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抗战期间的成都,哪些事哪些人令人难以忘怀?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刘开渠作品)。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红霞)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8周年,上午10:00至10:23时,成都上空响起三轮防空警报,市内多处地点设了监听点位,人们在此刻缅怀国难,不忘前耻。
记者从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到,由该办编纂出版的《成都精览》一书中,集要了抗战期间,作为大后方,成都出兵、出钱、出物、出力、募捐的抗战往事。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那些年头里,有哪些事哪些人让人难以忘怀?
抗战后方·成都往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消息传到成都,民众群情激奋,奔走呼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战中,四川是全国的大后方,成都是抗战大后方重要基地,在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之秋,成都人民义无反顾,慷慨赴难,对全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牺牲和杰出贡献。
1944年,数十万成都地区民工修建军用机场支援抗战的壮观画画(载于美国《国家地理》1945年2月号)。成都附近的机场为B-29“空中堡垒”的大基地,可以直趋日本战斗。
出兵。8年抗战,四川出兵总计约340万人,征兵数量占全国20%以上,以致当时有“无川不成军”之说。川军将士北出剑门,东越巫峡,转战7万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13个省区,参加了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28个大型会战、战役,伤亡、失踪达64.6万人,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位居全国之首。他们中,许多人就是蓉城人民的亲骨肉。
出钱。抗战期间,全国大部分省市沦陷,四川成为国民政府财政开支的重要来源。8年抗战,四川承担国民政府30%以上的财政支出,最困难时期甚至达到50%。这其中,有成都人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出物。为了保障抗日军粮的供应,四川人民节衣缩食,交纳沉重的田赋。从1941年至1945年,四川田赋共征收谷物8228.6万石,占全国征收谷物总量的1/3以上。其中成都、华阳两县仅从1941年到1944年4年间,就捐输稻谷达147.9万石。
出力。为了反击日寇的入侵,成都地区群众积极参加新建或扩建军用机场。如:1937年冬扩建成都北郊凤凰山机场,征调民工2万余人;1939年初新建成都西郊黄田坝机场,征调民工1万余人;1939年和1945年,新建和扩建成都西南邛崃桑园机场,征调民工8万余人;1939年5月至1942年1月,为扩建成都南郊的新津机场,共征调成都周围20多个县的民工30多万人。最著名的是1943年年底至1944年5月,四川省政府按照盟军统一部署,先后征调成都附近29个县民工50余万人,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修建或扩建了4个战略轰炸机场、5个驱逐机场,使成都成为抗战期间中国和盟国的空军战略基地。从1944年6月中旬起,被誉为“超级空中堡垒”的美国B29轰炸机群从成都平原各机场起飞,共对日本本土和日本占领地投弹3626吨,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募捐。1938—1944年,日本侵略军向成都出动敌机共485架次,投各种炸弹1967枚,伤亡3396人,房屋损失8824间。其中成都市区先后遭受轰炸达24次,盐市口一带几乎变成废墟,少城公园、猛追湾一带,白骨成丘,目不忍睹。然而,成都人民却忍受痛苦,节衣缩食,捐钱、捐衣、捐飞机,为支撑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整个抗战,以成都为省会的四川是全国出兵、出钱、出物、出力最多的省份,被誉为“民族复兴根据地”。其大后方的作用,得到世人的公认。1945年10月,《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发表了《告别四川父老书》:“这次抗战的胜利,我们四川同胞的输财输粮、征工征兵的数量和成绩,都在各省之上。”
左图为浴血奋战的川军将士。右图为1938年一位在徐州会战中牺牲的无名川军战士,他脚上的草鞋已经破了。当年川军就是这样身着单衣、草鞋,千里跋涉,在冰天雪地的寒冬投入抗日战场。
抗日将士·川军参战
1944年7月7日,“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成都老东门落成。纪念碑上,1名川军士兵,穿着短裤、绑着绑腿,背着斗笠大刀、手握步枪,胸前悬挂两颗手榴弹,凝视前方……
8年抗战,四川有成建制的6个集团军、另有2军1 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并为抗战提供了300余万的兵源。当年的中国抗日军队,每五六个人中就有1个四川人;当年的四川人民,每14人就有1人走上抗日前线。川军将士转战全国13个省区,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3次长沙会战、上高之战、枣宜会战、常德会战、浙赣会战、中条山之战等28个大型会战、战役,守卫了全部前线战场1/5的国土,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勋。
1939年12月初,川军王缵绪率所部第29集团军昼夜兼程、翻山越岭,奔赴抗日战场时的情形。该部战至1943年年底只剩下一半的部队。
在抗战爆发以前,川军以打内战的恶名举国闻名。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缺乏,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兵穿的还是单衣、短裤、草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实现了作为军人的价值!例如,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3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3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1个大队。川军26师,参加淞沪会战,是参战中国军队战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全师4000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600多人,伤亡85%以上。整个抗战,川军将士伤亡、失踪达64.6万人,占全国抗日部队伤亡人数的1/5。特别是1939年到1945年间,川军阵亡人数达26万人,占全军85万阵亡人数近1/3。出川的高级将领,就有4人直接牺牲于战场之上(其中3人为成都籍);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团级军官,几乎全部牺牲在前线。
开赴前线·川军名将
刘湘,大邑人,时为四川省主席,川军总司令。国难临头之时,力主抗战。他在1937年8月的国防会议上慷慨陈词,称“今日之局势,除抗战外,别无他途”,四川“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和粮食若干万石”,从而坚定了全国抗战的决心。随后,抱重病之躯亲率首批10余万川军奔赴前线。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于1938年1月吐血病亡,留下“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之遗言。
王铭章将军像。1938年5月,国民政府在武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毛泽东等赠挽联云:“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王铭章,新都人,川军第41军第122师师长。1938年3月徐州会战打响,所在的41军奉命死守徐州的北大门滕县3日。战斗中,日军绕过川军主力防线,直逼王铭章3000弱旅守卫的滕县孤城。围城最盛时,敌兵增至3万,外加70多门大炮、20多架飞机和坦克。王铭章率部与日军死战数昼夜,不幸被日军机枪射中,壮烈殉国;守城将士除小部分突围,全部战死,无一被俘。滕县保卫战为中国军队布防台儿庄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是台儿庄大捷最光辉的序幕战,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十分悲壮的战役。
许国璋,成都人,1938年出川抗战时为少将旅长。在抗日战场上,许国璋历经多次战役,战功卓著,一步步由旅长而升副师长、师长。1943年11月,率150师参加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常德会战,被日军重兵三面包围于常德门户陬市。血战近20日,重伤昏迷,众将士误认为他已阵亡,用小船将其运回沅江南岸。许国璋醒来,悲愤交集,痛斥左右误己:“我是军人,应该战死在沙场,你们这是害了我呀!”遂夺过卫士佩枪,举枪自戕,壮烈殉职。
李家钰骑马铜像(1945年刘开渠作品)。
李家钰,蒲江人,川军47军军长,1937年9月率部出川抗战,组织了著名的长治保卫战、东阳关之战,并收复了被日寇侵占的平陆、芮城、安邑等县,战绩卓著,于1939年冬晋升为第36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4月,处于穷途末路的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李家钰率部负责大军掩护任务,行至河南陕县秦家坡时,遭日军伏击,壮烈殉国,以生命践行了“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的誓言,并与张自忠一道成为8年抗战中牺牲在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最高级别将领。
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