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师谢晋在江安的日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用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来形容电影大师谢晋非常适合。谢晋是中国第三代导演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记录了时代,承载了一代人的情感共鸣和理想追求。
四川宜宾江安县,抗战时期,中国著名学府国立剧专辗转迁徙到这里。大批教育泰斗、文学艺术大家的汇聚,使这里形成了强大的文学艺术气场,涌现出了一大批深刻影响中国的影视文学、电影艺术、戏剧评论大家。因此这里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
电影大师谢晋的“电影梦”也是从江安开始的……
严师高徒
当年,国立剧专已云集了全国众多文学戏剧名家,其中包括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戏剧大师焦菊隐,从美国归国的戏剧大师、戏剧教育家张骏祥,出版《雷雨》《日出》等名著的戏剧家曹禺,著名电影导演、戏剧大师洪深等等,真可谓人才荟萃,群星闪耀。
1941年,谢晋来到江安,受教于曹禺、焦菊隐、洪深、马彦祥、陈鲤庭等名家。他曾极其自豪地说到,当年,每天为我们教学的都是中国泰斗级人物。课堂上大师们真挚的爱国情怀,融会贯通的中西文化知识,风趣幽默的谈吐,犀利的时弊点评,深刻地影响着年轻的谢晋,影响着他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在江安求学三年,谢晋最难忘的是两位恩师:曹禺和焦菊隐。当时国立剧专师生年龄相差不大,常常打成一片。30来岁的曹禺,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轰动全国,影响深远。在学校,曹禺怡然成为青年才俊的偶像。每当他开课,全校师生慕名而来,讲堂内人山人海,连窗外也挤满了听众。课堂上,曹禺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演讲,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的答问,深深地吸引谢晋。曹禺对积极向上的谢晋很爱惜。为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追求,他认真为谢晋等同学开出了一大批阅读篇目。在恩师的悉心引导下,年轻的谢晋废寝忘食,认真刻苦学习。这段时期悉心的阅读与思考,对其以后执导电影影响至深。
首次把西方戏剧传播到中国的我国著名导演、杰出戏剧艺术家焦菊隐是谢晋的班主任,也是国立剧专戏剧科主任。谢晋在他那里接受了西方戏剧教育。国立剧专首次在中国排演莎翁名剧《哈姆莱特》,严谨认真且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焦菊隐任导演。焦先生对舞台艺术有着深刻理解和领悟,有着由衷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与探索。不仅严格要求角色演员必须要有具体鲜明的外在形象,要富有语言性的行动,要富有诗意,特别是要用
灵魂去体验演绎角色。还对舞台布景的时空错位感、灯光的光影幻觉感等效果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并亲力亲为,力求完美。一年级的谢晋担任剧务。一次谢晋迟到,焦先生很不高兴;排演时,他又在后台与同学高声喧哗,影响了排演,焦先生非常生气,当众严厉批评了他,告诫他艺术是神圣的,对待艺术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更不能随意与轻视,并责令他站在城墙下面壁思过。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谢晋,使他认识到了一丝不苟对待艺术的重要性。大师的严格要求,对谢晋一生执着追求艺术、认真对待艺术,其作品传承民族精神、保持现实主义风格影响深远。谢晋曾感慨地说:“没有恩师的从严要求,就没有我今天的艺术成就”。
追求理想
抗战时期,物资严重匮乏。刚到江安,谢晋等对远离都市文明只有6000人的小县城非常失望。除了山清水秀外,现实生活和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吃不饱饭,没有电影、戏剧看,连到手的报纸也是过期的。好在剧专有大量古今中外优秀藏书,成为师生们不竭的精神食粮,谢晋如饥似渴地沉浸在书海里。
当年,谢晋以及年轻的讲师们集中居住在县城文庙。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小屋分上下铺,居住七、八人。为方便读书,谢晋选择了离“桐油灯”最近的上铺。由于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苦读,谢晋视力急剧下降,不久戴上了近视眼镜。说到吃的,就更糟了,不仅吃不饱,饭食还掺有石子、稗子、谷糠、老鼠屎……同学们戏称之为“八宝饭”。每顿咸菜萝卜,一盆豆芽汤能照出人影。食堂没有桌凳,只能站着就餐。很多同学因生活太艰苦不得不中断学业。校长余上沅看到同学们的生活状况,心痛地流下了眼泪。
为了改善师生的生活状况,余上沅校长提出“凭物看戏”的思路。为此学校排演了大量国内外优秀剧目,如莎翁名剧《哈姆莱特》,曹禺《日出》《雷雨》等,在江安公演,轰动一时。江安民众,只要拿出自己的一点物品就可以换取戏票,自由看戏。他们挑着新鲜的蔬菜、捉着蹦跳的鸡鸭、甚至赶着肥猪前来看戏,支援剧专师生,接受现代戏剧的洗礼。余上沅校长“凭物看戏”的办法,不仅缓解了师生的生活,更在江安掀起了一股热爱现代戏剧的热潮。一些当地青年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纷纷报考国立剧专,学习戏剧表演艺术,有的成为票友,勇敢上台演出。这为中国内地偏远小县城的百姓普及戏剧艺术播下了火种。
喜欢文学艺术的人大都有些疯狂的举动,何况这些艺术禀赋极高、思想极其自由、正当顽皮年纪的人,谢晋也不例外。为了管理这帮淘气的学生,学校在宿舍安插了管理员,严格督导学生作息时间,这帮孩儿怎能被管理员拘着,为此他们搞起了恶作剧。由于生活艰苦,居住条件、卫生条件极差,学生们抓来一堆臭虫,装进玻璃瓶,乘管理员不在倒在他的床上,不知内情的管理员回宿舍休息,被咬的一阵乱叫,叫声引得他们一阵欢呼。18、19岁的学生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没有油水的饭刚吃完就饿了,每天饥肠辘辘。为了填饱肚子,他们想尽了办法,如常常在开饭时,成群结队前往老师家中蹭饭,美其名曰“找老师温习功课”。实在饿得慌,他们来到大街,到小餐馆赊账吃点面条,等家里寄来钱再如数还上。一时间,由于赊账的学生太多,老板一生气,把赊账同学的名单贴在大街上,学校知道后差一点把他们开除……
说起这些陈年往事,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师谢晋还含有几分羞涩,可以看到,逐渐老去的谢晋仍有着一颗鲜活充溢的童心。
情缘江安
谢晋是敢爱敢恨的人,也是严谨认真的人。谢晋称自己是江安的女婿。他与夫人徐大雯的爱情既浪漫又甜蜜。徐大雯在江安女中读书。女中排演话剧《大地回春》,她饰演媚娘。18岁才华横溢的谢晋被学校派到女中任艺术指导。排演过程中,谢晋认真说戏,慢慢地两颗年轻的心碰出了爱的火花。封闭落后的小县城,不能自由来往和接触,更何况谈情说爱。为了相见,放学时谢晋常常来到女中校门口,痴痴地等待徐大雯,小心翼翼护送她回家;女中与剧专一墙之隔,每当下课,徐大雯与谢晋隔墙相向,热烈交谈;有时还用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有时谢晋还翻越围墙与心爱的姑娘相会。徐大雯的父母得知后,坚决反对,不愿意女儿远嫁,但徐大雯心意已决,不顾父母反对,坚决与谢晋倾心相恋。
谢晋20岁生日那天邀请剧专同学和徐大雯等10多位青年在酒楼吃饭,引起轰动。一些思想保守的当地人指责他们男女一起吃饭、嬉戏成何体统。正巧,江安县警察所一袁姓所长喜欢女中漂亮的校花徐大雯,想娶她为妻。但徐大雯不为所动,所长心里憋气,正好借谢晋宴请同学之机,借口剧专学生言行有伤风化,带着一帮警察闯进酒楼,将谢晋抓走。见恋人被抓,徐大雯挺身而出,独身冲进县警察局,怒斥所长假公济私,并要求马上放人。在徐大雯的救援下,谢晋当晚被释放。谢晋敬佩徐大雯的勇敢与决绝,徐大雯动情于谢晋的执着与坚持,为此他们爱得更深了。
这一事件后,徐大雯被江安女中开除学籍,谢晋也只好自动退学,两人先后离开了江安……多年后,谢晋题字:“铭记剧专母校哺育恩,难忘江安乡亲鱼水情”,表达了对江安剧专、对江安人民的情谊。
哲人说,一个人只要有对事业和梦想无休无止地饥渴,更有着无休无止地坚持,成为大师指日可待。
几十年风雨早已随风飘过,透过纷乱的云层,电影大师谢晋为我们留下了《舞台姐妹》《芙蓉镇》《鸦片战争》等30多部充满人文主义情怀又极具现实意义的影片,这些光影斑驳的影片承载的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集体审美,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余秋雨先生曾说:谢晋是绍兴上虞人,但人们却不知他是东山谢氏后裔,他与那个遥远而辉煌的门庭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远祖是东晋宰相谢安、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他是谢安53代孙。他的血脉里流淌着先祖们汹涌喷张、灵性飞扬的血液,先祖们宏大的血脉气场在裹挟着他、推拥着他艰难前行。凭着这种无以言表的深层皈依,在一大批庄严的远祖面前,大师谢晋的人生是无愧的,也是值得骄傲的!
(作者系宜宾广播电视台编委、高级记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