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西康省东界碑:见证雅安发展变迁‖张丰盈

作者:张丰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26 14:57:00 浏览次数: 【字体:

西康省东界碑

见证雅安发展变迁

张丰盈

近年来,随着《雅安市“三区”同城化发展规划》的出台,雅安市“三区”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快。

金鸡关地处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交界地带,2019年,金鸡关隧道开挖,曾经的“威震西南第一关”已成通衢大道。如今金鸡关村一处崖壁上,还保留着一个重要地标——西康省东界碑。过去,它记录了雅安这座城市的历史足迹;今天,它也将见证雅安“三区”同城化发展。

西康省东界碑碑记

西康省东界碑及碑记

西康省东界碑位于雨城区与名山区分界的金鸡关上,地处雨城区青江街道金鸡关村东北,成雅高速公路136公里右侧红砂壁上,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刻立。

“西康省东界”五字分别由五块青石板阴刻、横写、楷书组嵌于崖壁,总长5.96米、宽1.16米,字大1.1米×0.68米,笔画19至13厘米,石刻左右为边款,均阴刻竖写楷书,左款:“民国二十八年建”,右款识:“刘文辉题”,字大0.13米×0.12米,笔画2厘米。

碑记由两块青石板组嵌于“西康省东界”石刻右边,长1.86米、通宽1.12米,阴刻竖写隶书体,23行,每行16字不等,计400余字,字距2厘米、行距3厘米,字大6厘米×5厘米,钤印二方,均为5厘米见方、白文、篆书,文曰:“陈耀伦印”“仲光”。碑文记:

逊清末叶,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戡乎边乱,改土归流,西康建省之议,实肇于此时。先君都尉公驻防荥经,奉赵命修川边官路甚急。予仿齡随尉公,侧经理琐务,路成奏保卯品顶戴,非始料所及也。鼎足以来,主政唯屡易人,而赵所未竟之功,迄无继成之者,民国十七八年间,四川主席自乾刘公兼理康政,先后恢复失地,始得民藏划界而治。九一八事变,国事日极,国人皆目四川为复兴根据地,而康与川实同唇齿闻拓更不容缓,刘公因辞川政,界意治康,受命建省委员长,筚路蓝缕,百端并举,为时数载,行省之基础大定,中央厘定省界,北邻青海,南邻云南,西至于藏,东则入川省宁雅两属而止于金鸡关。民国二十八年省政府成立,省主席刘公谈及勘界经过,遂手书“西康省东界”五字,属于勒石,以示久远。念于以菲材,生长边地,早与建省之业,三十年未竟之功,今复聿观,厥□向邀赵公之保癸,今辱刘公之柱命,终始于□□□幸矣,□有余石识以附骥焉。

碑文追溯了清末赵尔丰于川边改土归流的历史以及在抗战大背景下刘文辉建省的经过。

西康东界置于金鸡关之上

从西康倡议建省到最终建省的这30余年来,如何划界?西康之中心在何处?省会应设置在哪里?一直没有定论。

在早期的建省规划中,倡议者如清末傅嵩炑等只是希望依照传统的康境而建立行省,划清康藏之界限。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明令建省之后,以任乃强为代表的倡议者对建省划界有了更详细全面的规划,不仅要确立康藏界限,防止英国侵占中国领土,更注重省域范围内各地文化习俗的协调、交通联络的便捷、经济资源的互补,于是才建议将金川之懋、抚、绥、崇四县屯、宁远八属与汉源县、滇边之中甸、维西、阿墩子永宁四县纳入西康境。

而当建省到了实质性讨论阶段,在“二刘之战”中战败的刘文辉极力争取将雅属、宁属纳入西康省。当时的雅属与宁属,属四川省辖,但两地相对于传统的川边康区,经济较为富足,雅属的边茶与宁属矿产与粮食,都是重要的税收与财政来源,且两地人口众多、土地广袤,一旦纳入,也可使西康真正拥有建省规模。同时,也不至于使得刘文辉完全退居贫瘠的川边,失去川中政权的有效竞争力。于是“早在建省委员会成立之前,刘文辉即请求国民政府将宁、雅两属地方13个县划归西康,未获批准。”(任新建:《任乃强先生对西康建省的奉献》)

到了1938年,刘文辉再次呈请将四川西北的松潘、理番、茂县、汶川、懋功、靖化6县,以及雅属之雅安、名山、芦山、天全、荥经、汉源、宝兴7县,宁属越西、冕宁、西昌、会理、宁南、昭觉、盐边、盐源8县,共21县一并划入西康。最终,松潘、理番、茂县、汶川、懋功、靖化、名山7县依旧归属四川,其余14县归西康。此时,雅属除最东边的名山外,全部纳入西康省。

至于名山没划入的原因,则因:“雅属名山的士绅,出面反对……名山仍归四川管辖。”(冯有志:《西康史拾遗》下册)而四川省政府与西康建委会联合呈文中则称:“或则距离四川省会甚近,若衡以交通商业状况,及行政管理方面,在康均不如在川较为便利而适当。”(四川省档案馆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这样,西康省东界碑就设置于雅安县(今雨城区)和名山县(今名山区)的分界金鸡关之上。

西康省东界碑

西康对雅安的影响

西康省东界碑的勘定,不仅预示着30余年西康建省纷争的结束,同时,将雅属6县纳入西康,对于西康省以及雅安来讲别具意义。

抗战时期,西康作为大后方重要的战略通道,得到国民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关注,西康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被认识。而作为西康省重要城市的雅安,也在建省前后迎来了新的发展。《雅安市志》记载:

1942年,西康省在雅安成立市政整理处,对雅安城区进行规划建设,在东门城外文庙坝开辟新市区,新建抗建路、文辉路、新康路、苍坪路、新生路、交通巷等6条街巷,总长2530米。1943年雅安市政整理处拆除雅安东城门洞,平整城墙基地,辟建新街5条。1944年建成青衣江铁索桥,从新桥至铁索桥头,自然形成一街,俗称新马路。青衣江北岸铁索桥头,沿川康公路侧,陆续有棚户、茅屋开茶馆、饭馆、摆摊,东面延伸过陇西河形成3条小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到1945年雅安街巷增至44条,总长14167米,城区占地面积由0.7平方公里扩大到1平方公里。

在1949年《康路》杂志一篇《雅安风景线》中记载的雅安,可以见雅安之变化:

雅安本来是四川一个穷僻的县份,但自划归西康后,便日趋繁荣,如今不仅是西康的东户,交通的要塞,财富的集中地,货物的吐纳口,也是文化事业的基石,政治和军事的决策地,它地位的重要超过省会的康定。

1950年雅安解放后,雅安为西康省3个专区之一;1951年,西康省人民政府移驻雅安,雅安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期间,修建完成了雅安大桥、川藏公路等工程。而如今,雅安市区依旧可见西康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大楼旧址、西康省委党校旧址、烈士陵园、西康省气象观测台、西康省人民广播电台旧址。

从“边地”到东融“前沿”

雅属作为西康三属中唯一的汉族聚集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川边康区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汉藏两个文化圈的交汇地带。康区的宗教信仰与语言又与藏文化圈的中心“卫藏”有所区别,因此“康”在藏语里是“边地”之意。与此同时,虽然紧邻以雅安为中心的青衣江流域汉文化圈,但又由于交通的阻隔与文化守旧性,使得汉文化也难以深入到康区。因此这个区域的文化呈现出“杂糅性”与“混生性”。

西康建省过程中,中心城市由昌都、巴塘、康定再到雅安,西康省的东界由先后拟定的打箭炉(今康定市)、雅砻江、邛崃山脉、大渡河,最后抵达金鸡关。西康省的整个重心不断东移,表现出了不断朝中央靠近、无限接近汉文化圈,向东融入的趋势。

1951年,西康的中心再次东倾,雅安正式成为西康省省会,促使各民族地区相继完成了民主改革,摆脱了孤立、闭塞的局面,共同迈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

随着西康的解放,西康省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四川、西康以及云南的军阀势力相继被扫平。西康省牵制川滇的作用不复存在。此外,二战的结束使得英国元气大伤,加上印度的独立使其失去了侵蚀中国西南的基地,故英国的威胁也随之消失,1955年,西康省被撤销。

但到了今天,“东移”仍在继续:2019年,成雅高速公路金鸡关互通项目正式施工,金鸡关开挖;如今,清代雅州知府黄云鹄所言的“威震西南第一关”被“抹平”,曾经西康省界山两侧的雅安与名山连为一体;同时,川藏铁路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百年前隔绝川康的东西阻隔将不复存在,西南边疆地区继续向东融入全国的发展建设中。

如今的西康省东界碑,依旧屹立于崖壁之上,注视着东西之间的一条条道路被修通。它是民族融合的象征,是雅安城市历史地位的见证。

如今的金鸡关已成通衢大道(郝立艺 摄)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丰盈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