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三苏文化传承大观(三)‖王龙海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4期
三苏文化传承大观(三)
王龙海
此心安处是吾乡
全国三苏遗址遗迹地文化传承扫描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三苏遗址遗迹地及港澳台地区文化传承概况,首先有5个具有跨区域联动意义的重大事件值得我们聚焦。
1000 余个各级各类三苏文化研究与传播机构在全国各地涌现。标志性事件就是1980年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成立。标志性事件就是1980年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成立。1980年9月在眉山三苏祠,由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眉山县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苏轼研究学会,这是当时第一个全国性苏学学术组织。学会每两年轮流与苏轼宦游地政府合作举办一次全国性苏轼学术研讨会或纪念活动,在三苏作品整理出版、研究及其成果转化、研究队伍壮大、会刊官网创办交流、对外传播交往等方面成果丰硕。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三苏文化教学研究的专门机构:乐山师范学院(三苏文化研究室,1999)、平顶山学院(三苏文化研究所,2009)、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2017)、四川工商学院(三苏文化研究所,2017)、海南大学(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2022)等。2011年中国矿业大学成立苏轼研究院,并决定每年招收苏轼文化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招收苏轼文化硕士的高校。
三苏遗址遗迹地城市广结传承联盟。以传承发展东坡文化为纽带,整合各地东坡文化资源促进共同发展,2010年10月在湖北黄冈举办的苏东坡生命之旅城市市长峰会上,16个城市市长共同签署协议,相约共同打造“东坡旅游”品牌。同年11月,湖北黄冈、广东惠州、海南儋州三市签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约定轮流举办“东坡文化节”。随后四川眉山(2012)、山东诸城(2019)、江苏常州(2022)相继加盟。联盟的缔结,为三苏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资源整合和行动组织的平台机制。2017年11月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期间,首次迎来全国18个东坡遗址遗迹地城市的“全家福”,并共同签署《东坡文化传承与当代城市发展眉山宣言》,建立东坡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合作机制,协同开展东坡遗址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东坡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在城市建设中突出东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延续东坡文脉,彰显东坡文韵,推进东坡文化名城建设和发展。
三苏文化交流刊物雨后春笋。伴随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三苏文化文保、研究、传播、教育的兴盛,《苏学通讯》(常州,2002)、《三苏祠》(眉山,2003)、《超然台》(诸城,2003)、《中国苏轼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4)、《苏轼研究》(眉山,2007)、《放鹤亭》(徐州,2009)、《东坡文化研究》(黄冈,2010)、《载酒堂》(儋州,2010)、《苏学研究》(海南,2018)、《三苏》(郏县,2019)等一大批苏学研究刊物相继创刊,成为国内苏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与此同时,三苏文化线上传播影响力逐步扩大。三苏文化研究网(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中国苏轼文化网(徐州)、东坡文化网(眉山日报社)等专业网站相继上线,传播影响力日益扩大。国学网(北京)、苏轼遗迹遗址地政府网、高校和文化研究机构官网等纷纷开设三苏文化频道(栏目)。根据数据检索不完全统计,1957—2019年60年间,以“苏轼”为书名的中文图书上线多达1123种;以“苏轼”为篇名的文献,中国知网共计6793篇、维普期刊7958篇、万方数据7316条,成为三苏文化传播的重要方阵。
全国百所“东坡学校”示范传承东坡文化。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东坡学校工作委员会于2011年成立,重点在全国各地推动建立100所东坡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东坡学校”,把东坡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用东坡文化和东坡精神滋养青少年,陆续举办东坡学校与东坡文化交流活动,传唱《我爱苏东坡》校歌,创办《东坡学校》杂志。目前已发展100余所。
跨区联动、网上直播开启三苏文化传播新路径。2022年6月,由眉山和惠州两市宣传部主导、眉山日报社和惠州日报社及两地文广旅局联手开展“东坡传风雅·双城一线牵”惠州&眉山千里跨屏直播秀活动,为国内第一个以云上慢直播为主、城际联动、融媒传播的三苏文化传播创新案例。随后“东坡先生的两个西湖”惠州&杭州双城同屏秀、“东坡先生的月亮”惠州&诸城双城同屏秀活动等相继展开。当年4月眉山市及其区县融媒体中心已分别与梅州、成都、黄州等组成8对“城市IP”互访互粉,创新传播三苏文化。这一系列主题跨屏秀活动当年全网阅读总量超10亿人次。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三苏平生,少年喜游历,壮年多宦游,特别是苏轼、苏辙兄弟科举入仕后,终其一生,或在朝或在野,或履新或贬谪,塞北江南,大河上下,长亭外古道边,无下留下他们或匆匆或从容的屐履印记,留下他们百世所宗的诗词文赋,留下他们被当地民众世代铭记的那些勤政为民的故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放眼天下,三苏履迹所达,皆浓墨重彩记取了他们的风范襟怀,历千年风烟而弥新,今日,皆为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传承发展的节点重镇。
我们沿着苏轼一生宦游落迹这条主线,去探访各省三苏遗址遗迹地在保护传承三苏文化的那些义举与杰作。
四川:成都、乐山
四川是三苏的故乡。2018年,苏轼入选四川首批十大历史名人。四川致力振兴三苏文化,明确“把文化自信自强作为持久精神力量”,制定《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实施文化产业工程、“三苏文化出版工程”,开展古籍整理,完善三苏文化研究成果,开发三苏读本,加强三苏文化的传播。
除了故乡眉山,三苏在成都、乐山、广元等市都留下了诗文、遗迹。
成都有关三苏的地名很多,青羊区将三苏到访处命名为东坡街道,建成东坡文化公园、东坡体育公园、东坡路、东坡小学等。苏轼曾为成都大慈寺写过6篇铭记,大慈寺正筹划建设东坡文化中心,恢复东坡佛教碑林。
乐山是三苏遗迹较多的城市,眉山曾是乐山的属县。三苏父子先后在凌云山、峨眉山、犍为县写了数十首诗,凌云寺的“苏园”、东坡楼、“载酒亭”等三苏遗迹至今仍是嘉州的文化景观。乐山还在岷江旧大桥桥头兴建了东坡园广场、苏轼雕塑。
河南:开封、周口、商丘、汝州、许昌、郏县
河南开封,曾是北宋京城,也是唯一一处三苏都驻留为官过的城市。
苏轼除了在朝廷任职,还曾任开封府推官。苏辙曾在陈州(治今属周口)、南都(商丘)、汝州等地任职,晚年定居许昌,苏轼、苏辙去世后又安葬平顶山市郏县。所以三苏足迹几乎遍及河南全省,因此河南各地有关三苏的传说、诗文很多。
在开封,现在恢复的开封府衙景点,左厅就是按照苏轼任推官的情景设计。苏轼、苏辙后人现在在许昌、平顶山等地有聚居。
平顶山郏县茨芭镇的三苏园是苏轼、苏辙墓地,当地百姓数百年来自觉保护这个苏家墓园。郏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成了规模宏大(占地680亩)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三苏园,包括三苏墓园、三苏祠、广庆寺、三苏纪念馆、东坡碑林、东坡艺苑、东坡塑像、苏仲南夫妇墓及梁氏墓、东坡湖等景点,是国家4A景区、河南省廉政文化示范点、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2009年来三苏园坚持清明公祭,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文人、三苏后裔前来朝拜,成为纪念三苏的文化盛会。郏县三苏研究活跃,有苏轼研究会和会刊《三苏》,出版了《苏东坡与平顶山》《苏东坡与郏县》《三苏葬郏考略》《千古风流》等书籍,还先后举办了全国“三苏”杯诗歌大奖赛、两届中国三苏文化诗词大会、国内首场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农民乡村春晚,郏县三苏文化有声有色。
郏县三苏园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8月郏县启动了以促进东坡文化数字藏品与乡村振兴实体经济有机融合为主旨的“守护苏东坡·云村民”项目。
陕西:凤翔
陕西宝鸡市凤翔区,北宋凤翔府,是苏轼踏入仕途的第一站,是他踌躇满志,一展抱负的第一个实验场。
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三年期间,他亲自主持扩修东湖,顶着压力改革漕运,说服朝廷免除积欠,上书朝廷官榷与民,为凤翔府所属十县的老百姓办了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成为凤翔人民世代传颂的“苏贤良”。在奉诏减决囚禁,操办“刺勇”等事件时,他又目睹了弊政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也奠定了他以民为本的施政初心。
凤翔当地着力传承弘扬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东坡文化,先后修建了东湖公园、喜雨亭、凌虚台、苏公祠、碑林,是市民休息生活、怀古思幽的最佳去处。观翔区的苏学研究成果包括《苏轼资料汇编》《苏轼初仕凤翔府》等,在传承三苏文化中,凤翔区开展的东坡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有声有色。
浙江:杭州、湖州
苏轼两次在杭州为官、一次担任湖州知州,先后写下许多赞美浙江的诗词作品。苏轼特别欣赏西湖美景,为西湖写下160余首诗文,这在所有古代作家里是空前的。西湖的山川风物、寺观庙宇无不印记着苏轼的诗文,杭州城里有关苏轼的遗迹、美食和故事也是随处可见。
拥有苏堤春晓、苏东坡纪念馆等苏轼遗址遗迹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杭州在传承弘扬“宋韵文化”中,东坡文化是重中之重。定期举办苏东坡文化旅游节、文化论坛,开展学术研究,举办“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两宋文人书迹拓本展”“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等东坡书画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苏轼早年为湖州墨妙亭写过记和诗,任湖州知州后,创立了湖州画派。该画派影响巨大,传承至今。湖州各地的苏轼遗迹很多,如爱山台、墨妙亭、六客堂、苏公祠、飞英塔等。2022年在德清县乾元镇慈相寺遗址发现苏轼题诗的半月泉,又为湖州东坡文化增添一处新景点。
山东:诸城、烟台、济南
苏轼先后在山东诸城市(密州)、烟台市(登州)任职,还为济南、枣庄等地写过《齐州长清县真相院舍利塔铭》《滕县公堂记》等散文。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为诸城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该市先后对雩泉亭、广丽亭、九仙山、饮酒台、圣灯岩、卢敖洞等所有东坡遗迹进行保护性修缮,同时在市区布局建设了十多个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口袋公园”。累计举办了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东坡文化节等20多场东坡文化活动。2009年5月,诸城市原址恢复重建超然台,并一体建成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内部展陈一流的东坡纪念馆。
苏轼在登州只停留了5天,却写下《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乞罢登州榷盐状》《题登州蓬莱阁》《书吴道子画后》等诗文,登州人修建了苏公祠世代纪念他。
江苏:徐州、常州、扬州
苏轼曾在江苏徐州、扬州任知州,定居常州。苏轼、苏辙还在南京(金陵)、仪征(真州)等地留下足迹、诗文,苏轼在镇江(润州)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些地方都把三苏文化作为宝贵财富,长期大力保护和弘扬。
苏轼曾任徐州知州近两年时间。这是苏轼一生知八州时间较长,政治业绩卓越优异,文学成就丰富多彩的一个时期。徐州城有苏轼纪念馆、黄楼、云龙山、云龙湖苏堤、燕子楼、快哉亭、百步洪、苏公塔等30余处东坡纪念地。苏轼当年曾把在徐州的诗文汇编为《黄楼集》,在这些景点游览,对照诗文指点江山,是苏迷们的最爱。
苏门学士秦观在《别子瞻》中写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轼在徐州的名号有“苏使君”“苏公”“苏徐州”等。徐州人民缅怀苏轼在徐州的功绩有两句诗讲得最好:“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怀念唯苏公!”徐州人对当年苏轼率领军民抗洪保城的故事特别感怀。当时在抗洪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苏轼为增强东门抗御能力和鼓舞徐州军民继续战斗,修建了黄楼。黄楼从此成了徐州人民抵御洪水的力量象征,历史上虽几经兴毁,但到今天黄楼依然矗立在徐州,成为苏轼遗爱徐州千载的文化地标。苏轼与徐州军民一起修筑的抗洪大堤,如今被命名为“苏堤路”。同时,苏轼徐州抗洪,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历代著名艺术家绘画和雕刻的经典题材。
扬州的谷林堂(苏东坡纪念馆)、大运河(东坡公园)、瘦西湖、平山堂、竹西寺(公园)曾是苏轼游览处,今天都已成为扬州有名的景区。
常州是苏轼短居、终老之地。该市宜兴丁蜀镇的东坡书院是苏轼故宅,市内苏东坡纪念馆(藤花旧馆)、东坡公园(舣舟亭)、东坡书院、文笔塔、清凉寺、天宁寺塔等东坡遗迹都得到很好保护,还挖掘整理出版了《苏轼的常州情缘》等一批专著。
湖北:黄冈、鄂州
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是苏轼第一个贬官之地,也是其精神、思想、文学、艺术达到巅峰之始。黄冈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苏东坡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在东坡文物保护、苏轼研究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突出成就。
黄州有快哉亭、临皋亭、定惠院、赤壁、遗爱湖、安国寺、定惠院等东坡遗址,修建了苏东坡纪念馆、东坡广场、景苏园、弘苏楼。黄冈东坡赤壁诗词社、东坡研究所、东坡文化研究会、东坡书画研究会等东坡文化研究组织,编发《赤壁》《东坡赤壁诗词》《东坡文艺》《东坡文化研究》《文峰黄州》等专刊。中小学开设东坡第二课堂,黄梅戏有《东坡》曲目。该市的东坡庙会整合文化、旅游、经济活动,成为第十六届中国(湖北)文旅品牌。
从2006年开始,湖北黄冈市持续推进遗爱湖景区建设,内设苏东坡纪念馆等七大展馆、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于2018年10月全面竣工开放。先后被评定为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
2010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组织创作的大型古装黄梅戏《东坡》,先后在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公演,后又赴海外演出取得成功。这是我国第一部以苏轼为题材的黄梅戏精品剧目。
鄂州位于黄冈南面的长江边,是苏轼贬官黄州期间,频繁到访之地,现保有西山的灵泉寺、怀苏亭、菩萨泉等苏轼遗迹和故事。
安徽:阜阳、宣城
苏轼曾知颍州(今阜阳市),苏辙曾任宣城绩溪县令,二苏还曾经过宿州、安庆、池州、铜陵、马鞍山等地,多有遗迹题留。
阜阳西湖有兰园、苏堤等纪念苏轼的景点,文峰公园内有欧风苏范亭,纪念曾造福阜阳百姓的欧阳修、苏轼,会老堂(欧阳修居所)也是苏轼到访、题留的地方。阜阳市在城市建设、文艺发展、学校教育中,一直突出东坡文化的成风化人作用。
苏辙在绩溪时间只有半年,走过“来苏桥”,在城东的石镜、城西的眉山写诗,今天“石镜清辉”“翠眉春色”仍列绩溪十景之中。
河北:定州市、邯郸市
苏辙曾任大名府(今邯郸市)推官、安抚总管机宜文字。
苏轼曾知定州。虽在任只有短短八个月,却做了大量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今仍传为佳话。在这里,他整治边防,修军营营房、兴弓箭社;他发展生产,振兴经济,明令禁止征收苛捐杂税;他还开发城北的两千多亩水地引种稻谷,授百姓以技术,这年此地千顷碧绿,产米颇丰。定州市有文庙(内有苏轼像、双槐)、众春园(雪浪亭)、开元寺塔,苏轼当年编写的定州秧歌,至今仍在传唱。中山松醪酒厂(松醪酒源于苏轼《中山松醪赋》)等地,还立有数尊苏轼像。
江西:高安
苏辙曾两次被贬官筠州(今高安市),元丰末苏轼曾到访此地,故高安有碧落山、来苏渡、大愚寺等二苏文化遗址,保存完好。高安的“四贤祠”就是纪念苏轼、苏辙和黄庭坚、米芾四人的。
广东:惠州、茂名、河源
绍圣年间,苏轼贬官惠州,苏辙贬官雷州(今属茂名市)、循州(治今河源市龙川县),二苏在韶关、清远、广州、东莞、肇庆等所到之处,都留下不少遗迹和诗文。
惠州西湖(苏公堤、朝云墓、东坡纪念馆)、合江楼、东坡祠(白鹤峰)、罗浮山、嘉祐寺(新址重建)是城市的文化旅游名片。惠州东坡文化研究和传承成果引人瞩目,《苏东坡与惠州》《惠州苏东坡祠艺文志》《苏东坡寓惠探幽》《东坡寓惠诗文选注》《苏东坡小故事》《苏东坡寓惠传》《苏东坡侍妾王朝云》等著作相继出版,电视专题片《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逍遥》、广播剧《东坡西湖》等颇具传播影响力。从2020年起,惠州市每年举办东坡荔枝文化节,打造“东坡荔”品牌,活动丰富,异彩纷呈。
苏辙在雷州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人为了纪念苏轼、苏辙,将罗湖改为“西湖”,湖畔建有怀坡堂、苏公亭、苏公楼等,城里还有遗直轩、苏公楼、苏楼书院、苏楼巷等遗址。苏轼为天宁寺题“万山第一”,至今高悬寺庙。雷州保存了十贤祠、苏二村等众多二苏文化印记的地名。
2015年,惠州市在东坡寓惠期间自建白鹤峰新居原址上启动苏东坡祠重建工程,国学大师饶宗颐亲题“惠州苏东坡祠”匾额,于2018年竣工开放,为国内重要的专门纪念苏东坡的祠堂园林景观建筑群之一。此前,惠州先后在西湖孤山建成东坡纪念馆(20世纪80年代)、迁址重建苏东坡两度居住的合江楼行馆(2006)等。
宋代龙川县城就在循州城,即今天的佗城。城内越王井、南越王庙、正相寺、学宫等大量古建筑,还保留着苏辙当年的风格。城西的“苏堤”就是苏辙当年倡导修建,至今仍为当地人出行的要道和游客怀古的打卡地。因为苏轼、苏辙曾在惠州、龙川生活,故有三苏后裔迁居两地之间的河源市义合镇苏家围。
广西:北海
苏轼曾在廉州(治在今北海市合浦县)安置,苏轼和苏辙贬官途中,曾经过广西梧州、藤州等地,这些地方也是三苏遗迹的分布区。广西合浦县有东坡亭(原名长春亭)、东山寺、海角亭、东山寺等东坡遗迹。
海南:儋州、海口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的海南岁月备尝艰难却九死不悔,谪居海南三年,正是他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天涯海角开枝散叶,所以海南的谪居岁月反而成为东坡一生中引以为傲的“兹游奇绝冠平生”。
始建于宋绍圣五年(1098)的儋州东坡书院,1996年10月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8年被列为海南省第一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而今,海南省在打造自贸港、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重视东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海口的苏公祠、五公祠、浮粟泉,儋州的东坡书院、东坡祠、桄榔庵、东坡井等都得到了较好保护。
海南省成立苏学研究会、海南大学东坡研究传播中心,举办中国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推出苏东坡在海南的书籍、琼剧、电视连续剧,影响日益扩大。
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东坡文化早期的海外传播,自然也对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产生影响。自1949年以来,苏轼及其作品研究一直是台、港、澳地区各个文化学术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和高校研究生论文的热门选题。
三苏不曾到过台湾,但是苏轼研究一直是台湾现代文史研究领域的热点,岛内出版了海量的专著、文注、论文和期刊,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对苏轼生平、年谱的研究。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祖籍福建漳州)1947年用英文撰写出版《苏东坡传》,1970年由中国台湾学者宋碧云译成中文版本发行。《苏东坡传》及其作者、译者以其学术水准和独特的通俗性及地域贴近感,对于掀起台港澳地区现代苏轼热,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港台最早的流行歌曲里有了苏词的音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为词、由我国台湾著名作曲家梁弘志作曲、著名歌手邓丽君原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于1982年唱响海内外,此后几代人传唱不衰。这首歌,被国防科工委联合央视和中国音协组织大众投票,选为“嫦娥一号”卫星播放的30首经典歌曲之一,于2007年搭载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送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1983年,台湾著名学者李一冰(祖籍浙江杭州)8年呕心沥血之作《苏东坡新传》出版,被称为比林语堂《苏东坡传》更严谨、全面和生动的苏轼传记。
在台北成长、生活、工作的李常生(祖籍江苏常州),退休后先后考入内地多所大学攻读工学、史学、文学“三料博士”,主攻宋史与苏轼文学专业。从2008年开始用20余个月时间踏勘三苏足迹,写成了具有较大影响的《三苏行踪考》丛书。
台湾的苏学研究名家还有:衣若芬(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雪涛、王宝珍、费海玑、苏雪林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真迹30余幅,居海内外之冠,为满足天下苏迷的渴望,经常举办展览,广大苏迷有机会欣赏到《寒食帖》《赤壁赋》等东坡墨宝。
(本文综合郏县地方史志编纂中心程智雷,诸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王晓磊,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杜仁彬,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江明,惠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张世开、赵玉柱等来稿)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龙海(三苏文物保护志愿者,甘眉工业园区管委会四级调研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