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无生 ‖ 米仓青青米仓碧 木门古道话沧桑
米仓青青米仓碧 木门古道话沧桑
无 生
若说蜀道仅是一条条出入川蜀的道路,那便是太过小瞧了它。走进蜀道,踏着遍布辙痕的青石板,便会发现,蜀道铭记着历史、承载着文化。走入蜀道,便如同进入了一条条历史和文化的长廊。
在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有着一段木门古道,它是米仓古道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米仓古道上仅存的石碑:“上通秦陇,下达蜀川”。木门古道从被远古的巴人所开,历经三千余年,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虽历经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但它仍旧静静地横亘在那里,等候着过往的行人演绎新的故事。
木门古道
木门古道有着太多的故事,有着太深厚的资历,从不令前来寻它的人失望。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这是一首唐诗,读它的人不难感受到诗中的伤感和无奈,也不难明白其中残阳如泣、瓜落花谢的悲哀。其名《由巴南赴静州》,是唐代“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为纪念章怀太子李贤所作。若是我们知道这段发生在木门古道上的故事,我们便会明白上官婉儿的悲之切、痛之深。
公元682年,章怀太子李贤被武则天流放巴州,途径木门古道旁的广福禅院(今名木门寺),在这里发出了“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的悲叹。但这悲叹却种下了李贤身死的劫难。当公元684年,与李贤素有情愫的上官婉儿赴巴州看望李贤时,却在木门寺得到了李贤被害的消息。这位“巾帼宰相”看着李贤曾走过的古道阶台、广福禅院,摩挲着李贤曾留下足迹指痕的晒经石,题写了这首《由巴南赴静州》,并修建亭子为晒经石遮风挡雨,可谓情深意切。
而今,唐时的风雨早已停息,但这条木门古道、这座木门寺、这块晒经石却被这情意打动,仍旧向来往的旅人诉说着这场唐时风雨、吟诵着这首唐诗。
古道沧桑厚重,跨越了历史长河,一场风雨也真的只是一场风雨。风雨过后,古道仍在,古道上新的历史在不断地诞生,新的故事在不断地演绎。在“浪花淘尽英雄”的三国时期,木门古道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三国的印记也深深地烙印在了这段古道上。
公元231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兵出祁山无功而返,退兵途中却被张郃穷追猛打。诸葛亮深知 “骄兵必败”,就势派魏延、关兴轮番拦截张郃而又轮番诈败,使得张郃骄兵更骄,从而将其诱入木门古道。当张郃察觉却已为时已晚,最终败亡。对此,《三国志》有着确切的记载:“诸葛亮复出祁山,诏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直至今日,木门古道旁还有着射郃坪、火箭河、张飞石等等。历史与木门古道融为一体,化为了一个个“活化石”,化为了一条历史文化的时空长廊。虽然简短的文字、片断的诉说远不足以阐述木门古道的故事,也不足以解读它的万一。但我们行走在这里,仍旧可以瞻仰、采撷这条古道上一个个的“活化石”,可以回望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
而今,历经岁月变迁,木门古道旁青苔苍碧,古木参天。这条人为开辟的道路已经与自然山水相合,完美地镶嵌于山林。走在木门古道上,旅人不仅可以见到历史的金戈铁马,见到文化的浴火重生,还能感受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魅力。
来源:文化远近(ID:scyjwh)
作者:无 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