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从杜甫草堂到迦陵学舍 百岁叶嘉莹的诗教绵延
从杜甫草堂到迦陵学舍
百岁叶嘉莹的诗教绵延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荀超 周彬
草堂飞雪(杜甫草堂供图)
2024年1月24日,成都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漫天飞雪,这是蓉城这个冬天的初雪。在雪中观景,别有一番风味。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学术研究部的工作人员在雪中参加了“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在视频中,除了为即将迎来百岁生日的叶嘉莹先生送上祝福,还向先生展示了草堂飞雪以及怒放的红梅。该视频经封面新闻记者转发到叶先生助手、南开大学文学院张静教授那里,叶嘉莹先生看到“草堂飞雪”视频,当日深夜发来微信语音:“我真是没见过草堂下雪。我去草堂开会的时候都是春夏之交,所以我还没有看过(草堂)的雪,谢谢,多谢。”叶先生的声音清澈,在寒冷的冬夜听来,倍感亲切。
封面新闻记者在迦陵学舍内(张杰摄)
2023年年末,封面新闻记者“大道”采访小分队,前往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开启一场寻诗之旅。天气严寒,叶嘉莹先生年事已高,正在住院疗养,不便打扰。在探访迦陵学舍期间,叶嘉莹先生的助手、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静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叶先生的情况。恰逢“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如火如荼举行当中,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小分队当即决定,在学舍现场录制一段视频,为叶嘉莹先生送上百岁生日祝福。封面新闻记者也请张静教授代为送上来自四川的祝福,请她向叶嘉莹先生转交一只可爱的熊猫玩偶。
叶嘉莹先生肖像(张杰翻拍自迦陵学舍内)
令人惊喜的是,当日深夜,张静教授的微信里竟然传来叶嘉莹先生的声音:“谢谢你们,张静老师今天到我这里来,带来您送给我的一个熊猫,非常可爱。感谢您,走这么远的路赶来,您还想念着我,还带来这么多礼物,感谢,感谢。”她对记者始终尊称“您”,如此大家却如此谦恭,让人更生敬佩。
迦陵学舍题记(张杰摄)
来到南开园的迦陵学舍里,不能不想起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叶先生与四川成都有着一段深深的诗缘。这份诗缘是40多年前在杜甫草堂结下的。1981年4月,在海外执教中国传统诗词多年的叶嘉莹,接到杜甫学会首届年会的邀请函时欣然应允。她回忆“那时正值温哥华繁花似锦的春天,而我却一心向往草堂的春天”。当时叶嘉莹在加拿大UBC大学任教。由于不是假期,很钦仰杜甫的她匆匆请假飞到成都。当时她在飞机上还口占一首绝句,其中两句是“作别天涯花万树,归来为看草堂春”。
叶嘉莹先生诗稿
1981年叶嘉莹先生出席杜甫学会首届年会所作
叶嘉莹钟爱杜诗,在杜甫草堂和锦江畔,她还写下“一生最耽工部句,今朝真到锦江滨”,表达第一次来到成都的感受。上世纪60年代,在大学教书的叶先生遍访台湾岛内各主要图书馆,辑录得自宋迄清的35家杜诗注本,49种不同版本,以时代为序整理了关于杜甫《秋兴八首》七律组诗的点评考释解说,并融入了自己的体悟,以按语形式附后,形成一部研究杜甫《秋兴八首》律诗的专著。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叶嘉莹著作
当时参会的同仁,建议叶嘉莹将当时大陆所流传的历代杜诗注本一并收入,加以整理,以求完备。后经多方努力,历时近4年,叶先生搜集了当时台湾地区所未见的杜诗注本18种,重新整理增编了《集说》。历经3年整理编校,1988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的增订版。《集说》增订版共收杜诗注本53家,版本70种。历经岁月沉淀,《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始终在杜诗学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更显经典永流传的力量,对新诗创作和学术研究有极大助益。
四川大学教授周裕锴曾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这场盛会。“那是暮春天气,景色宜人,老中青三代学者,济济一堂。作为初出茅庐的学生,我有幸受邀参会,见到很多仰慕已久的知名老学者,如缪钺、屈守元、杨明照、成善楷、王仲镛、钟树梁、白敦仁、王文才、刘开扬、金启华,以及从海外归来的叶嘉莹等先生,一时盛况空前。还记得叶嘉莹教授声情并茂地讲杜甫《秋兴八首》,讲到‘每依北斗望京华’时,竟潸然泪下。”
1981年叶嘉莹先生参加杜甫研究学会首届年会
在这次会议期间,叶嘉莹与缪钺先生结识,两人一见如故: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相同的挚爱,对诗词中的精美品质有共同的体认,对古典诗词的传承有同样的关怀。两人在会议期间,交流学术,以文会友,结下深厚友谊。两人合作撰写的《灵谿词说》及其续编《词学古今谈》先后出版,在学界影响甚大。叶嘉莹曾在《灵谿词说》完成后写道:“庄惠濠梁俞氏琴,人间难得是知音。”201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将两书合为《灵谿词说正续编》出版。至此,两位学者合作的论词著作终成完璧。
叶嘉莹也曾回忆在草堂开会的这段美好经历,“开完会以后,大家一同漫步草堂,杜甫诗中所叙写过的景物情事会同时涌现在每个与会人士的脑海中。以至于随便任何一个人吟诵起杜甫的一二诗句,都可以引发其他同游者的共鸣。仿佛当年写诗的杜甫,也就正行走在大家的身边。”而这种感受,是她在海外所参加过的任何会议中从未有过的。
1981年叶嘉莹先生参加杜甫研究学会首届年会
在草堂留存的珍贵老照片里,叶嘉莹亭亭身影被定格了下来。如今,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常设展“情系草堂”中,关于1982年杜甫学会的活动照片中,一位穿蓝色人民装的女士,面容清秀,气质出众,那就是叶嘉莹。
“情系草堂”中叶嘉莹先生老照片(图据杜甫草堂)
2021年4月28日上午,草堂书院揭幕仪式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二十一届、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在草堂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作为草堂书院名誉院长,叶嘉莹先生发来视频致辞,祝贺书院揭幕。
迦陵学舍院内一角(荀超摄)
奇妙的是,封面新闻记者从北京赶至天津,恰逢冬至之后第一天,极寒之后将迎来温暖的春天。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际,叶嘉莹的恩师、古典诗词大家顾随先生曾在课堂上以雪莱《西风颂》中“假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的诗意写下:“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以此诗与同学互相慰勉。
后来,叶先生以老师的这句诗为基础,创作了一首完整的诗词,成为师生诗歌情谊的一桩佳话。《踏莎行·烛短宵长》——用羡季师句,试勉学其作风,苦未能似。
“烛短宵长,月明人悄。梦回何事萦怀抱。撇开烦恼即欢娱,世人偏道欢娱少。软语叮咛,阶前细草。落梅花信今年早。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祝愿叶嘉莹先生安康!
来源:封面新闻
采写: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荀超 周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