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探秘古韵香山‖刘群英

发布时间:2023-12-10 13:56:00 浏览次数: 【字体:

探秘古韵香山

刘群英

香山镇在射洪北,处于绵阳三台与射洪咽喉要道。香山镇与三台县的交界处,有一座小桥叫玉京桥,桥上面有别致的亭子,名为玉京亭。这样的一座桥,充满着浓烈雅韵的气息。

香山不但是一幅逐渐变宽升高的画,而且还流传着亘古传奇的神话传说。

20世纪90年代撤区并乡,香山乡和新城乡合并为香山镇。涪江与桃花河贯穿全境,将香山一分二,杨家坝,李家坝,新城坝,冲积成了一片三坝并立的绿意盎然的平原。

香山原名叫杨家坝,在古时就有乡场,场址在外河边红恩寺,名曰老场背。香山场虽小,年代却深,像是储藏久远的陈酿酒,每到一处都令人陶醉。听老一辈人讲,那时香山场比射洪县城金华和三台县城还闹热。一句俗语流传至今,“香山场夜戏天天有”。香山场有两口箱子,两个戏班子轮流演出,香山戏班子总是高朋满座,十里八乡的人渡船都要来看川剧,他们穿戴花红戏衣唱大戏,披着大斗篷抓花脸吐火。有时还是义演。清代嘉庆元年,涪江洪泛长大水,冲毁场址,后来当地百姓在香山寺脚下砌筑堡坎,就像金华山的山梯,从渡口直通山顶寺庙,共有365个阶梯,香客如河流源源不断。因香山寺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观音菩萨凡身时在香山寺紫竹林修道成仙,所以香火旺盛,逐渐形成有茶店、酒店、饮食、客宿十几户人家的店铺,后逐步发展为乡场,取名香山场。

香山古街(图片来源:西部射洪网)

行走香山古街,有一种惬意独特的感受,听百年古榕树蝉鸣,赏古风民宅。香山的村庄名,多带家字,也多带景致。杨家坝、李家坝、苏家堰、梁陈是家族的绵延,莲花山、雾露沟、双龙、乌盆寨如莲花盛开,成为边城醉美的花朵,又如花瓣排布于香山的周围。

涪水烟波浩渺,给香山带来远古的生命力,也带来这片土地最初的文明。雪宝顶倾泻下来的江水穿山越岭一路浩歌,到此像一位步履蹒跚的少妇,水流澹澹泊敬诚,渡口悠悠舟自横,傍晚时分,杆桅林立,晚霞抹红暖暖的江水,夕阳煮酒,猜拳行令,灯光闪烁,渔歌唱晚,鸡犬相闻,好一派世外桃源。

香山古树(图片来源:西部射洪网)

桃花河源自三台县西北的桅杆坪,经秋林乡逶迤缠射洪界,从香山镇白杨村南流至李家坝汇入涪江。桃花河腰身不是很宽,水里鱼类繁多,桃花河因桃花鱼命名。桃花鱼也叫桃花繁,桃花繁是一种长不大的朵鱼,五颜六色的,鳞片是粉红色的,有一大朵桃花那么大。相传,李家坝有一樵夫到桃花岸砍柴,看到一条巨大的地瓜根,樵夫就用力砍,当他砍断的时候,藤根流的是血,流到沟渠里,繁殖出了这种桃花繁的鱼。殊不知樵夫砍断了栖居龙的筋脉,桃花河才有了桃花鱼。这个地方也叫宰龙崖。除了桃花鱼,现在发展养殖产业是小龙虾、稻花鱼。

桃花河,多美的名字,就是这条河把香山哺育得富有神韵,把乡村沐浴得恬静而祥和。

桃花河河畔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有良田绿农蔬菜大棚数顷,河水清澈,蒹葭深处有琴音。河流流传着古老的传说,杜甫当年客居梓州,杖藜过河谒拜陈子昂,途经香山,有感赋诗“香山岩前一盏灯,照得莲花遍地生。”又见两岸桃花似锦映红了河水,又题诗:“不辨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香山古渡口所在地(图片来源:遂宁日报)

香山的古渡仍在大桥下,香山的古街仍是灰墙青砖瓦,香山寺的传说仍在烟火中延续,盘根错节的古榕与苔痕斑斑的古石,仍守候在不变的阳光下。

然而,香山医院却是焕然一新,且在河东还另修建了一座分院“乌盆寨医院”,主要是方便涪江东岸离镇较远村民就医。李竹梅大姐的微电影《最后一公里》很精确地提炼了一个主题,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爱心企业的帮助,通过医务工作者的手,传递到群众手中,体现了基层卫生人员扎根乡村、大爱无私的为民情怀,力求用行动成就爱心,让健康贴近生活,让“最后一公里”不再遥远。

让香山更远古的还不止这些,比香山更神秘的也不是观音菩萨的传说,让香山富起来的是香山人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蔬菜产业链。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群英(笔名刘小羊,四川射洪人,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遂宁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文刊于《诗刊》《诗词》《中华辞赋》《巴蜀史志》《贡嘎山》《教师报》《牡丹》等)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