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贺游 ‖ 名人名家与成都武侯祠
名人名家与成都武侯祠
贺 游
成都武侯祠历史悠久,在一千八百余年岁月更迭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古往今来,吸引着众多人士不断前来拜访。
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期间,曾莅临武侯祠视察,驻足“攻心联”前沉思良久,反复琢磨联词的微言大义,评判诸葛亮攻心审势的成败得失。他还要求主政四川的官员,到了成都要到武侯祠,到武侯祠要看赵藩写的对联,看过后要记住。此外,还有其他国家领导人,也与成都武侯祠结下了不解之缘。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成都市武侯区地志办公室 供图)
陈毅与武侯祠的情结
陈毅曾几度到成都武侯祠参观游览。1959年11月6日,陈毅参观武侯祠盆景展览后,欣然题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这句话后来成为园林艺术的经典名言,在园林界广泛流传。
1964年2月12日,陈毅出国访问回京路过成都,又一次来到武侯祠游览。参观期间,陈毅对武侯祠的文物保护等工作大加赞赏,在观看马维骐的石刻《隆中对》时提出要保护好,不能割断历史。陈毅对武侯祠的园林布置很感兴趣,看得很仔细,在休息时有感而发题字:“少时读三国志及杜诗,仰慕诸葛孔明之为人,稍长就学成都,游武侯祠,则昭烈墓在其侧,人们敬慕孔明反胜昭烈。其故何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爱,千秋公论,不随时俯仰,其余若人不能自立,欲依附光泽自显,其速朽必矣。”并落款“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二日春节,陈毅题”。
1959年11月6日, 陈毅(前右一)参观成都武侯祠(成都市武侯区地志办公室 供图)
邓小平对武侯祠情有独钟
老一辈领导人中,邓小平参观成都武侯祠的次数最多。据相关档案记载,1960年,邓小平与贺龙结伴来到成都武侯祠,一路谈笑风生,兴致浓厚。路经茶园时,邓小平提出到园里去坐坐。就座后,一位老员工给他们表演了精湛的茶术,二人游兴倍增,邓小平高兴地向贺龙同志介绍:“这才是四川风味的盖碗茶。”
1963年6月21日,邓小平一行来到成都武侯祠参观。邓小平很熟悉武侯祠情况,当讲解员提到唐碑时,他立刻回应,并主动给同行作介绍。邓小平对武侯祠的泥塑像、匾额、对联、碑刻及陈列室的有关文物都作出鉴定式评价,并提出两廊塑像人物选择及放置位置均有不合理之处,如塑像中没有魏延,孙乾不应该放置在张飞之前。他还认为请葛亮的牌位不全,全称应是“汉丞相益州牧武乡侯内外知事严北将军诸葛先贤”。邓小平赞赏了赵藩的两幅对联,以及诸葛瞻父子英勇战绵竹的精神,并评价了川剧《哭祖庙》中演员的表演。在游览陈列室时,他还主动向其他随行人员介绍展出的照片。
1978年2月1日上午,邓小平出国访问缅甸归来,与随行人员一道再次到成都武侯祠参观游览,并在南郊公园接待室休息。
1982年9月21日,邓小平陪同朝鲜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到成都武侯祠参观游览。
1986年2月3日,邓小平一家及王震一家再次来到成都武侯祠,此次游览中邓小平话语虽不多,但仍认真仔细、兴趣盎然地参观。一同前来的王震是个“三国迷”,从北京来蓉的路上,一直听着《三国演义》评书,手里捧着《三国演义》小说,听工作人员讲解时格外认真,并鼓励研究人员多出成果。
1986年2月3日,邓小平(前左三)偕家人参观成都武侯祠(成都市武侯区地志办公室 供图)
李先念为武侯祠题写匾额
1984年11月26日,李先念在出访西班牙、葡萄牙、马耳他后,与随行人员到成都武侯祠参观。李先念十分熟悉三国历史,兴趣浓厚,在参观途中对诸葛亮、关羽、刘备、魏延等蜀汉英雄事迹进行了评价,后又谈及秦宓、张松、张温、邓芝等人对蜀汉的贡献,并一再强调保护武侯祠的重要性。休息时,经武侯祠工作人员一再恳请,李先念题写了“武侯祠”三个字并落款,后被工作人员刻成匾额,挂在武侯祠过厅,直到2001年底。
千百年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审时度势、宽严相济”的思想理念得到了诸多名人志士特别是领导人的共鸣,成都武侯祠成为了传承弘扬三国文化和武侯智慧的一方圣地。
1984年11月26日,李先念(前左三)参观成都武侯祠(成都市武侯区地志办公室 供图)
(原载《武侯文史资料·名人名家与武侯祠》,作者贺游,方志四川发布时有删改)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贺 游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