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战疫史志㉞ 全球战疫志丨寨卡病毒与蚊子:差点毁掉里约奥运会的“杀手”

来源:封面新闻记者 宁宁 发布时间:2020-03-06 22:02:55 浏览次数: 【字体:

封面新闻记者 宁宁

2016年7月,南半球里约热内卢,离奥运会开幕还有一个月。美国女足蓄势待发,强势地将一股“女性力量”(Girl Power)带到里约热内卢,誓言挑战东道主巴西女足,要将奥运冠军带回美国。

然而,在首场美国女足与新西兰女足的比赛中,桀骜不驯的世界杯“金手套”获得者——美国门将霍普·索洛只要一触碰到球,现场观众就会喊出响亮的“Zika”,并伴随着一阵嘘声。

此前一个月,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索洛直言,“在来到里约参加奥运会之前,我咨询了三位防虫医生和专家,我准备了一系列防虫药品,尽管可能性不大,但我要尽可能确保自己不被蚊子叮咬。”

索洛的准备,折射出这座南美港口城市里,一场人与蚊子的大战正在上演。

人蚊子“大战”上千年

 

这当然不是人类与蚊子间第一次爆发冲突了。

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昆虫学者季莫普洛斯的话来说,“这是一场战争”。加重的语气让季莫普洛斯面露苦涩。在这场上千年的“战争”中,人类和蚊子双方都曾不止一次想把对方赶尽杀绝,但双方之间的战争却一直各有胜负。

1881年,法国政府开始巴拿马运河。在热带沼泽地峡动工的这十年中,约有22000名工人因黄热病死亡,法国政府最终不得不停止该项目。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传播

1900年,美国军医Walter Reed发现:传播黄热病的罪魁祸首正是蚊子!1904年,美国政府接管了挖掘巴拿马运河的项目,并通过排干沼泽地内的水、用油覆盖死水杀死幼虫和安装纱窗等方式来对抗蚊子,或者说是对抗黄热病。

灭蚊与“杀虫剂的轮回”

 

“只有控制住蚊子,开凿运河的项目才能顺利实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昆虫学者赖森说。 1939年,瑞士化学家缪勒偶然间发现二氯二苯三氯乙烷(俗称DDT)能杀死蚊虫。

1962年,人类通过喷洒DDT摧毁了西半球大多数地区的埃及伊蚊。不过真正的噩耗是:蚊子们迅速地形成了抗药性。

1972年,美国禁用了DDT。在此一年后,美国又引入了一种名为氯菊酯的人造杀虫剂。虽然它能有效地杀死蚊虫,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蚊虫对此制剂又有了普遍的抗药性。 “人类和蚊子又打成平局了。”盖茨基金会的昆虫学者斯特里克曼说,“大多数新型杀虫剂的有效性只能维持几年,随后蚊子形成抗药性,人类又要继续研究新的化学产品了。” 科学家后将此称为“杀虫剂的轮回”。

20世纪80年代早期,人们发明了防御蚊虫的蚊帐,这是预防疟疾的最廉价方式。但悲剧的是蚊帐并不能防御埃及伊蚊。

201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会试验了一些项目,以复兴和改良辐射灭菌的方法。

人类与蚊子的战争依旧在继续,双方各有胜负。直到蚊子凭借“寨卡病毒”肆虐南美,略占上风。

一场差点腰斩的奥运会

 

8月的里约热内卢,气温只有20摄氏度,正是最适合运动的季节。但是这样的气候,同样适合蚊子出没。

就在2016年夏季奥运会即将开幕前,巴西的寨卡病毒疫情已经非常严重。

“小头症”引起儿童智力下降等问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感染寨卡病毒主要的症状是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这些症状并不严重,一般持续数天到一个星期就会痊愈。很少有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死亡病例就更少了。但是,孕妇受到寨卡病毒感染时,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全球共出现4000例孕妇分娩小头畸形儿的病例,与往年相比上升了20倍。科学家们调查发现,这些小头症与寨卡病毒感染有直接关联。如果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受到寨卡病毒感染,婴儿出现小头症的风险最大。

而寨卡病毒可以在人际之间传播,更是让各国卫生部门乃至世界卫生组织都感到极为不安。2016年2月1日,世卫组织将小头畸形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集中爆发宣布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

鉴于游客和运动员有感染寨卡病毒的可能,并输入世界各地造成更严重的疫情,全球150位知名医生、医学专家联名向世卫组织发出公开信,呼吁里约奥运会延期或另外选址。联署者不乏在牛津、哈佛、耶鲁等知名学术机构的顶尖科学家、医生。

专家们义正词严,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奥委会最终否决了此提议。世卫组织认为,奥运期间正值巴西的冬季,蚊子活跃性有所降低,而且寨卡病毒主要影响孕妇和胎儿。

8月5日,2016年奥运会如期在里约开幕,各国奥运代表团防止寨卡病毒也是花招跌出:澳大利亚定制了1500只双层加厚避孕套,防止性传播感染。韩国代表团准备了防蚊衣服,防止物理接触。而美国代表团则明确表示,允许队员直接退赛。

基因改良蚊子来遏制病毒

 

科学调查发现,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这两种蚊子还可以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2016年2月,科学家支招抗击寨卡病毒时,提出应培育并投放基因经改良的蚊子,防止它们传播病原体,或者让蚊子感染沃尔巴克氏体,抑制病毒传播。巴西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很快宣布,批准在全国范围内投放更多基因改良的埃及斑蚊。

此前,牛津昆虫技术公司曾于2015年7月在巴西茹阿泽鲁地区进行的“自我限制”蚊子测试,抗击登革热、基孔肯雅蚊症和寨卡病毒。生物科技公司利用基因改造,在散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体内植入“杀手基因”。植入基因能让蚊子幼虫的生命缩短,进而让病媒蚊数量锐减,阻止寨卡病毒散播。

专家另一项建议的技术是利用放射性使雄性幼虫绝育,让他们交配无法产出后代,并让雄性蚊子并不咬人或传播疾病。 最终,巴西公布的实验数据显示,基因改造后,蚊子数量锐减90%,有效控制了蚊虫叮咬传播寨卡病毒。

但是,利用基因技术遏制寨卡病毒传播的手段也带来了争议。环保人士强调,消亡整个物种的长期后果难以估量。

巴西的寨卡病毒从哪儿来?

 

里约奥运会顺利落幕,但对于寨卡病毒的追踪溯源并没有停止。

研究人员发现,早于1947年,就在非洲乌干达森林的普通猕猴身上就发现寨卡病毒。

1947年,乌干达的森林里首次发现寨卡病毒

全世界第一例人类感染病例出现于1968年的尼日利亚,此后非洲和亚洲仅出现过散发病例。但在2007年和2013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雅浦岛和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暴发。

巴西的寨卡病毒从何如来?研究人员一开始认为,一位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被蚊子叮咬而受感染的旅客将病毒带回了巴西,从而感染其他人。系统发生学家则分析了巴西首宗感染病例,发现循环病毒是亚洲病毒株,而非非洲,且与法属波利尼西亚疫情的病毒基因相似。

因此,寨卡病毒有可能在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跟随外国球迷或者球员登陆巴西。但法国研究人员推测,病毒是在那之后的2014年8月登陆的。当时里约热内卢举办了世界皮划艇短距离锦标赛,队员里有来自已经历寨卡病毒疫情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复活节岛和库克群岛。

同时,《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认为寨卡病毒是在2013年5月到12月间从法属波利尼西亚登陆美洲(最有可能在巴西),恰好在世界杯和皮划艇锦标赛之前。

时至今日,医学专家仍未研发出寨卡病毒特效药,相关的疫苗研发也一直在进行中。

2019年7月2日,世卫组织发布了寨卡病毒传播的全球流行病学概要,发言人林德梅耶表示,美洲的寨卡病毒感染发病率在2016年达到顶峰,但在2017年和2018年大幅下降。美洲除了智利本土、乌拉圭和加拿大外,所有国家都发现了寨卡病毒传播。


参考文献:

All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with Active Zika Virus Transmissio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6-11-21

Zika Map - Virus & Contag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HealthMap.

WHO sees Zika outbreak spreading through the Americas. Reuters.

Zika Vir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Investigating 14 New Reports of Zika Transmission Through Sex. The New York Times

What real threat does Zika pose to the Rio Olympics? History has an answer. CNN

Bednarczyk, Robert. Why a Zika vaccine is a long way off. the conversation

Tears and Bewilderment in Brazilian City Facing Zika Crisis. The New York Times

One Traveler May Have Brought Zika to the Americas in 2013. The New York Times

Hope Solo Gets Booed at Olympics After Controversial Zika Tweets.Washington Post

人类与蚊子的千年战争,为什么不能彻底消灭它

人类与蚊子的战争|这次科学家放了一个大招

人与蚊子的战争.光明日报 一百多年来人类和蚊子战斗的血泪史!

 

 

 

 

 

来源: 封面新闻记者 宁宁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