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记忆】在档案馆里“遇见”中国生物学界“居里夫妇”童第周叶毓芬‖吴中桦

作者:吴中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2-18 13:51:32 浏览次数: 【字体:

在档案馆里“遇见”中国生物学界

“居里夫妇”童第周叶毓芬

吴中桦

微风轻漾,细雨淅沥。微风拂过细雨,洗去了城市往日的喧嚣、浮躁,一切变得如此的清新、宁静。华灯初上时,捻亮一盏灯,沏一杯茶捧在手心里,在氤氲的热气中,再次展开在中铁隆档案馆里欣喜发现的童第周、叶毓芬二人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手稿。

童第周、叶毓芬二人被誉为中国生物学界的“居里夫妇”。童第周的大部分科研成果,都凝结着叶毓芬的心血。据统计,夫妇俩合作的科研论文,占童第周主要论文的69%以上。童第周、叶毓芬二人均是民盟盟员,童第周曾任民盟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常委,叶毓芬曾任民盟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想不到竟然能在中铁隆档案馆里“遇见”中国生物学界“居里夫妇”童第周、叶毓芬,细细品读,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科学家的严谨与朴实,我很欣喜,也感激冥冥之中牵引遇见的缘分,在这个多彩的季节,似乎空气中也流淌着一种淡淡的温馨。

中铁隆档案馆里童第周的手稿是《动物是怎样发生的》,总共9页,写于1960年代初期。

童第周手稿《动物是怎样发生的》(中铁隆档案馆 藏)

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奠基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1927年,童第周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在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任教;1934年起,在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任教;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童第周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通过研究文昌鱼的个体发育和分类地位,在对核质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完成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打下基础。

写《动物是怎样发生的》这篇手稿时,童第周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铁隆档案馆里叶毓芬的手稿是1963年4月26日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的,询问胚胎学名辞汇编是否已出版?她在最近翻译工作中发现有些名词的翻译还不很妥当,特提出修改。

1963年4月26日叶毓芬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手稿(中铁隆档案馆 藏)

叶毓芬(1906—1976),浙江镇海人,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同济大学讲师、复旦大学讲师、山东大学动物系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副研究员。

1926年,经童第周中学老师介绍,叶毓芬认识了童第周,她当时在宁波女子师范学校念书,此后他们开始通信,童第周到宁波时就见见面。

1930年1月,童第周出国前半年,叶毓芬和童第周在一个旅馆里结婚,仪式很简单。她当时还在复旦大学生物系念书,结婚时他们什么都没有,生活是艰苦的。结婚后叶毓芬才去中央大学做学生,毕业后在中央大学做助教。

“十年动乱”时期,童第周夫妇曾被一些人当作“反动学术权威”进行批判。他们的爱情生活又一次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人强迫叶毓芬揭发检举童第周,叶毓芬横眉冷对、斩钉截铁地说:“我和他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我了解他,他不是你们说的那种人!”对方厉声斥责她:“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要保童第周?”叶毓芬从容地回答:“说保就保吧,我了解他,才要保他!”每当叶毓芬在批斗会上、劳动现场远远看见丈夫瘦弱的身影,她的心就像刀割一样。

1976年3月11日,叶毓芬因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半个世纪以来,童第周和叶毓芬很少分开过。叶毓芬突然病逝,童第周万分悲痛,深感茫然。他俩共同工作的实验室只剩下童第周一个人了,但他睹物思人,一直保存着叶毓芬在世时使用的桌椅和实验用具,每天上班都要将它们擦拭一遍,像是要等待妻子安详地走来和自己一起做实验似的。“我要是早点带她到大医院去看看就好了”,这是童第周在叶毓芬去世后常常自责的一句话。

童第周、叶毓芬夫妇在一起

童第周曾写下了《寄毓芬》的诗句:

放逐囚禁不须哀,人生自古多变幻;

四十年来共欢居,也应自足慰心怀。

且忆年年实验节,长夜工作共达旦;

独居不堪寂寞时,重整旧作以自解。

他们的爱情,翻山越岭,漂洋过海,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相依相伴……这就是幸福的样子,最美的爱情。

童第周和叶毓芬二人的手稿,中铁隆档案馆已分别于2021年3月31日和8月26日捐献给天一阁博物院,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接受了捐赠,并向中铁隆的代表颁发了收藏证书。庄院长充分肯定并衷心感谢中铁隆的高风义举,她表示,这批藏品很好地补充了宁波地方文献史料,天一阁将对其进行妥善保存和有效利用,使之在新时代发挥出更大功用。

附记:

中铁隆档案馆馆藏史料经中铁隆工会文史兴趣小组整理和挖掘,向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四五党性教育基地、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天一阁、成都市档案馆、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以及西南民族大学等机构进行了捐赠。这些史料均是中铁隆独有的原始资料,弥补了相关机构史料的空白,完善和丰富了一段历史,其带来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发挥了更大的社会作用。

笔者根据中铁隆档案馆馆藏史料撰写的近40篇文章,包括“成都解放”系列、“成都当代史上的国庆庆典”系列、“西南交大部分校史资料简介”系列、“清明时节缅怀先烈”系列,以及《红七军布告》《燕京大学师生迎接北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等文章,被搜狐网、腾讯网、澎湃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等平台发布并多次被有关媒体转载。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吴中桦(高级经济师,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民盟盟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会员,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