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与自贡久大盐业

作者:曾永贵 来源:曾永贵 发布时间:2016-11-11 11:16:00 浏览次数:3188 【字体:

1945年10月4日15时,中国民族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奠基人、史称中国化工之父的范旭东先生,因恶疾突发溘然长逝,终年62岁。当时,正在重庆举行国共和谈的毛泽东与蒋介石闻此噩耗,立即决定谈判休会,并一同前往重庆沙坪坝范旭东先生家中吊祭。毛泽东当场亲笔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蒋介石也亲笔题写了“力行致用”的挽联。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还无不感慨地说道:中国的工业发展,有4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卢作孚。范旭东生于1883年10月24日,原名范源让,字明俊,湖南湘阴县人。范旭东乃范仲淹的后裔,6岁时丧父,随母亲谢氏和哥哥范源濂迁往湖南省长沙市定居,全靠母亲帮人浆洗衣服和针线手工勉强糊口。1894年,范旭东11岁,进入长沙市北乡捞刀河社会贤达吴镜蓉先生开设的私塾学馆启蒙读书。

1900年,范旭东随哥哥到日本后,先进入清华学校学日语,1905年毕业于歌山中学,同年考入岗山第六高等学堂,1908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攻读应用化学。在日本读书期间,范旭东亲眼目睹了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强民富的景象,而当时之中国深受众列强的欺凌,国弱民穷,满目疮痍。于是暗暗立下志向:创办中国化学工业,以实现实业救国之理想。为了表达并坚定自己的雄心壮志,他改名范锐,字旭东。

1910年,范旭东在京都帝国大学毕业,1911年回到中国,当时,虽然中国盐矿资源丰富,熬盐历史悠久,但是盐政腐败,制盐工艺落后,食盐杂质提炼不纯,造成舶来的洋盐充盈中国市场。此时,新生的民国政府也对盐政有改革之意,于是,委派范旭东等人到欧洲专门考察盐业,了解盐碱工业生产及发展状况。回国后,他便决定首先改良盐质。他与景韬白等人共同筹集股金5万元,于1914年7月在天津塘沽创办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工企业———久大精盐公司,范旭东任总经理(1914—1945)。公司研发出来的第一批精盐,品质洁净、均匀、卫生,品种有粒盐、粉盐、砖盐。范旭东亲笔设计了一个五角星的商标,取名“海王星”。这一惊人的壮举,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历史先河,为国人摘下了“食土民族”的耻辱帽子。生产的精盐自产自销,由于价廉质优,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利润十分丰厚。从此,范旭东在中国工商界初露锋芒,在中国民族工业中独树化学工业之大旗,他的化工事业也得以迅速发展。1917年冬,范旭东与陈调甫、王小徐三人在天津日租界的宫岛街(今鞍山道)太和里范旭东自己家中,采用“苏尔维法”进行制碱试验,获得成功。但是,“苏尔维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专利垄断,范旭东决意开发中国的制碱工业。1918年11月,以范旭东为首共七人联手创办中国制碱工业,在天津塘沽召开创立“永利制碱公司”大会,建立了亚洲第一座制碱工厂,范旭东任总经理(1918—1945)。为了打破专利垄断,经过长达8年的反复试验,1926年6月29日,终于生产出纯净洁白的合格碱,全厂欢腾,举国欢呼。范旭东给产品取名为永利纯碱,以区别于外国的“洋碱”,品牌为“红三角牌”纯碱。范旭东成了“纯碱”的创造者和命名人。同年8月,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红三角牌”纯碱荣膺大会金质奖章,专家的评语是:“这是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范旭东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化工事业中,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聚集人才。他深信“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从创办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开始,就广泛招揽人才,先后聘用李烛尘、陈调甫、侯德榜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员。1922年8月,他又创办中国第一家专门的化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自任董事长(1922—1945),并且把他创办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所得酬金用作科研经费,专门从事化工研究,聘请著名化工专家、中国化工科技的开拓人孙学悟为社长。在孙学悟的主持下,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创了中国无机应用化学、有机应用化学及细菌化学的研究,促进了久大精盐公司和永利制碱公司的生产建设及西南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化工科技人才,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范旭东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研究所,聘请国内知名专家鉴定中国植物种类,为我国生物科学发展做出具有开拓创新的贡献。

范旭东在投资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方面慷慨解囊,倾力资助,曾任天津南开大学和湖南私立隐储女子学校的董事长,为南开大学化学系和经济研究所捐赠奖学金,以资扶持优秀学生完成学业。

1928年9月,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海王》旬刊,作为宣传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合称“久永黄”)三大团体的窗口与喉舌。1933年,《海王》旬刊在范旭东的主持下,倡导制定了“四大信条”:一、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二、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事业;三、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大局;四、在精神上以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从此,这四大信条便形成了范氏企业永久性的团体精神。

1934年3月,范旭东改组旗下企业机构,成立“久永黄”联合办事处。1935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试炼出中国第一块金属铝样品。1936年,多方面筹措资金在南京六合县卸甲甸建设永利硫酸铵厂,实现中国基础化工———酸碱工业两翼齐飞的梦想。1937年2月5日,中国首座合成氨工厂———永利南京铔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铔产品、中国第一包化学肥料。国人把该厂和美国的杜邦公司相媲美,称它为“远东第一大厂”,这也是中国人开创硫酸工业的启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天津塘沽的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惨遭日寇劫占。日本军方多次以优厚的条件利诱范旭东与之合作,遭到范旭东的断然拒绝。范旭东公开发誓:“宁举丧,不受奠仪”。愤然决定将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内迁到抗战大后方四川省,重新传承“久永黄”化工事业,开创华西化工基地,全力支援全国抗战与国家建设。从此,自贡盐业便与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先生结下不解之缘,自贡的盐业化工也从此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上图是重建的四川自贡模范盐厂真空制盐的车间,车间大楼前的“喷雾”场景是制盐的一道工序——“浓缩卤水”。供图/四川久大盐业公司

1937年,范旭东将久大精盐公司(简称“久大”)迁来自流井(永利制碱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迁到乐山五通桥),在张家坝购地,筹建“久大盐业公司自贡模范制盐厂”(简称“久大盐厂”,也即张家坝制盐化工厂前身)。那时,川康盐务管理局局长曾仰丰认为久大比较重视科学,有一批技术人才,因而支持久大迁来自贡建厂,并希望久大对自贡墨守成规的盐业生产技术进行一些改进。久大在抗战八年的艰苦条件下,为自贡盐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许多重大贡献。例如:平锅制盐和晒卤台的应用与推广、电机推卤、电焊与机械加工的创新,都为当时盐业生产技术带来了明显的科技进步与机械化的发展方向。首创开发卤水综合利用,提制食盐副产品,尤为自贡盐业生产技术划时代的重大改革创新。

1941年5月,范旭东决定从研究黑卤入手开发自贡食盐的副产品。特派黄河化学工业研究社中国无机盐专家郭浩清来自贡调查研究黑卤的奥秘。郭浩清从1941年5月起至1943年3月止,用不到2年的时间,深入排查733眼盐井,对自贡黑卤进行了全面的化学分析与研究,绘制出黑卤综合利用流程图片,撰写出《四川黑卤研究初步报告》,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对黑卤较为完整准确的科研报告。此后,久大盐业创建恒丰副产部、三一化学制品厂等一批食盐副产品开发企业,研发出氯化钾、硼酸、硼砂、溴素、碘素、酒精、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镁、乳酸钙、小苏打等化工产品。

1949年12月5日自贡市解放后,奄奄一息的盐化工生产开始复苏。当时由于国防需要,迫切急需增产的首先是氯化钾。1951年冬,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派娄玉春、萧元弼两位工程师前来自贡调查氯化钾生产情况后,建议一方面应减少胆巴、胆水的流失;另一方面应改进盐化工生产的工艺技术,这样,氯化钾可望增产。久大盐厂于1950年初,即大力增产氯化钾,同时,也生产一些硼酸、硼砂与溴素。

1952年初,成立自贡制盐新厂筹备处。在张家坝原久大盐厂厂址兴建一座中型制盐化工厂,发展盐化工生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贡市最早的一个基本建设单位。从1953年底起,久大盐厂只经营贡井久大第二副产品处,张家坝久大第一副产品处则划归自贡制盐新厂筹备处经营管理。制盐新厂筹备处于1954年初改为新华第一制盐厂,1958年又改名张家坝制盐化工厂。同年,久大贡井副产品二处又划归张家坝制盐化工厂统一管理。从此,自贡市只有张家坝制盐化工厂一家进行盐化工生产。

1958年初,中共自贡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跨上千里马,奔向化工城”的号召,久大盐厂生产出超英赶美的氯化钡,震惊世界。完成了增产硼砂的硼酸糊冷冻工程,工人将硼砂做成团徽,赠送给来厂视察的胡耀邦作纪念。此外,数十种化工产品也相继问世。

1990年底,为使盐业的个体优势和方面优势聚集为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自贡市对自贡盐业企业进行了结构重组,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于1991年3月8日正式成立,公司由自贡市大安盐厂等11个单位组成。共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6亿元,流动资金2.1亿元,具有资源开发、技术开发、装备开发、人才开发和对外发展五大功能,是一个集贸易、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经济实体。

从此,范旭东先生创立的自贡久大盐业,自贡人民心目中的“老久大”退出历史舞台,以“新久大”身份建立的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登上历史舞台。

(作者:曾永贵)

来源: 曾永贵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