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袁庭栋新解“成都”得名:古羌语音译而来

作者:边钰 来源:20201030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10-30 11:03:32 浏览次数:687 【字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今天我就不按照之前的要求来讲了,毕竟武侯祠大家都很熟悉,我们来讲点大家感兴趣的。”10月20日,天气渐凉,成都购书中心,近百名读者早早围坐在负一楼大厅,等待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来唠嗑《成都街巷志》那些事儿。

下午两点,这场名为“千年武侯祠书香老街巷”听袁庭栋讲《成都街巷志》的讲座趣味开讲。戴着眼镜,一身便服的袁庭栋没有按照“套路出牌”,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书迷,让他们提问,自己回答。这种互动方式,激发了书迷热情,掀起了成都街巷“旧事”讨论会小高潮。

没有桥,为何又叫“高升桥”?

“袁老师,我们今天所在的地方叫高升桥,但是这个地方并没有桥,这是为何?”一名抢过话筒的女读者好奇发问。

袁庭栋微微一笑,将这中间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成都地名中叫桥的街巷,现在百分之九十都没有桥。”

没有桥为何又叫桥?他解释,历史上,成都城里水系密集,上面搭建了大大小小的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成都城里都还有金河和御河。1940年,为了准备在日寇轰炸后救火所需的大量用水,曾经在金河上修建了4个闸门,分段蓄水,形成了几个巨大的消防蓄水池。

不过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修建防空洞,成都市决定将金河断流,将河道砌砖砌石,再在上面修建拱形顶盖,就算是建成一条很长的“防空洞”。袁庭栋回忆,自己当时就在龙王庙正街和川大历史系师生们一起参加劳动,把金河的一段修成了一截“防空洞”。当年的金河两岸都是垂柳,河中流水潺潺,河边的居民可以在河里洗衣,鱼虽然很少,但有不少鸭子畅游其中。

今天的成都虽然没有了金河,但是还有一条金河路、一条金河边街,在金河路上还有一座金河宾馆,一听这些名字就知道那都是当年金河流过的地方。

他说,清代的金河上桥梁密布,有一些桥的名字当代作为街道名称还在使用。按从西到东的方向走,就有半边桥街、古卧龙桥街、锦江桥街、青石桥街、向荣桥街、余庆桥街、拱背桥街等。这几个以桥为名的街道,当年都是有桥的,高升桥也是如此。“而今,尽管这些河流和桥梁都不见踪影,不过这些桥的地名却得以保留,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的风貌。”

“成都”,名称如何得来?

当天,袁庭栋还就“成都”这一得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自从得名成都以来的2500年间,这个城市就一直没有改过名称,虽然其间出现过几种别称,诸如龟城、锦城、蓉城,但是其正式名称一直都叫成都,这在我国所有古老的大城市中是唯一一例。

为什么会叫作成都?学术界有过多种说法。最常见的一种说法见于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成都县,汉旧县也。蜀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

不过袁庭栋提出,在成都得名之前,成都地区还不说汉语,也不用汉字。“成都的得名应当是出于古代蜀人的语言。”他说,古代的蜀人是氐羌的后代,在古代的氐羌语言中,把地方、地区都叫作“都”,直到今天,氐羌的后裔普米族仍然是这种叫法。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古籍中所见的古蜀地名中有不少的“都”,诸如“武都”“新都”“成都”“邛都”“徙都”“笮都”等,而《史记·西南夷列传》明确指出,“邛都”“徙都”“笮都”等“皆氐类也”。由是可知,“都”在古蜀语言中就是“地方”的意思。而“成”和“蜀”古音相通,在氐羌系的语言中,这是山区人、高原人的意思。所以,无论是“成”还是“都”,都是在战国后期蜀地受中原文化的强大影响之后,用中原的汉字书写的古蜀语言,即“成都”二字应该是由当时的古羌语根据音译而成,其本义应当是“蜀族人居住的地方”或“山区人居住的地方”。

来源: 20201030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