得两股洪流与思潮并归一处,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诗歌也终于朝着正确健康而更加开阔浩渺的水道一路顺流而下,融入长江,奔流入海——从这一点上说,陈子昂对“诗歌盛唐”的到来是具有冠带千古、光照千秋的开创之功的!

两江交汇处蒹葭苍苍,苇花似雪,柔柳轻拂,柳絮飘飞,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诗经》的《蒹葭》《采薇》篇,而陈子昂主张的“风雅兴寄”正是源于《诗经》。柳荫大道上分别塑有“三曹七子”“竹林七贤”雕塑群,代表着陈子昂所承溯和大力推崇的慷慨悲壮、雄健深沉、意境宏大、关注现实的“魏晋风骨”!

柳荫大道中间有一座曲曲折折的栈桥。这短短几百米的栈桥,连接着沟壑两岸,代表着从西晋初年至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文章道弊”的漫漫五百年;代表着诗歌从“魏晋风骨”到“盛唐气象”之间所走过的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也代表着陈子昂诗文革新主张的承前与启后。

走过栈桥,我们看到的是一组涪江流域“唐宋诗人”群雕,这是受陈子昂诗文革新风气启示和影响的诗人群雕。从左至右分别是陈子昂、李白、杜甫、欧阳修、文同、李商隐、贾岛。只见陈子昂站在最前沿,衣袂翩翩,目光睿智,左手两指平指前方,似乎正在为众多来者指引一条诗歌前进的光明坦途。欧阳修生于绵阳丰谷镇并曾在此生活3年,他在《新唐书》中高度赞扬陈子昂“始变雅正”的革新求变精神;贾岛、李商隐踏循先贤陈子昂足迹而来,贾岛曾在长江县(今大英县)担任主簿,李商隐曾做梓州(今三台县)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文同生于与涪江一衣带水的梓江流域盐亭县,为大文豪苏轼的表兄,曾为金华山读书台撰写《拾遗亭记》。这些来者中,名气最响亮的当数“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而沉郁悲壮的杜工部、恃才傲物的李太白最推崇敬仰的人,却是先贤陈子昂!杜甫赞誉陈子昂为“雄才”,李白赞誉陈子昂为“麟凤”,足见陈子昂在众多来者心目中高山仰止的崇高地位!

沿柳荫大道继续前行不远处,是另一组受陈子昂诗文革新风气启示和影响的涪江流域“明清诗人”群雕,从左至右分别是杨澄、黄娥、杨慎、杨最、张鹏翮、张问陶。明代的杨澄、杨最为射洪本地人,杨澄发扬子昂遗风,重刻《陈子昂文集》,以诗文中进士,民间甚至传说他是陈子昂转世。其子杨最清廉刚毅、敢为民言,被百姓称为“杨青天”,冤死杖下后,人们将他的塑像与陈子昂同祀,称“二贤祠”。明代的黄娥为遂宁西眉镇人,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其夫杨慎虽为新都人,但与杨最是同祖隔房的兄弟,经常到陈子昂读书台游历,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曾经湮没一段时间,就是杨慎冠以《登幽州台歌》之名才得以流传下来,成为千古绝唱的。清代的张鹏翮、张问陶为蓬溪黑柏沟人,张问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曾为金华山读书台撰联“诗推前辈好,山爱故乡奇”,遥遥致敬桑梓先贤。其高祖张鹏翮一身正气、为官清廉,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与以诗倡廉、劝廉、践廉的陈子昂实在有诸多精神上相通与暗合之处。

徜徉文宗苑

领略先贤流芳千古的遗韵和风骨

走完柳荫大道,也许大家还沉浸在柳荫大道一路行来的悠悠诗韵中,前面便已来到“文宗苑”外的诗歌广场上。诗歌广场地面石板上分别刻画着李白、杜甫、陈子昂、李商隐、张问陶5位诗人作品的精美配图,很是高雅美观,使诗歌广场显得不至于太单调乏味,同时亦为诗歌广场增添了不少文化和古典韵味。站在宽阔的诗歌广场上,看着眼前这一处蓝天白云映衬下、青山碧水环抱中灰瓦红柱、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造型精工的仿唐古建筑群,你会由衷地感叹于它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气势不凡。文宗苑整体布局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是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唐文宗陈子昂最全面的综合性展馆。

陈子昂像,绘者:袁泉(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省美协理事,眉山市美协主席。图片来源:四川省政协书画院)

走进文宗苑,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伯玉轩”——这是介绍陈子昂生平主要事迹的展馆,因陈子昂字伯玉而得名。跨进“伯玉轩”大门,正对着门的一块醒目的、书写着“海内文宗”四个金色大字的蓝底金边横匾便映入眼帘,这是与陈子昂同时代的幽州名士王适读了他的《感遇诗》后给予他的高评。匾下正前方是一本摊开的大型折子造型,上面节选了诗圣杜甫的一首诗《陈拾遗故宅》:

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

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时避乱梓州的诗圣杜甫因仰慕先贤陈子昂,专程乘船顺涪江而下,赴射洪县武东山下访游其故宅,他在诗中高度赞扬了陈子昂卓越的才能和在诗歌创作上的不朽功绩,并对一代英才的不幸政治遭遇不胜感伤。“伯玉轩”从进门的左侧墙壁开始,以《陈子昂传》中对陈子昂的简介为依据开头,用极具动感的波浪式长卷造型方式,详尽地铺展、嵌绘着从陈子昂出生前的“初唐风云”→“出身豪族,少年侠义”→“幡然悔悟,折节读书”→“初入长安,撒稿摔琴”→“谏灵驾书,武皇赏识”→“出塞临边,登幽州台”→“解职归乡,含冤下囹”→“襟袍未展,冤死狱中”等一生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26个人生节点和片段,生动再现了陈子昂42年来所走过的整个生命历程,全程采用了绚丽精美的彩绘、动态与电光相结合,配以声音、文字简介的方式,使得整个场景画面显得鲜明逼真,活灵活现,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一路细细看罢陈子昂曲折坎坷、慷慨悲壮的一生,游客不禁油然而生与诗圣杜甫同样的感慨,对陈子昂的生不逢时、才高运蹇、襟袍未展表示出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伯玉轩背后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被围在一个四合院中,中间有一条青石砌成的“中”字形过道,过道尽头便是“文宗堂”大门。文宗堂主要功能是用于游学研学,举办大型诗歌朗诵会和诗词讲座等,是传承与弘扬先贤精神、文化,培养来者的一处重要场所。

广场左边是“谏诤厅”,这是一个全方位展示陈子昂政治功绩的展厅,主要分为“家国心”“谏诤史”“谏政理”“策后人”4个部分。

“家国心”部分,摘录了一些他修身、倡廉和乘势而动等方面的优秀诗作和座右铭,体现了陈子昂作为一个儒者的不谦担当和家国情怀。如自律修身的座右铭“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如使命担当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如胸怀天下的“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如天地悲歌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

诗廉基地主题艺术墙(喻善平 供图)

“谏诤史”部分,独具匠心地用黄铜片设计了一个呈螺旋形上升的造型,铜片上分别刻写着他《谏刑书》《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上蜀中军事》《上益国事》等十余条谏疏,螺旋形造型中间竖立着一支如橼巨笔——陈子昂除了对唐诗的开创之功外,真正也称得上是一位颇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曾提出过安人、息边、慎刑、反对穷兵黩武等许多切中时弊、极有见地的政治主张。他是唐代唯一一个以6条谏疏入选《资治通鉴》的诗人。明末清初大儒、思想家王夫之《读通鉴论》说他“非但文士之选,若遇明君以尽其才,以为大臣可矣”,对他的政治才能给予了极高评价和充分肯定。“谏诤史”部分还以投影方式,生动再现了陈子昂“谏灵驾入京”“谏武后大肆造佛侫佛”的场景,充分展现了陈子昂正道直行、敢逆龙鳞、不惧生死的政治勇气,以及关注苍生、忧济元元、不谦担当的为民情怀。

“谏理政”部分,充分体现了他安人保和、太平之化的儒家王道仁政思想,如他的招抚逃户、一书救万羌、息兵静养以复国本等。

君子之德风,在“策后人”部分,列举了在他的精神引领和感召下,射洪历朝历代辈出涌现的清官廉吏,如张星瑞、赵燮元、罗锦城、钟体志、夏肇庸、李雨生、马天衢、于渊、贺诚、段晋炤等,他们秉承先贤遗志,真正将大道贯于心肝,忠义填于骨髓,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彪炳史册,留名桑梓,如若陈公泉下有知,也足以欣慰和释怀了。

广场右边是“唐音馆”,它的主要功能是展示陈子昂在文学史上的成就。里面采用三折屏裸眼3D技术和全沉浸式数字隧道的方式,以超大屏幕投射、动态场景的不断变幻、生动逼真、色彩斑斓的物象效果,配以雄浑激越的音乐和生动契合的解说,极具视觉、听觉的震撼效果,让人仿若走进了屏幕之中,穿越回到了那个令无数后人梦寐以求、仰望千年的大唐盛世,真正见证和聆听到了1300多年前的盛世之音,不由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心生向往。

“唐音馆”内容亦分为4个部分,分别在3个展厅屏幕中展出。

一为“山水文心”,展示陈子昂家乡的秀丽迷人风貌,以及他离开家乡,沿长江北上长安途中一路的吟诗作赋,慨然而歌,以文会友,诗酒风流的动人场景。

二为“天地初心”,体现陈子昂熟读经史百家,以纵横之学建功立业为信念,思想与历代先贤共鸣,忧患苍生,兼济天下的为民情怀。

三为“边塞壮歌”,反映他两度临边,深知边苦,反对穷兵黩武,欲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四为“盛世风骨”,主要是反映壮志未酬的陈子昂回顾坎坷跌宕、慷慨悲壮的一生,身临困境却不言放弃、矢志不渝,最终突破小我而成就大我,横绝千古,影响深远。

屏幕展示了历朝历代名人们对他的推崇评价,体现了他在众多来者心目中那高山仰止的崇高地位。游人穿梭来往于各个屏幕之间,仿若穿越回到了1300多年前那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唐都长安,见证都城的热闹繁华、辉煌气派,感受百夷俯首万国来朝的唐帝国气象;或是亲临边塞,置身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战马嘶鸣的险恶战场,深切体会战争的无情与残酷。3D投射内容真实还原了陈子昂“轻财好施,扶危济困”的家学渊源,“意气风发,乘势而动”的政治敏锐,“直言谏诤,忧济苍生”的为民情怀,以及“出塞临边,登幽州台”的慷慨悲歌和“壮志未酬,理想幻灭”的无奈凄凉,生动再现了陈子昂华彩壮丽、跌宕起伏的一生。其间,还以字幕形式穿插呈现了陈子昂的诸如感遇诗、边塞诗、政治讽喻诗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充分凸现了陈子昂“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的巨大文学贡献以及“风骨峥嵘,大廉不谦”的崇高不朽形象。

走出“唐音馆”,便来到状元塔下。状元塔通高5层,显得辉煌气派,雄伟壮观,与北面的武东山和金华山读书台遥相呼应,灵气相接,神韵相通。

因何命名“状元塔”?或许是人们猜测唐武后垂拱三年(公元687年)丁亥科状元及第者陈伯玉就是陈子昂吧?或许是因“一代唐音起射洪”,人们为了铭记他在“文章道弊五百年”后壮开唐风的不朽功绩吧?又或许是代表着人们一个朴实美好的愿望,希望来者们秉承先贤遗志和风骨,奋力进取,勇于开创,积极争先,敢立潮头,争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家乡建设和祖国繁荣昌盛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状元塔最高层上放眼远眺,四周景致尽收眼底,胸襟不禁为之一开,顿生一种王粲《登楼赋》中所云“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舒心愉悦感和一种“独立鳌头”之慷慨豪迈感。四面青山拱卫环伺,平畴旷野铺展眼前,澹澹长空,隐隐飞鸟,依依村落,袅袅炊烟,畦畦稼禾,郁郁丛林,更兼文宗苑内绵绵流淌的诗韵,龙宝禅院缕缕不绝的梵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的江水……江河入眼,山川入怀,日色朗照,清风吹襟,顿觉天地悠悠,岁月苍茫,一股古今相续的浩然正气不觉充盈心间,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漫吟舒啸之冲动。

状元塔之东是一条南北贯通的高架桥,车流日夜穿梭不息,来去如飞,正如当下这个日新月异、一日千里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也正如跻身“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诗酒射洪那强劲而迅猛的良好发展势头。状元塔斜对面两江交汇处是射洪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双江村,整个村落掩映在一片片蓬勃绚烂的花海之中,高楼林立,阡陌纵横,商贾往来,人流如潮,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祥和安宁的盛世桃源景象——这不过是射洪市农旅结合、文旅兴市的生态样板村之一,也是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下神州大地众多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不也正是陶渊明、陈子昂、杜甫等仁人志士诗文中所寄寓与倡导的理想大同社会吗?真是“陶令何须苦寻觅,人间处处皆桃源”啊!

仰望巨型铜像

踏循先贤足迹铿锵前行

走下状元塔,离开文宗苑,穿过诗歌广场,便来到了柳荫大道、梓江岸边的“思君渡”。

杨柳岸边“思君渡”,多么诗意婉约而意境优美的名字!“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里的“君”,可以说成是自己朝思暮想、日日牵挂怀念的恋人或友人。但又何尝不可以是长眠龙宝山下的先贤陈子昂呢?千百年来,人们景仰他,膜拜他,在心中时常念起他,甚至不远万里来到他的墓前祭奠他……他的光辉形象和崇高人格永远“活”在了后世人们的心目中!特别是作为与他共饮一江水的射洪人,我们难道不更应该继承先贤遗志,发扬先贤风骨,积极进取,勇于开创,把桑梓故里变得更富饶美丽吗?

在“思君渡”口乘船离去之时,我站立船头,再次恋恋不舍地回望身后夕阳余晖晕染下的龙宝山、文宗苑、状元塔、柳荫大道,分明感觉到一缕缕绵绵不绝的诗韵流淌于心间,一股股磅礴浩然之气充盈于肺腑,正如船下这昼夜不息奔流向前的滔滔江水,它润泽着两岸钟灵毓秀的植被山川,也孕育着沿途不断涌现的英灵人杰,生生不息的文脉,千年流淌的诗韵,令江水愈显深沉蕴藉、悠远绵长。

而今的“诗酒射洪”,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和昂扬之姿,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稳步前行着。而在先贤陈子昂身后,正有着无数的来者,沿袭、追随着他的脚步不断前进着……

在他的家乡射洪市,各种文学团体如陈子昂文学社、陈子昂研究会、子昂诗社、感遇诗群……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将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凝聚到了他的身边。

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万人诗歌朗诵会”更是盛况空前,吸引着海内外的老、中、青、少各年龄段的诗歌爱好者齐聚诗酒洪城,他们载歌载舞,漫吟舒啸,畅所欲言,切磋交流,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将陈子昂的诗文和风骨更好、更广泛地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更好地促进了诗酒射洪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倘使陈公神游归来,他定然不会再感到孤独寂寞,不会再发出“后不见来者”的无奈喟叹了!“诗酒联姻歌盛世,壮哉来者唱新腔”——这,不正是给长眠独坐山下的“海内文宗”最好的致敬和献礼吗?

双江村前面不远处的最美乡村公路旁,塑立着一尊高大的陈子昂紫铜像。只见他怀揣理想,手持书卷,衣袂飘飘,目光坚定,昂首向前,沿着一江春水,脚踏盛世之音,踌躇满志、步履铿锵地向着西北方向疾步前行。此时,夕阳将万道霞光映染在铜像身上,铜像瞬间光彩夺目,熠熠生辉,鲜活灵动,似乎呼吸可闻。恍惚间,我感觉身前的先贤正穿越千年的时光破空而来,穿行于两江画廊一线绚丽迷人的花海,徜徉于双江交汇依依的柔柳和如雪的蒹葭,徘徊于武东山下久违的家园和金华山上遗响千年的读书台……他是神游归来吗?他是在追寻隔世的知音吗?他是在寻觅诗意的栖居吗?还是在奔赴心中的圣地……但是我坚信,他跨越千年而来,从一个千年前的盛世走向了千年后的另一个盛世,心中一定是倍感欣慰和满足的!虽然他的政治主张在他所在的时代没有机会实现,但是在而今这个经济繁荣、海晏河清的承平盛世中却得以深入和推广,他的“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被当今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所引用,他的座右铭“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更是作为了全国各地廉政文化宣传首选的官箴之言!他的不朽诗文则助力桑梓故里成功取得全国唯一“诗酒之乡”的金字招牌,为家乡的经济腾飞和繁荣昌盛持续发挥着余热和贡献!

陈子昂铜像(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回城的路上,作为“子昂故里”一名普普通通的来者,仰望先贤,我不禁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即兴口占一诗道:

龙宝山下觅仙踪,诗开唐风文称雄。

上承建安追风雅,下启来者唱新风。

直言谏诤请民命,感遇千载谁与同?

巍巍青山留诗骨,悠悠流水颂文宗。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肖 刚(射洪市第二小学校)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